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大股东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吗?

2022-05-18 22:52韦琳肖梦瑶
会计之友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

韦琳 肖梦瑶

【摘 要】 基于2009—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会提高会计稳健性,且非控股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持股力量越强,会计稳健性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所在地区法律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多个大股东的监督动机更强。影响机理检验证实,多个大股东共同监督会促使企业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损失和预计负债,进而提高了会计稳健性水平。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改变大股东界定标准、考虑多个大股东股权分散度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不仅为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监管部门出台更适宜的政策提供了参考,而且为约束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带来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会计稳健性; 资产减值损失; 预计负债

【中图分类号】 F230;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0-0020-08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体现了企业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不对称性,它要求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1 ]。会计稳健性自1997年被Basu通过实证检验首次提出后,逐渐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现有大量文献研究其影响因素[ 2-3 ]和经济后果[ 4-5 ],部分学者立足我国国情,从宏观政策的视角探究会计稳健性,但聚焦于多个大股东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的文献略显匮乏。

目前,关于多个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结论并不一致。已有文献发现,当公司具有多个大股东时,非控股大股东往往有足够动机和能力监督控股股东,防止控股股东对公司资源的掏空侵占、关联交易、超额股利支付、盈余管理等,进一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最终提升公司价值,同时非控股大股东也能够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但也有部分研究指出,基于“合谋假说”,多个大股东可能出现合谋以获取私利的现象;基于“责任分散理论”,多个大股东可能出现彼此推脱的现象,降低了大股东的监督效率[ 6 ]。因此,当公司有多个大股东时,他们发挥监督效应还是合谋效应是一个待检验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贡献:(1)目前学者关于多个大股东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监督效应假说”,多个大股东缓解了大股东与小股东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而根据“合谋动机”,多个大股东恶化了两类代理问题,本研究丰富了多个大股东发挥监督效应的文献。(2)本文构建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分析框架,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两条具体路径揭示了二者的作用机制。(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本研究为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相关证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控股股东为了获取控制权私利,可能通过不合理地使用内部资源、掏空上市公司[ 7 ]等手段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或者通过盈余管理、会计政策选择[ 8 ]、股利政策[ 9 ]等方式进行策略性市值管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比较关注盈余信息,“好消息”能够提升股价,因而控股股东会联合管理层控制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向投资者展示更多“好消息”,隐藏或者延后披露“坏消息”;“坏消息”不断积累,最终纸包不住火而爆发,引发崩盘风险[ 10 ],大股东财富将会严重受损。因此,非控股大股东有动机监督控股股东的利润操纵行为,使得“坏消息”更早进入市场。

首先,多个大股东通过监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提升会计稳健性。资产减值的计提存在较多主观判断,如减值迹象的判断、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计、尚未达到可销售状态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估计。为了进行市值管理,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管理层可能少计提减值,隐瞒或减少亏损、虚增利润。资产减值计提不充分,会导致股价被高估,但是这样的“好消息”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形成股价泡沫,违背了会计稳健性的原则[ 11 ]。多个大股东为了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会监督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将资产中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扣除,使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并且,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具有非对称性,部分不可转回、转回金额不可超过原值,这种非对称做法会导致企业高估损失、低估收益,表现为会计稳健性的提高[ 3 ]。

其次,多个大股东通过监督公司计提预计负债提高会计稳健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预计负债应当符合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可靠计量,其中,“可靠计量”并未有统一的标准,赋予了公司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预计负债通常对外传递一种风险信号,披露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信息可能造成股价大幅下跌,企业价值下降[ 12 ]。控股股东为了维持股票价格,会直接利用掌握在手中的控制权粉饰报表,延后披露或者不完整披露预计负债[ 13 ]。因此非控股大股东为了提高评估企业价值的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会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对或有事项进行确认和充分揭示;满足负债确认条件的,企业需要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如果不满足确认条件,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失,进而提高了会计稳健性。

