西北地区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发展思考

2022-05-17 15:44张国庆
低碳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基建基础设施交通

张国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1 概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安排部署相关政策推动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相较于传统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老基建”),“新基建”更多布局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领域,体现了科技支撑作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交通运输行业也在积极开展交通运输与“新基建”融合发展。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分别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新基建”与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将实现传统设施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1]。

2 “新基建”的内涵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新基建”的解释,“新基建”是指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将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将信息网络作为基础,针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具体内涵包括3类:①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②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升级而成的基础设施。③创新基础设施,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基础设施。

3 西北地区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的发展原则

西北地域面积广阔,交通基础设施点多、线长,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基建”有天然的需求,但同时也面临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保障能力不足等短板,因此,西北地区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应用创新,夯实技术根基。发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优势及网络效应,拓展交通运输新基建应用场景,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引导各级主体积极推广应用智慧信息技术,营造先进技术装备和信息设施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新基建”枝繁叶茂。

(2)坚持包容发展,增强互联互通。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协调、行业协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经营、项目支撑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坚持规划建设与运营服务并重,打通与铁路、民航、管道运输的行业壁垒,强化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构建多点呼应、互为支撑的新格局,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高品质、共享化、智能化发展。

(3)坚持审慎决策,保持积极理性。统筹传统与新型、存量与增量,准确把握建设时序和重点领域,在交通运输部政策指引下精准发力,稳妥有序地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建设。

4 西北地区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的发展路径

4.1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4.1.1 智慧公路

“新基建”要推动交通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收益能力和示范引领效应的适宜路段先行先试,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探索沙漠、高原、山区干线公路不同类型和风险等级的测试场景,选择适宜路段进行季节性开放测试。结合公路建设中长期规划,试点在建和拟建项目运营的高风险路段率先开展智慧公路(图1)建设,先试先行[2]。

图1 智慧公路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车道级、构件级高精度地图服务,整合路网交通运行监测,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智慧路网综合云控平台建设,实现交通大数据与地区产业结构、交通出行特征、路网运行与建养管控措施等数据紧密联动,有力支撑路网综合调度指挥,提升道路疏堵保畅效率,增强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

探索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养护新方式,聚焦地域特点的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材料和装备一体化,在干线公路重要桥梁、隧道、事故多发路段、互通节点等关键部位设置预警设施,推广应用公路基础设施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性能评价、风险预警、寿命预测等新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推广应用“BIM+GIS”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服务等方面试点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鼓励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推广基于区块链的工程质量监管、工程材料可追溯技术,推广应用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和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研究应用3D机械控制推土机、平地机、无人驾驶压路机、混凝土智能浇筑与振捣、沥青路面信息化施工等技术,建立信息化施工和监理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服务区(图2),推动“服务区+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需求和资源匹配、管理和服务共融”,便利公众出行,丰富商家服务,推动高效管理。

图2 智慧服务区

4.1.2 智慧枢纽

推动智慧枢纽、智慧口岸发展建设,鼓励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霍尔果斯多式联运中心等综合枢纽等智慧交通枢纽先试先行,推广枢纽口岸运输工具智能控制、无人驾驶、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智能仓储等功能,大力推动数据赋能的道路运输物流服务建设。

推进客运站智能升级,推广应用电子客票,实现客运售票、检票、安检、登乘系统的智能升级,提高枢纽换乘效率。推动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一次托运、全程无忧的高品质行李直挂服务。

加快发展服务区、客运站远程车(床)位信息查询和预定、智慧停车、客流监测、无感支付服务等功能,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慧灯杆,抓住机遇提升交通运输附属产业信息化水平。

4.1.3 智慧运输服务

加强各类出行和运输服务信息的融合应用,为社会公众出行安排、企业运力有序投放等提供技术支撑。探索路网收费和道路客运大数据指导公路“运游融合”率先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精准客群定位的定制化、多样化的交旅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共享交通、定制旅游、互联网租赁等新业态的发展,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零换乘服务,构筑全程无忧的旅游交通服务链条。

加快货物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完善货运信息监测机制,研究建立货运价格指数信息平台,引导运输组织方式革新,建立现代化运输物流服务体系。

4.1.4 智慧治理

开展交通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建设,推进实现交通政务、规划建设、路网监测、交通地图、养护巡查、交通执法等信息数据的对接和“一张图”的建设,推进实现全域路网建设、管理、养护、运行、应急与服务一体化进程,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中心。

引导各级公路建设实施主体积极探索与信息运营商合作,应用5G、北斗、高分遥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核查、重点路段养护巡查和质量管理、重点领域交通执法监管和取证、重点区域公路应急抢险和搜救、重点领域监管水平的提升。

推动实现交通运输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综合执法活动全过程数字化建设,建立包括监管、执法、信用大数据等的综合交通监管机制,实现执法、信用等大数据与行政审批、行政检查等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从业业户、人员信用信息的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用户画像,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奖惩机制,开展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及信用考核结分析应用。

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流程监管,实现重点营运车辆、重点建设工程、客货场站、危险货物运输等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预警,加强“两客一危”等营运车辆的监测与治理,强化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加强运输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增强行业治理能力。

4.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2.1 5G技术应用

结合5G商用部署,在高速公路关键路段、重要枢纽、口岸和物流园区等逐步实现固移结合、宽窄结合、公专结合的网络覆盖,提升重点区域行业监管水平和公众出行体验,推动5G在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养护运营管理、执法监督等领域应用[3]。

4.2.2 北斗技术应用

基于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网,推动在重点路段、桥梁、隧道、枢纽、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通导一体化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

增强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服务能力,推动北斗系统在运输过程监管及服务、路网运行监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健康监测、安全应急搜救等领域应用。

4.2.3 高分遥感技术应用

推动高分遥感技术在交通规划、建设项目监测、养护管理、行业执法等领域的应用,开展高分遥感技术与交通运行大数据、地理信息融合应用研究,服务大范围交通整体运行监测。

4.3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科研基地体系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创新机构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推进科研平台纳入国家、地方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创新资源跨行业共享。培养一批服务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科技人才,对接国家、区域高层次人才计划、激励政策,构建完善专业人才梯队。

5 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强化跨行业协调推动机制,对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编制发展规划,营造“新基建”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应用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实现公路交通“新基建”与“老基建”并网融合。

5.2 加强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要求,落实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网络安全职责,增强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公路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地方标准,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做好法律保障,完善适应新基建发展的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5.3 加强资金保障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支持引导作用,扩大有效投资范围。加大对新基建示范试点支持力度,强化过程指导,加强绩效评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等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5.4 加强示范引领

坚持试点先行,带动全面发展,落实一批交通运输“新基建”试点示范项目,建立示范工程及试点路段的全过程密切跟踪机制,不断优化工程实施方案,做好“新基建”各阶段绩效评估、项目后评价等,切实做好工程总结和后续应用推广。

5.5 加强协同合作

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调和跨界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积极推进企业间、政企间的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鼓励市场主体提供丰富的数字交通服务,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在价值,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6 结语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新基建”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赋能,“新基建”对于交通强国建设、数字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基建”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交通运输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新基建基础设施交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繁忙的交通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小小交通劝导员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