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及其制作工艺研究

2022-05-18 16:28耿建蕾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绛州砚台黄河

耿建蕾

中国有四大名砚,分别为洮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其中,澄泥砚是使用经过澄洗的黄河细泥加工烧制而成的泥砚。澄泥砚的生产工艺极为繁杂,造型色彩变化多端,极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既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也是中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非石质砚台。制作澄泥硯对雕刻技术具有一定要求,常见雕刻手法有浮雕、立体雕、镂空雕等。澄泥砚的泥料在进行烧制前要经过多层筛洗,因此澄泥砚泥皮质地细腻,就像新生儿的皮肤一样,同时这种泥皮不吸水、不怕寒冻、颜色不会消退,因此赢得无数先人的称赞。现代澄泥砚在古代澄泥砚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传承、融合与创新发展,着重凸显澄泥砚的实用功能与观赏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文章以澄泥砚为研究对象,介绍绛州澄泥砚、黄河澄泥砚和鲁柘澄泥砚等相关内容,并简要从澄泥加工的选材、制作、造型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人们了解澄泥砚制作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一、澄泥砚的主要种类

(一)绛州澄泥砚

山西省有一条汾河,河床处的泥沙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当地制作澄泥砚提供了上好的原料。将特定的双层过滤绢袋悬挂在汾河中,河水中含有的泥沙经反复过滤澄洗,最终滤尽砂石,得到制作澄泥砚极细的澄泥,澄泥砚也由此得名。澄泥砚的制作技艺最早诞生于汉代,由于经过筛洗和层层过滤的泥沙极细,经过烧制后如碧玉一样净透,如婴童肌肤一般稚嫩,具有不吸墨水、不会腐蚀的优良特性,因此自唐代中期以来深受无数文人雅士的追捧,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但受历史因素影响,绛州澄泥砚的生产技术在明末清初消失。直到1986年,绛州澄泥砚的生产技术重新恢复,使绛州的民族文化再次绽放光彩。受绛州澄泥研究机构的影响,豫、晋、陕等地区逐渐出现很多制作澄泥砚的机构与工厂,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山西新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澄泥砚美誉,开始成为中国澄泥砚的重要聚集地。2008年,绛州澄泥砚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黄河澄泥砚

澄泥砚最原始的主要生产地是河南洛阳的新安县。新安县澄泥砚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日久岁深,在新安名将杨仆建设“汉函谷关”时开始出现,如今已有2 200年的历史。在中国四大名砚中,黄河澄泥砚是唯一用黄河澄泥作为重要材料经过烧制而成的陶砚。黄河澄泥由黄河两岸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沉积泥沙经过滤后形成,是制作澄泥砚的主要材料。经过选泥、采泥、澄泥、醒泥、揉炼、形制设计、制坯雕刻、焙烧、熏蒸、抛光等多道工序形成黄河澄泥砚。随着黄河澄泥砚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现在黄河澄泥砚窑的珍品频出,既有珍奇的绿豆砂、朱砂红、蟹壳青、鳝鱼黄等色彩,也有罕见的“云水纹理”。黄河澄泥砚的加工工艺,最早源于秦汉的砖瓦工艺,后经不断发展创新,其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在汉代,主要造型是虎伏、瓦筒和瓦形;在唐代,主要造型则以箕形、辟雍形和风字形为主;宋代则发展出抄手形、蝉形;元代有金蟾形和钟形;明代多按照龙龟、荷鱼和牧牛等自然动物模仿造型;到了清代以后,黄河澄泥砚则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造型在历代基础上丰富发展出云龙形、案几形、田形和蟠螭形等。在黄河澄泥砚形状构造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形状主要随着功能需求不断改进,同时不断丰富了砚池的实用性,如图1。随着年代变化,黄河澄泥砚装饰也愈发呈现简单趋势。后期由于多种原因,黄河澄泥砚几乎失传。在国家级民间文化传承人李中献先生的指点下,经过整理、传承、创新,1991年3月,根据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虢州黄河澄泥砚在新安县诞生,延续了黄河澄泥砚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今的黄河澄泥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新,已经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奖项数十个。黄河澄泥砚还被设计制作成国家文化部、多家高校、各地政府部门单位的专用礼品砚,并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成为传统文化产业的杰出代表之一。