最后,当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较多时,加大了利益协调一致的难度[ 14 ]。多个大股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取长补短,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3 ],这将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具体到会计稳健性方面,伴随着多个大股东的监督,应当呈现升高的趋势。并且,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陈晓和王琨[ 15 ]发现较大股权制衡度可以抑制企业关联交易的发生。郑海燕等[ 16 ]认为较大股权制衡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此外,非控股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自身财务状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對控股股东的监督[ 17 ],挤出会计盈余的水分,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水平。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当企业拥有多个大股东时,会计稳健性水平较高。

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也可能降低会计稳健性。一方面,责任分散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件事,会尽心尽力去做,独自承担责任,但当多人完成一件事时,往往会有所退缩和保留,出现互相推诿现象[ 18 ]。同理,当具有多个大股东时,没有进行良好的内部合作,会出现监督责任分散的现象。因为如果某一非控股大股东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其他股东也会“搭便车”从中受益,而监督成本由该非控股大股东独自承担,体现了成本和收益的非对称性[ 19 ]。因此,非控股大股东越多,越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监督效率低下的局面。另一方面,大股东可能会联合掏空中小股东利益。Cheng等[ 20 ]发现大股东间具有关联关系时更易发生合谋现象,掌握公司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多个大股东为了分享控制权,会采取一致行动,Laeven和Levin[ 21 ]发现在家族企业,合谋现象尤为明显。Cai等[ 22 ]发现当多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接近时,更容易通过合谋获取收益。因此,控股股东为了隐藏股东之间的合谋行为,一般情况下会粉饰财务报表,向投资者释放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积极信号,对外展示更多的“好消息”,推迟或不完整披露“坏消息”,扭曲真实的会计信息,很显然这种做法是对会计稳健性的背离。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b:当企业拥有多个大股东时,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金融类公司样本,剔除被ST或*ST的公司样本,剔除缺失值样本。最终获得13 723条观测值。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为了避免异常值对结果造成干扰,变量在1%与99%分位数上采用Winsorise处理,同时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

(二)模型与变量

1.模型的建立

构建模型(1)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同时控制了年度和行业变量。

C-Scoreit=0+1Multiit/Large_numit/Diffit+2Controlsit+∑Year+∑Ind+it (1)

模型(1)中,C-Scoreit为会计稳健性,Multiit为是否存在多个大股东的虚拟变量,主要关注系数1。若1显著为正,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提高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越多会计稳健性越高,非控股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力量越强会计稳健性越高;若1显著为负,则降低了会计稳健性。

2.多个大股东

我国公司法规定,持股大于10%的股东有权向董事会请求或者自行召开临时股东会议。所以,将大股东定义为持股比例超过10%的股东。其他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看出C-Score平均数是0.0197,中位数是0.0170,标准差是0.0700,说明整体会计稳健性状况较好,且各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Multi的平均数是0.3544,说明35.44%的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Othern)平均数为0.4283,非控股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力量(Diff)平均数为0.6125。控制变量的统计结果与现有文献无显著差异。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是检验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结果。列(1)为是否为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Multi)与C-Score的估计结果,系数为0.0143,在1%的水平上显著。该发现意味着尽管理论上大股东与高管存在合谋现象或者大股东之间的协调摩擦会导致监督效率低下,但整体来看,大股东为了避免自身的利益受损,会更倾向于监督企业使用更稳健的会计政策。

列(2)为非控股大股东数量(Othern)与C-Score的回归结果,系数为0.0060且显著。说明当非控股大股东较多时,加剧了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协调一致的难度,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

列(3)为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Diff)与会计稳健性(C-Score)的回归结果,系数为0.0004,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非控股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力量越强,越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上述结果有力地支持了H1a。

(三)多个大股东与会计稳健性:监督动机

如前文所述,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归因于多个大股东有动机进行监督。因此,接下来多维度探讨多个大股东提高会计稳健性的异质性,进一步提供多个大股东具有更强监督动机的证据。

首先,在“一股獨大”的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可能与高管利益一致,进而出现合谋的现象。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控制主体为国家,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并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国有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合谋的动机较弱。而非国有企业的高管可能就是大股东、家族成员或其他内部人员,因此预期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效应更明显。分组结果如表4中的Panel A,Multi、Othern和Diff的系数在非国有企业组显著为正,进而支持了本文的推断。

