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件展品感受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变迁

2022-05-18 16:54宋维峰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代会

摘要:由中国政协文史馆承办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國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自开展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作为以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品读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翻身作主,国家涅槃重生,实现繁荣富强,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程。

关键词:中国政协文史馆;党代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无疑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了能够办好这一次党代会的历史陈列展,中国政协文史馆策展团队通过多方渠道联系到曾作为上海市党代表参会的黄宝妹老同志,并有幸征集到了两件珍贵文物。

1931年,黄宝妹出生于上海浦东。其父母靠贩盐和卖豆腐为生,收入微薄。为补贴家用,1944年,13岁的黄宝妹进入日商开办的纱厂工作。尽管她聪明灵巧,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术,成为车间的生产小能手,但在日本老板和工头的高压下,仍受尽欺凌。

黄宝妹讲道,日本人的工厂对中国劳工十分苛刻,充满了压迫。她和工友们每天像奴隶一样工作12小时,还要“两班倒”,过着“日不见天,夜不见地”的生活。照看纺纱机时,稍有迟慢,就要遭到工头的毒打,工厂的环境与监狱无异。抗日战争胜利后,纱厂由国民党当局接管,本以为工作环境会有所改变的黄宝妹发现,“‘拿摩温’还是那个人,做不好还要打我们,工作的时长还是十几个小时,‘抄身’制度也没有变”。

真正让黄宝妹心情舒畅和振奋的,则是新中国的成立。上海解放时,军代表向她和工友们宣布:旧社会的压迫制度全部取消。“厂里办起了食堂,工头也是我和工友们自己选出来的”,虽然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但黄宝妹说起这些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经历过凛冬的严寒才知春天的温暖,黄宝妹把满腔的热情全部投入生产劳动中去。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她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并且把先进的经验分享给工友们,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因此,在1952年,她成为一名中共党员。1956年,黄宝妹当选为中共八大的上海市代表,“事先我完全不知情,也有人说,她只是一个25岁的纺织女工,怎好作代表?”“当时我也不懂,后来就发给我一张代表证。”

这张代表证展开后长21.4、宽7.2厘米,使用200克浅米色卡纸制作,对折后左开。证件内芯右侧用仿宋繁体字印写了“注意事项”,简明扼要地说明代表证的使用方法。左侧用黑色楷体字工整、清晰地印写了代表姓名、选举单位,鲜红的数字标明了证件的编号。黄宝妹侧身的一寸标准照片既突显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摄影审美,又能让人从她笑意盎然的脸上感受到当时产业工人饱满旺盛的干劲。证件外皮为大红色,用金箔烫印的工艺制刻了证件的名称、党代会的名称和召开的时间。这份代表证保存完好,整体设计庄重而朴素,做工精致,注重细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容不迫地进行,证件的设计、制作也更加考究。

黄宝妹不了解的是,之所以选举她这样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作为代表参加全国党代会,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为了尽快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加快建设来积累资本,生产周期短、资金回笼快的纺织工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重任。为此,快速提高我国纺织业水平被列为国家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一批优秀工人为榜样。党和政府沿用了革命战争年代开展经济工作的经验,通过动员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并树立了一批典型人物。黄宝妹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先后于1953年、1956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党和政府期望通过集体示范,将劳模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广于各自的劳动领域,从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就在确定召开中共八大半年后,通过了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在选举代表时,应注意包括经济和文化部门的专家、工业和农业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等。作为第一批全国劳模,创新发展了纺织工作方法并积极在全国范围传授新技能的黄宝妹,当仁不让地成为一名全国党代会代表。

“当时很激动的。在旧社会,我只是个被剥削的苦工,没想翻了身,成为劳模,又成为全国党代表参加大会,不敢想的。”黄宝妹自豪地说,“到北京后,又发给我很多大会文件,这本代表名录,我一直存到现在。”

这本早已泛黄、页面斑驳的党代表名录,16开大小,共计113页,左侧横开,用120克胶版纸制作的封面除了印有名称之外,还醒目地写有正式代表及候补代表名额,这一数字比之前的历次党代会都要多,充分显示了党在全国执政之后事业的兴旺发达。大会的筹备工作十分细致,印刷单位采用新制成的、磨损度小的铅字排版印刷,保证每个文字美观完整,避免出现挤墨和渗墨的现象。因此,在这一份名录中,每页的文字字体边缘清晰锐利,笔锋和尖角位置尤为明显;大部分文字用墨均匀,颜色深浅浓淡一致。

打开这本年代久远的代表名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地区各单位党代表数量及目录,随后每一页都写有每位代表的姓名、籍贯、入党时间及职务等基本情况。

在内容上,这本名录的特点是文字简体、繁体的混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占比还较高,对于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很不利的。解决识字问题,是扫盲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对笔画多、书写难、异体多的繁体字进行简化就提上了工作日程。1956年1月1日,一批中央级报刊开始使用简化字,同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由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的《汉字简化字方案》。按有关部门要求,文字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汉字简化工作要分期分批进行。这样,出版物中才会出现繁、简汉字交叉使用的现象。如在这本名录中,“书记”仍写作“書记”,而“衛”则简化为“卫”。

黄宝妹继续说道:“在这本名录上,我发现我和很多重要人物一起成为上海市党代表 。”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成为他曾经领导过工人运动的上海市的党代表。同样成为上海市党代表的还有当时的对外贸易部部长、统战部副部长、驻苏联大使等人。