(三)鲁柘澄泥砚

鲁柘澄泥砚是澄泥砚中极具地方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悠久。根据《砚史资料》一书记录,宋代有“东鲁柘砚”,砚台底部刻有“东鲁柘砚”印款。将书中记载按照宋代地图寻找不难发现,澄泥砚在山东的产地是今天的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柘沟镇与战国时期的鲁国曲阜相邻,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1982年和1999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先后考古发现两批宋代抄手澄泥砚,即鲁柘澄泥砚,为追溯山东地区澄泥砚的生产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柘沟镇之所以具备悠久的澄泥砚生产历史,主要原因是该地具有丰富的陶土资源。20世纪80年代后,鲁柘澄泥砚复烧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外鲁柘澄泥砚爱好者的收藏兴趣。同时,鲁柘澄泥砚还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国外友人。2007年,鲁柘澄泥砚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评选出杨玉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柘澄泥砚的复烧为澄泥砚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验,彰显出鲁柘澄泥砚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鲁柘澄泥砚的加工过程中,获取的泥土不能直接用于砚台制作,当地人一般会用编织袋存储6个月以后,等待泥土氧化陈腐,并在太阳下晾晒,使其风干成为粉末状,再碾碎去除杂质备用。柘沟土的黏度与可塑性极强,制作成的坯体硬度大,能经受较高温度的烧制。柘沟镇所生产的澄泥砚的最大特色是泥土色彩非常丰富。柘沟镇的泥土有红、黄、绿、青、白等5种颜色,每一种颜色的陶土都可以用于澄泥砚制作,而不同泥土之间的颜色可以自由搭配,从而呈现多色的纹理效果,为鲁柘澄泥砚的生产增添独特魅力。如今,鲁柘澄泥砚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改进工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案前,并搭载着互联网的快车走向全世界。

二、澄泥砚的加工工艺

(一)澄泥砚的制材

澄泥砚选材虽简单,但也有诸多讲究之处。澄泥砚最主要的生产制作材料——澄泥,取自河海湖塘。河泥经过筛选,再用于制砚。不同地区的选材办法略有不同,但除了泥土以外,通常也会选用其他制材。根据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砚谱》记载,必须要“以埋泥令入于水中,接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有传闻说,山西有一位吕道人善于制作澄泥砚,每次制作澄泥砚都要在泥土之中加入黄丹。而黄丹的主要成分是铅,其在陶瓷原料中发挥着“万能助溶剂”的作用,能大幅降低陶泥的制成温度,加强胚体结合度。但铅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元素,一旦加入过量,可能会出现铅溢出从而影响砚台质量的情况。现阶段由于可以控制烧制砚台的温度,有时不加铅。此外,古代也有利用草木灰增加砚台色泽的说法,如“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该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制作者在烧制砚台时,将砚台胚体放入有稻草、秸秆等草木灰的钵体中,在烧制过程中草木等会提前燃烧,并在砚台表面留下色彩和纹理。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也有制作厂商在泥坯中根据需要加入不同色素进行煅烧,从而得到不同颜色的澄泥砚。用土用料用法的不同会使砚台颜色不同,如鲁柘澄泥砚制作选色使用的是勾花法,先选择澄洗以后的白色陶土,装入容器中等待阴干,在此过程中,将少量的红色、黄色或者绿色等颜色的土壤澄洗过后铺在表面,由于重力作用,上层颜料会渗入白色泥土中,从而产生随意性的花纹,这种花纹不可复制,有时会出现石材一般自然美感的图案,如图2。可以说,是各种不同选材之间的相互搭配,促成了澄泥砚的五彩斑斓。

