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牧溪画在日本受青睐的原因

2022-05-18 16:54姜懿真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
关键词:禅宗文化交流

摘要:牧溪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禅僧,擅长水墨画。其作品在国内较为少见,但在日本则有众多的真迹传世。牧溪画作为禅宗画的代表,其在日本广受青睐,离不开禅宗在日本的兴盛,也离不开日本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拟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浅析牧溪画在日本为何有如此高的人气和地位。

关键词:牧溪画;禅宗;文化交流

牧溪是生活在我国南宋末期的禅僧,近年来,国内关于他本人及其画作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在历史上,相关记载在我国的史料和书籍中却非常少见,人们对其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较低。宋元时期,牧溪画似乎并没有受到重视。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水墨画于日本镰仓幕府初期传入日本,伴随着佛教禅宗文化的发展兴盛而在日本流行起来,受到广泛的赞誉,尤其受统治阶级的喜爱。

一、对牧溪其人与牧溪画的评价

1.牧溪其人

牧溪,佛名法常,南宋末期禅僧画家。根据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徐建融在《法常禅画艺术》中的考证,牧溪俗姓李,生于1207年,原籍蜀州(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后赴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入径山寺住持、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无准师范(1177—1249)门下成为其法嗣。1256年成为临安六通寺的住持,后因斥责当时的权臣贾似道而被追捕,避罪于越丘氏家,1291年在天台山万年寺辞世。牧溪既是一名僧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继承发扬了石恪、梁楷的水墨简笔法,画作大多闲寂清幽、饱含深意。在中国明代,牧溪画启发了沈周、徐渭等人开创大写意花鸟画的画法;在日本,则影响了日本水墨画的发展,被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2.中日对于牧溪画态度的不同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曾在《源氏物语与芭蕉》(周阅译)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在元代著作中,对牧溪画的多数评价都较为负面。元代书画理论家庄肃在《画继补遗》中称:“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在《画鉴》中评价道:“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元末明初画家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评价道:“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虽然这些作者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也可见牧溪画在当时业界评价不高。元代画家吴大素在《松斋梅谱》中写道:“不曾设色,多用蔗查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芦鹭雁,俱有高致。”同时又写道:“江南士大夫处今存遗迹,竹差少,芦雁亦多赝本。”可见虽然有人给予恶评,但牧溪画在当时的社会仍颇受欢迎,以致出现赝品。所以,牧溪画在宋元时期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而评价不高,大概是由于其画作风格与当时宋代主流绘画的院体画风格不一致。院体画注重写实性,而牧溪画注重随意性。

进入明代,随着禅宗的发展和文人画的兴盛,牧溪画开始受到重视。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敬仰牧溪,在传为牧溪所作的《水墨写生图》后题跋赞叹其作品“不施彩色,任意泼墨渖,俨然若生,回视黄筌、舜举之流,风斯下矣”。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称其“状物写生,迨出天巧,不惟肖似形貌,并得其意象。”当代画家朱新建在《打回原形》中称牧溪为写意画的“开山鼻祖”,认为其开创了中国写意画的奇迹。

中日两国书画界、学界对于牧溪画的态度,也反映在其作品的存世数量上。国内目前现存的牧溪作品数量较少且真实性存疑,而在日本,牧溪画的存世数量众多。《御物御画目录》《君台观左右帐记》《佛日庵公物目录》等日本文献对牧溪画均有明确记载。在《御物御画目录》中,牧溪出现次数最多,且称为“上上”,一同在册的赵孟頫仅被评为“下”。

二、禅画与牧溪画传入日本

1.禅画

中国古代禅宗是以印度佛教思想为基础、与中国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中国化佛教。禅宗注重的是自我的自发性领悟,不立文字。而水墨画用笔简约却意境深远,具有十分浓厚的情趣,能够达到以画悟道、寓情于景的作用,衍生出的禅画内容与画法简洁,以画自娱但富含深意,从中透露出禅宗所倡导的“悟”。禅画从其特点上可分为三类:顶相(僧人肖像画)、禅机画和诗画轴或山水画,其中水墨山水画尤其受到日本禅宗的推崇。简单来说,这是因为水墨画中表现出的“闲寂”,与日本禅宗的“侘寂”“幽玄”思想是一致的。尤其山水画中所描绘的山水和天地,都是适合坐禅辩道的场所  。此外,其他题材的禅画也同样发人深省,如牧溪所作《六柿图》(图1),历来有不同解读,正所谓禅的本质,是以无相为相。

2.牧溪画传入日本

公元894年,被任命为遣唐大使的菅原道真奏请废除遣唐使,但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却不曾停止。众多僧人借商船入宋求学。12世纪平安时代末期,权臣平清盛取代藤原氏掌握政权,结束了藤原氏的锁国政策,他积极修建、开放港口,推进与南宋的贸易往来,也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环境,使其蓬勃发展。南宋时期,中国禅宗盛行,许多日本僧人乘船入宋学习禅宗。圆尔辩圆(日本东福寺开山祖师)于1235年随船入宋,与牧溪一样,成为无准师范的法嗣,此后于 1241年返回日本。有可能是这一次回国时,带回了牧溪的《观音猿鹤图》(图2),这大概也是最初传入日本的牧溪画。在此之后的中日商贸、僧人交往中,越来越多的牧溪画传入日本。与华丽的大和绘不同,饱含禅宗思想的牧溪画及其他禅画,因禅宗在日本流行开來的原因,受到人们的追捧。