“大会是在下午开幕的,当时有很多外国人也在主席台上。几乎每天在《人民日报》上都会有这些外国人的发言,他们都说中国共产党了不起。”黄宝妹的回忆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史实。这次党代会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受到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瞩目、肯定和赞扬。因此,56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等代表团接受邀请,列席此次党代会,这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绝大部分都在大会上致辞。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代会,《人民日报》也对会上国外代表的发言进行刊载,并配发了图片。

中国政协文史馆策展团队早在采访黄宝妹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到了大会召开期间的《人民日报》,共计13期。从这些国外代表发言的配图看,《人民日报》印刷厂的工人师傅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当时技术条件等方面依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还是想尽各种办法使照片尽量清晰。

印刷厂采用凸版制版进行印刷。由于当时照相制版设备简陋、器材不足,主要的耗材也无法按需满足。比如照相用的胶片,不仅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很难买到,无法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印刷任务。印厂的工人师傅们集思广益,想到了用玻璃片加药水这样的办法制作玻璃底片。

制作玻璃底片工艺繁杂,工作环境也很艰苦。

首先,玻璃需要在暗室中涂抹药膜,晾干备用。为保证药膜薄厚均匀,药膜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工人师傅涂抹,以免影响图片清晰度。

其次,为节省成本,跟上报纸的印刷周期和频率,玻璃底片需要反复使用。玻璃底片在使用后,由工人手动对药膜进行清洗。玻璃易碎,药膜附着十分牢固。清洗时,需要一边用水浸泡,一边用木炭打磨,不仅要擦洗干净,玻璃上还不能出现划痕。工人师傅一年四季都必须用冷水清洗玻璃,由于工作环境简陋,缺少暖气和水源加热器等设备,所以每到冬季,作业条件十分艰苦。

最后,将一张图片印刷到报纸上,要经历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照相。将报纸版面要用的新聞照片送到照制车间的照相室,使用专业的照相制版机翻拍原照片,这时要根据预定的报纸版面进行放大或缩小。当时《人民日报》印刷厂只有几台十分落后的大型照相机,安装在铁管焊成的架子上。地面铺设两条轨道,依靠前推或后拉调整照片的尺寸。光源则是用两根碳棒进行碰触,在对接时的瞬间发出像焊枪喷火一样的强光来实行。当时,自制的底片感光度低,曝光时间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难以控制曝光量,这一过程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进行操作,在确保人、物安全的状态下拍摄出好底片,保证《人民日报》的图片质量。第二道工序是晒版。晒版相当于照片的印相,与之不同的是并非把图像印在纸上,而是通过感光技术把图像印到涂有明胶重铬酸感光胶药膜的铜或锌制的金属板上(铜版适宜做过网的连续调图像,即将原图像过网变成连续的色点;锌版适宜做一般线条的图像)。具体过程是把完成照相工艺的底片和涂过药膜的铜锌版装入一个特制的暗盒里。暗盒一面密封,一面加装透明玻璃,紧紧贴在一起,利用碳精灯进行曝光,把底片的影像印到铜(锌)版上。此时的铜锌版只有平面图像,还需要进行局部腐蚀处理,像刻图章一样把不需要的部分处理掉,才算完成铜锌版的制作。第三道工序是腐蚀。腐蚀工序主要的设备是腐蚀机,当时,印刷厂的腐蚀机只是一个方形的陶瓷缸,缸内底部装有几个扇叶,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转动,把硫酸液不断地泼洒到铜版或锌版上(铜版用三氯化铁溶液腐蚀;锌版用硝酸和盐酸溶液腐蚀)。被涂上药膜要保护的部分不会被腐蚀,而要弃用的部分被逐渐腐蚀掉。为了保证在腐蚀过程中铜锌版侧面不受损失,要取出铜锌版滚涂油墨、撒抹红粉、烘烤进行保护。这一过程反复经过三四次后,直至腐蚀深度到下一道工序的要求。操作腐蚀工序的师傅不仅劳动强度大,酸液溅出还有被烧伤的危险。

在《人民日报口述史第二卷:摄影记者口述及亲历》一书中,就记录了酸液引起的事故。当时,印刷厂的腐蚀机只有一个可推拉的玻璃封盖,没有其他任何安全防护设备,盛酸液的坛子不慎被打破,酸液洒在车间里险些造成火灾;有一位维修电工的眼睛被烧伤,最终导致青光眼。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印刷研究所引进不撒红粉的一次性腐蚀法,即“无粉腐蚀法”,同时研制了无粉腐蚀的添加剂,并在广州、上海生产微晶锌版材,由营口生产无粉腐蚀机,把这一工艺在全国推广,才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技术。

在这次党代会上,黄宝妹现场聆听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感受到自己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重大使命。回到工作岗位后,她在生产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时间已过去六十余载,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比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今国家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证件、数字文件的应用已经司空见惯。激光制版技术、数字排版在印刷领域已经十分普遍,囊括了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的融媒体在弹指间可以把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些变化,既是不同技术领域突飞猛进的变化,也是在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基础上,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钱江,白贵.人民日报口述史第二卷:摄影记者口述及亲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宋维峰,单位:中国政协文史馆,硕士,图书资料中级职称,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人民政协史

猜你喜欢
党代会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东北林业大学团委组织团学干部学习学校党代会精神
从党代会报告解读上海发展路线图
权威解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让党代表分量重起来
云梦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成全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