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抗旱耕作模式

2022-05-18 22:35
农村百事通 2022年5期
关键词:垄沟旱地耕作

我国历史上虽然有较为发达的水利事业,但水利建设却长期滞后于农业的发展,加上自然方面的原因,使得干旱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不利因素。由于降雨量少,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经常面临干旱问题。在古代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兴修水利工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相比之下,充满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一、畎亩法

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墒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又称垄作法。畎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称为“上田弃亩”;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称为“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崩溃,畎亩法作为当时的基本耕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这一时期农田土壤的突出特征是存在“畎亩”,所以当时人们把畎亩作为农业的代名词。经过西周至春秋战国长期的垄作实践,大约在战国后期,人们对垄作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从而为我国垄作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吕氏春秋》“任地”和“辩土”上所总结的垄作理论与技术大概有以下三点:一是提出了“上田弃亩”和 “下田弃畎”的原则。即高田旱地要放弃垄台不种而种垄沟;低田湿地要放弃垄沟不种而种垄台。垄作的目的在于创造高低不平的微地形差异,以便在不同地势和水分的条件下,分别采取高田低作或低田高作的办法。二是提出了“亩欲广以平,畎欲小以深”的垄形要求。认为只有垄台宽而平,垄沟窄而深这种垄形规格,才能“下得阴、上得阳”,充分有效地利用地力和光能,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同时指出,“大畎小亩”和“高而危”的垄形都是不合规格的。三是提出了“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壑者”的要求,为人们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的垄作法由于受人力耦耕和耒耜这种耕具的限制,还比较粗放。

二、代田法

西汉王朝建立后,实行奖励人口增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发展小农经济的政策。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流亡的农户逐渐返归故土,促进了西汉前期的社会繁荣,也推行了新农具和推进了农机技术的改革,出现了代田法的耕作方式。

代田法是由畎亩法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亩”和“畎”,即垄和沟组成,是战国时代畎亩法的继承与发展。代田法由于引入新的动力和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耕作管理技术上也作了相应的改进,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直到近代仍在应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它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垄沟和垄台互换位置,所以叫作代田。代田法是低作与高作的结合,在春季播种时以及幼苗时是低作的,即播种在垄沟里,但是在夏季中耕除草、培土之后,就成了垄作。由于代田法在每个生产周期中,垄沟和垄台互相变换了位置,而它又总是在垄沟里播种,于是就产生了轮番利用土地的效果。即原来种庄稼的地方(垄沟)就休闲起来,原来休闲的地方(垄台)就利用起来。这样,代田法就继承和发扬了战国时代的“息者欲劳、劳者欲息”的土壤耕作原则。代田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在同时同地的条件下,通过垄沟互换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的轮番利用与休闲。

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特别是它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所以它在当时被誉为“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耕作方法。东北地区至今仍在采用以垄作轮耕、扣交替、垄沟互换、轮番利用为特征的传统耕作方法。种和扣种是东北地区固有耕作方法中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所谓扣种,就是破旧垄、合新垄的垄翻方法;所谓种,就是原垄开沟播,不进行耕翻。这不能不说是代田法的遗风至今尚存,说明代田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区田法

汉代除了代田法外还有一种抗旱高产、多种形式的区田法。西汉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解决耕地缺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耕作技术,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区田法也就应运而生。

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两种形式:宽幅点播区田和方形点播区田。以方形点播区田为例,先深挖作区,方区的大小、深度、区与区之间的距离,依土壤肥瘠和栽培作物不同而有所差异。区田法没有引入新的动力与农具,仅在耕作、管理技术上比战国后期的耕作法有所改进,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不论是畎亩法、代田法,还是区田法,也不论是垄作法还是平作法,都必须面临如何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以及如何解决翻耕后平整地面和破碎土块等问题。汉代采用的是耕耱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耱”来耱平地面和耱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魏晋时期,则在耕耱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从此以后,我国北方旱地耕作技术就形成了。

在我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中,旱灾居首位。我国的北方旱地又是发生旱灾的主要地区。解决干旱问题首先在于兴修水利,而在水利事业滞后的情况下,采用抗旱耕作则不失为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自农业诞生以来,北方农民就在为抗旱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伟大成就。抗旱耕作技术是我国农业乃至中华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本刊编辑部整理)

猜你喜欢
垄沟旱地耕作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半干旱区谷子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比较
玉米垄沟深追肥的探讨
液态地膜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农业生产应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
生活趣事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