三、受青睐原因分析

1.政治方面

平氏取代了藤原氏成为掌权者之后不久,源氏替代平氏成立镰仓幕府,获得权力成为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对于权力的掌控,执政者希望有一个与一直以来占据主导的、皇家崇尚的平安二宗所不同的新的佛教宗派。恰逢此时,自宋朝学禅归来的禅宗僧人荣西(日本临济宗初祖、日本茶祖)受到天台山僧人的排挤,前往镰仓拜见幕府将军源实朝(镰仓幕府三代将军),使禅宗被武士阶级所接受。荣西撰写有《兴禅护国论》,认为禅宗是“诸教极理,佛法总府”,强调“持戒”“护国”,增加“忠国爱国主义”的思想,令禅宗与国家紧密结合,符合武士社会意识。之后,圆尔辩圆归国,因其高超的学识受到执政者和僧侣们的尊崇,可见禅宗与幕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刚经历战争纷乱,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较低,祈求解脱,而禅宗恰好重视现世的内心自我解脱,符合大众的期盼。所以,禅宗既有利于武士阶级对平民的统治,又能够培养下层武士效忠的心理,从而得到了执政者们的有力支持,使得禅宗与武家紧密联系,禅画也就成为了执政者的珍藏宝物。

2.文化方面

南宋时期禅宗盛行,因此入宋日僧大多学习禅宗。而在禅院的五山十刹之中,入宋日僧前往最多的就是位居五山之首、牧溪所在的径山寺,为此后牧溪画在日本的传播奠定了一定基础。入宋日僧在学习禅宗之余,也学习南宋的书法绘画等技艺。圆尔辩圆归国后以东福寺为中心,在传播禅宗的同时也积极介绍传播宋学和宋文化。

其实早自奈良时代起,禅宗便传入日本,但原有的佛教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直至镰仓时代,社会既有秩序崩溃,末法思想流行。复杂深刻的理论此时已无法解决问题、挽救人世,人们急需简单理论拯救自我。由于武士阶级大多数人文化素养较低,不太能理解复杂的教义,所以以“不立文字”为主张的禅宗相较于原有佛教便显得格外突出,非书本文字、通过观画得“悟”的禅画也显得十分友好。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牧溪画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与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融合的特点也有关,日本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其次,也与两者之间审美的一致性密不可分,《御物御画目录》中被好评的几位画家,大多与牧溪风格相似,说明牧溪等人的水墨画更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特色,以及日本人所追求的简单、幽玄的意境。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是来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自然美是日本文化形态之美的原型,也是日本美学的基础。日本人受岛国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细腻简朴的性格,钟爱“幽玄”的自然风貌。日本禅宗同样注重自然,认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且日本人特性之被动性的“无心”“无我”“天地万物一体”,与禅宗的“初悟”“彻悟”相照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水墨描绘世间万物自然风貌的牧溪画在日本流行开来也就并不意外。

牧溪画激发修道者的悟性,给予人超脱自在之感,作品既蕴含深刻禅机,又使观者能延展自身思绪。在牧溪去世后,仍有日本僧人源源不斷从日本远渡而来,只为学习牧溪的绘画技巧,足可见牧溪画对日本绘画艺术的影响深远。日本室町幕府时期,牧溪画不仅是禅宗的代表,也被视作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或被悬挂起来装饰室内,或被切割裁剪制成画轴悬挂于茶室,或被重新装裱组合成三幅屏等,这些均体现出日本人基于自身喜好,对牧溪画进行再创作组合的特点,也体现出了牧溪画与日本文化的完美融合。

牧溪本人虽然在史料中只有寥寥几笔,但与之相关的却有许多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使得我们在许久后的今天仍能见识到这位“写意之祖”的优秀作品,而不至于被史料文献所误导。牧溪画随圆尔辩圆到日本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因当局者的政治需要、禅宗的流行流传开来,同时又因其意思简单、粗墨笔法符合日本的审美意识而被日本文化所接受,融入日本的文化生活进而影响了之后的日本水墨画创作。牧溪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日本人在文化上的需求,也满足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引领了日本的艺术发展。正因如此,牧溪画才得以获得长久的喜爱,并与日本文化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安藤美香. 禅宗对古代日本水墨画之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大桥健二. 日本文化における「受动性」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 日本武道と「绝对受动」[J]. 人体科学, 2013, 22卷, 1号:44-56.

3.丁莉.绘画东传与古代日本的文化受容——“书籍之路”与绘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1,(03):1-10.

4.法缘.日僧圆尔辩圆的入宋求法及其对日本禅宗的贡献与影响[J].法音,2008,(02):45-55.

5.后藤亮子.中日美术界笔墨观差异之探源  从赵孟頫和牧溪在日本画坛的不同际遇谈起[J].新美术,2018,39(09):86-97.

6.菅沼贞三. 禅宗画の本质[J].史学.庆应义塾大学, 1958,30卷,4号:417-431.

7.苏莉. 牧溪画在日本的受容[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8.史宏云.牧溪水墨画的东传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8,(12):145-146.

9.寿舒舒.日本中世の古记录から见る中国画人·绘画の记载(物质文化の环流と继承からみた东アジア)[J].东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関西大学文化交渉学教育研究拠点,2012-02(5):473-488.

10.邹珺.牧溪禅画对日本画风的影响[J].收藏家,2020,(07):31-36.

11.周阅.“潇湘八景”的诗情画意——兼论中国绘画对日本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2008,(01):170-177.

作者简介:

姜懿真,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禅宗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灵 山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