其次,当企业所在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较差时,公司的违规成本较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合谋的动机较强,而由多个大股东共同监督,“众人拾柴火焰高”,总体监督力度得到强化。根据上述逻辑,当公司的法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时,多个大股东发挥的监督作用更大,更有可能提高会计稳健性。本文按照“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与法律环境制度指数”的中位数划分为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和较差,分组结果见表4中的Panel B,Multi、Othern和Diff的系数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显著为正,说明非控股大股东有更强的监督动机。

五、作用机理检验

多个大股东为了防止自身利益受损,会要求企业及时记录和确认可预见的损失及负债,使得“坏消息”更早进入资本市场。为了明确多个大股东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作用机理,本文借鉴Khurana和Wang[ 23 ]的做法,从企业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两方面检验。

Impairit/Liabit=0+1Multiit/Large_numit/Diffit+2Controlsit+∑Year+∑Ind+it (2)

C-Scoreit=0 + 1Multiit/Large_numit/Diffit + 2Impairit/Liabit+3Controlsit+∑Year+∑Ind+it  (3)

其中:Impair表示企业的资产减值水平,等于资产减值总额除以资产总额;Liab表示企业的预计负债水平,等于预计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

表5报告了有关回归结果。其中,Panel A为資产减值机理的检验结果。列(1)中,多个大股东Multi与Impair的回归系数为0.0009,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2)加入中介变量后,Multi、Impair与C-Score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列(3)中,Othern与Impair的回归系数为0.0035且显著;列(4)加入中介变量后,Othern、Impair与会计稳健性(C-Score)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5)中,多个大股东的相对力量(Diff)与Impair的回归系数为0.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6)加入中介变量后,Diff、Impair与C-Score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资产减值计提是多个大股东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中介因子,即多个大股东通过影响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最终作用于会计稳健性。

Panel B为预计负债机理的检验结果。列(1)中,Multi与Liab的系数是0.0041且显著;列(2)加入中介变量后,Multi、Liab与C-Score的系数显著为正;列(3)中,Othern与预计负债(Liab)的回归系数为0.0132,在5%的水平上显著;列(4)加入中介变量后,Othern、Liab与C-Score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列(5)中,多个大股东的相对力量(Diff)与预计负债(Liab)的回归系数为0.0017,在5%的水平上显著;列(6)加入中介变量后,Diff、Liab与C-Score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预计负债计提是多个大股东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中介因子,即多个大股东通过影响企业计提预计负债最终作用于会计稳健性。

六、稳健性检验

(一)工具变量法

前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多个大股东与会计稳健性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也可能会吸引其他大股东的进入,从而形成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本文选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平均股权结构数据(Multi_ind)、同行业其他公司的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Othern_ind),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非控股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力量(Diff_ind)作为工具变量。同行业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和风险类似,因而股权结构特征可能较为接近,故满足相关性要求。公司会计稳健性主要取决于公司自身的特质信息,与其他公司的股权结构情况没有直接关系,故满足外生性要求。Multi_ind与Multi、Othern_ind与Othern、Diff_ind与Diff均显著正相关;第二阶段,Multi、Othern与Diff均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非控股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力量越强,会计稳健性越高,研究结论与前文一致(限于篇幅表略)。

(二)倾向得分匹配法

本文参考朱冰等[ 24 ]的方法,采用最近邻匹配法按照1:1的比例进行样本配对,匹配变量包括模型(1)中的控制变量,配对后的样本总量为9 726。ATT值为0.0046,t值为3.69,在1%的水平上显著。针对配对样本进行了平衡性检验(Balance Test)。未匹配时,实验组和控制组企业在特征上存在差异;匹配后,两组企业在特征上无显著差异。最后使用配对的样本对模型(1)进行回归,Multi、Othern和Diff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在缓解样本选择问题后,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够提高会计稳健性这一结论依然成立(限于篇幅表略)。