(二)澄泥砚的造型

澄泥砚选材为泥,质地松软,在煅烧之前便于塑形,而造型是澄泥砚加工工艺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砚台形状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目前,在澄泥砚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澄泥砚造型有仿物形、肌理形和组合形三种。仿物形的砚台是指砚台造型按照动物、植物和器物等自然物象为原型,加工出澄泥砚的外部形状,这种工艺既能丰富砚台造型,也能赋予砚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目前,最主要的仿物砚台有仿猪的猪形砚、仿荷叶的荷叶砚等。比如,仿猪砚是十二生肖中的一款砚台,其将猪的形状作为砚台外形,以猪肚子作为砚池,造型简约大方、憨态可掬,颇具特色和趣味性。肌理形的砚台主要是指运用科学配方,并加入药物,通过熏蒸等特殊工艺加工,使砚台发生窑变,呈现出天然形成一般的纹理,这种纹理精致美丽,叫人叹为观止。目前,我国最常见的肌理形砚台有和谐砚、残碑砚等。组合形的砚台是最常见的,通常将山水草木、人物建筑和飞禽走兽等多种景观物品搭配组合,出现在一方砚台之上,既能营造砚台氛围,也能表达制作者情感。比如,清华大学在建校百年庆典中,取景于清华大学池塘月色,制作出以池塘、莲花和荷叶等为题材的系列砚台,取材新颖、构思精巧,同时也突出主题,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相传,乾隆酷爱澄泥砚,曾经命人仿造绛州澄泥砚,并撰写了《钦定西清砚谱》,这本砚谱对后来的制作者们具有重要影响,砚台造型在其中同样有记载,在确定砚台造型时,绝非一味模仿,而是蕴藏着制作者或者文人的精神内蕴。

(三)澄泥砚的制作

澄泥砚制作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转变,并持续改进。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砚谱》中写道,制作澄泥砚要先把泥放在水里融化,用蹇器装着,等待水由浊变清,再用布将泥取出,用夹布囊盛著,让泥变得细如面粉,等待干燥。之后再“入黄丹团和溲如面”,用模型作形状,用重物击打让泥块坚硬,后用竹刀雕刻出砚台的形状,但不必讲究大小。等到砚台坯子稍微阴干,“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如此一来,澄泥砚的初加工就算完成。之后再进行整璞、雕刻和打磨等手工加工,澄泥砚即制作完成。现代鲁柘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先是取柘沟制陶黏土,取土后沉池浸泡,用细棉布澄泥,等待阴干后用石膏、水泥等材质磨具加以定型,不必涂抹釉色,经过1000℃高温氧化煅烧。鲁柘澄泥砚的加工工艺与《文房四谱·砚谱》中的记载大体相似。

(四)澄泥砚的功能

古时,澄泥砚一直担任着文化用具的角色。但现今,根据砚台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性、艺术性和专题性三种。艺术性的澄泥砚,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稍加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使其既具备澄泥砚古色古香的元素,又与现代文化融合,尽可能雅俗共赏。这类砚台,在造型、制作、雕刻和包装等方面,都有一定讲究,要求精致且具有美感,不适合批量生产。专题性的砚台则是在艺术性砚台上更上一层楼,主要是对接高端市场,一般为企业、文化展览等专题量身定制,在澄泥砚的质地、色彩、造型和雕刻等方面,力求复古,设计方面充分考虑艺术性和观赏性。最常见的砚台主要具有实用性,其产量最高。实用性砚台通常为满足文化活动需求而生产,对制作选材和工艺等具有严格要求。比如,绛州澄泥砚,以江河湖海中沉淀的淤泥为原料,经过淘洗、沉淀、成型、雕刻和烧制等程序加工生产而成。其中,各个环节都对工艺具有严苛要求,只有经过缜密控制,才能使砚台的硬度、密度都符合使用要求,能“坚实如玉”,呈现“腻而利”“发墨养毫”的研磨效果,同时使研磨出的墨汁保持润性。与之相似,鲁柘澄泥砚能历寒不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柘沟土经过淘洗沉淀后,泥的粒度约为0.01~0.048毫米,一经烧制,其泥分子之间间隙更小,能达到密不透水的效果。

三、结语

澄泥砚自产生后,就被赋予砚的文化。澄泥砚的加工工艺也伴随文化发展、砚台实用性等要求不断改进。澄泥砚曾在长远的历史中几经周折,但一直薪火相传。如今,澄泥砚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使澄泥砚再现荣光,必须以现代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精益求精。因此,要在选材、造型、制作和功能体现等方面下苦功夫,既要传承澄泥砚古色古香的原味,也要与现代文化新潮流结合,彰显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新时代,澄泥砚主产地应注重对澄泥砚文化的宣教和澄泥砚工艺的创新,努力为推动澄泥砚文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绛州砚台黄河
研学传承中国绛州鼓乐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翰墨飘香的砚台
『黄河』
墨锭和砚台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唐代中前期绛州铸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