(三)改变大股东的界定标准

国内外学者对大股东的界定标准并未统一,本文借鉴姜付秀等[ 25 ]的做法,将持股比例在5%和20%以上的股东定义成大股东,重新计算大股东的数量(Othern1和Othern2)。结果表明当采用5%标准时,Multi1的系数为0.0213,Othern1的系数为0.0058;当采用20%标准时,Multi2的系数为0.0214,Othern2的系数为0.0053,均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用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Cont2)、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Cont5)重新衡量大股东的相对力量,系数也均显著为正,表明本文结论对多个大股东的界定标准保持稳健(限于篇幅表略)。

(四)考虑多个大股东的股权分散度

在持股较为平均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持有更多的现金流权,此时控股股东实施利益侵占行为的动机较低。本文采用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差与之和的比衡量股权分散度(Disper),替换多个大股东变量(Multi),结果显示Disper的系数为0.0093,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当股东间的持股比例越接近,在控制权越均匀的情况下,越能发挥监督效应,缓解公司内的代理问题,提高会计稳健性(限于篇幅表略)。

七、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实证检验了其对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多个大股东并存、非控股大股东数量、相对控股股东的持股力量越强,会计稳健性越高。其次,多个大股东在非国有企业和所在地区法律环境较差的企业,监督动机更强。最后,非控股大股东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会监督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预计负债,选择更稳健的会计政策。本文的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上述结果为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二)研究启示

本研究在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方面,本文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可以监督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公司控制权的考虑,我国上市公司多数仍为绝对控股,其他股东的比例明显偏低。因此,公司应当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股权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引入外部投资者时要综合考虑股权结构带来的经济后果,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应不断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股东诉讼制度,并维护股东的知情权等权利,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1997,24(1):3-37.

[2] 梁上坤,陈冬,付彬,等.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8(9):39-46.

[3] 许浩然,张敏,林逸子.多个“大债权人”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21(1):55-66.

[4] 周晓苏,吴锡皓.稳健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89-100.

[5] 郑登津,闫天一.会计稳健性、审计质量和债务成本[J].审计研究,2016(2):74-81.

[6] CHAKRABORTY I,GANTCHEV N.Does shareholder coordination matter?Evidence from private place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8(1):213-230.

[7] 王斌,蔡安辉,冯洋.大股东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与公司业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7):1762-1773.

[8] 谢德仁,廖珂,郑登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J].会计研究,2017(3):30-38.

[9] 廖珂,崔宸瑜,谢德仁.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J].金融研究,2018(4):172-189.

[10] XU N,LI X,YUAN Q,et al.Excess perk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4,25(2):419-434.

[11] 吴秋生,杨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股价崩盘风险[J].会计之友,2019(9):19-25.

[12] REZENDE A J,DALMACIO F Z,NILSEN F.The impact of non-accrued contingent liability on the equity market value of Brazilian companies[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3,7(38):4011- 4025.

[13] 張婷,张敦力.或有事项信息披露能降低股价同步性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3):3-13.

[14] 王美英,陈宋生,曾昌礼,等.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多个大股东与风险承担研究[J].会计研究,2020(2):117-132.

[15]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2005(4):77-86.

[16] 郑海燕,徐明,刘中刚.股权结构与财务困境变化趋势关系分析:来自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9(3):145-148.

[17] 王新红,曹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1,18(3):42-50.

[18] WHYTE G.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effects on the escalation tendenc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1,76(3):408-415.

[19] 黎文靖,孔东民,刘莎莎,等.中小股东仅能“搭便车”么?来自深交所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2(3):152-165.

[20] CHENG M,LIN B,WEI M.How do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 affect corporate valuation?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70:43-70.

[21] LAEVEN L,LEVINE R.Complex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corporate valuation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8,21(2):579-604.

[22] CAI C X,HILLIER D,WANG J.The cost of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J].Financial Management,2015,45(2):401-430.

[23] KHURANA I K,WANG W.Inter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laws,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9,57(1):241-290.

[24] 朱冰,张晓亮,郑晓佳.多个大股东与企业创新[J].管理世界,2018(7):151-165.

[25] 姜付秀,蔡欣妮,朱冰.多个大股东与股价崩盘风险[J].会计研究,2018(1):68-74.

猜你喜欢
会计稳健性
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研究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分析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研究
会税差异与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会计稳健性的经营风险信号作用分析
浅谈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相互影响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