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佛教建筑装饰中象元素符号运用的文化解析

2022-05-18 16:54王鸽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

摘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当中,宗教建筑作为信仰文化的载体之一,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巴渝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直接通过该地区的建筑艺术来反映人们的审美和愿望,且巴渝文化具有独特性,在其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宗教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对巴渝地区部分佛教建筑中象元素符号运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哲学思想。

关键词:佛教建筑;象元素;文化解析

一、引言

巴渝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呈东低西高,海拔最高接近2000米,最低则在150米左右。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75%左右,整体地势立体感强烈,为典型的山地区域,素以“山城”著称。佛教传入我国后,其修行方式最早分为洞穴修行和结茅修行两种。从总体的地形地势来看,巴渝地区能够为洞穴修行提供环境基础;从气候的角度来看,该地区夏酷热冬寒冷,在山洞中修行则冬暖夏凉,能够为修行的僧人提供较为舒适的条件,这都在无形中推动了佛教在当地的发展,众多佛教建筑因此得以衍生,并充分体现了人与建筑及环境的有机统一。除了在建筑形制上体现出浓郁的区域特色外,在建筑装饰上也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其中,象元素符号的应用不仅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意识,也体现出了他们的文化信仰,是当地人文内涵和审美特征的重要体现,对当下的艺术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审美参考价值。

二、巴渝佛教建筑中象元素符号的装饰特征

巴渝地区佛教建筑装饰元素符号在各个建筑部位中都有所体现,如屋顶、墙面、石基、大木作、门窗、铺地等;装饰题材主要分为祥禽瑞兽、花鸟鱼蟹、几何图案、人物故事等。这些装饰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和材料进行呈现,充分展现了历代匠人高超的技艺,他们在进行创作时充分融入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想象,既增加了建筑的装饰美感,也提升了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

巴渝佛教建筑中的象元素符号装饰,大多造型精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主要以石雕方式呈现的较多。在表现手法上,其展示了巴渝地区精湛的石雕技艺,采用了深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虚实对比较为强烈,层次丰富。颜色大多以浅色为主,如白色、浅灰色等。象元素符号大多见于建筑物的下层构件之中,如柱础、石鼓、石牌坊等之上。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因巴渝地区盛产青石、花卵石、乌江石等石材,故一般以当地石材为原材料进行雕刻。

三、象元素符号在巴渝佛教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关于建筑装饰的定义,李砚祖教授在《工艺美术概论》中解释为:建筑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类需要,与人类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因此,建筑装饰不仅仅是为美化建筑外观而设之物,并且是一种视觉对象,乃一种具有宗教、地域、民族、习俗、心态等多向度、多功能的概念。巴渝地区佛教建筑装饰均采用了传统的吉祥元素符号,它们与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以及民间技艺相结合,产生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一般而言,巴渝地区佛教建筑装饰主要崇尚欢乐喜庆、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对人生美好的向往追求等传统观念,蕴含着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及淳朴的思想情感。象元素作为巴渝佛教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屋面装饰中象元素符号的应用

巴渝地区佛教建筑的屋顶常用石灰、碎瓷等作为装饰材料,每座寺庙都有其不同的装饰特点。笔者在考察宝轮寺建筑屋面装饰中发现,其屋顶出现的较多装饰元素为龙或是鱼龙等相结合的形式,并未有象元素的出现(图1、图2)。而在罗汉寺的明碑亭中,在走廊与大山门连接的屋面上,笔者发现其是以象元素来进行装饰的,两只造型完整但形象简洁的大象呈对称分布、端直站立,极具威严之感,而略长的象鼻轻微甩动,颇具动感。

另外,在华岩寺天王殿的垂脊脊饰当中,笔者发现,其整体造型的装饰刻画十分流畅,龙嘴向上延伸张开,尾部则往下压,其上吻采用的是“象鼻”,两种不同的动物元素相互融合,极具特色,这种形式尚未在当地其他佛教建筑中有所体现。象在佛教中被认为是十分吉祥的动物,同时作为普贤菩萨的坐骑,象征着圣洁与高贵。在部分地区的佛教建筑装饰当中,象也常与狮、虎、豹三兽并列出现于殿堂的正脊脊肚之上,便是取其祥瑞的寓意。

2.地雕装饰中象元素符号的应用

在笔者的考察对象当中,地雕装饰的主要代表是位于华岩寺入口处不远的露天金佛前的梯部浮雕(图3)。它大面积地采用变化丰富多样的祥云纹进行装饰,祥云纹作为佛教经典的代表性纹样之一,体现出古代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该浮雕的上部为一只完整的大象,大象的脚下则是一条奋力张开嘴巴的长蛇,一旁则是骑着瑞兽的僧人。整幅画面刻画生动、形象逼真。

3.寺庙门前象元素符号的应用

大部分寺庙的门前都会摆放瑞兽,一般以狮子、大象居多。如在宝轮寺中(图4),两只大象呈对称分布于门口,整体形态逼真,装饰较为简洁,主要采用的是象征高尚圣洁的莲花元素,既点缀了大象本身,也烘托出了宗教场所的氛围。而在华岩寺的地藏院前,大象与狮子是同排出现的(图5),两旁还各站立着一位气宇轩昂的人物。此处的大象形象可亲,与石雕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四、象元素符号在巴渝佛教建筑中运用的文化解读

人的宗教信仰与世俗思想是紧密联系的,在古代最原始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基础上,先人们创造了中国特有的神话传说故事,同时在其中融入了儒释道,与世俗相结合,形成了广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信仰。这就意味着在宗教建筑上,也可以找寻到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痕迹。而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象元素与地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其建筑装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1.巴渝地区关于象元素符号的宗教譬喻

魏晋南北朝時期,频繁的战乱导致了民族迁移与西域沙门东来。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地区的佛教影响力剧增,包括重庆、蓬溪、峨眉、乐山等地。

根据佛教典籍的记载,佛祖就是白象的化身。在大乘佛法中,大乘佛法注重“自渡渡他”,大象不仅可以自己过河,还能帮助他人渡河。《现变品第一》记述能仁菩萨投胎时有七宝导从,其中一宝便是白象宝。“象”同“祥”,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并且佛教也认为大象身体庞大,可以支撑天地,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大象还能通神,也是神灵和人类的信使。大象在佛教中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的普贤菩萨的坐骑,具有非一般的神通,在重庆沙坪坝区宝轮寺的般若通道中就有所体现(图6)。大象还被认为是“德行”的代表,其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因此大象就自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兽。古时巴渝地区的人们都认为象是具有人类一些良好品质的,如机智灵敏、踏实稳重、善良可爱、忠实正直等,故当地佛教中的象元素符号也不断得到人们的喜欢,在建筑装饰及日常生活中以不滞于形而以意表现出来。象在我国古代佛教建筑装饰中通过各种材料而得以体现,以表达巴渝地区人们的崇象思想,寄托人们对于生活及人生等的各种美好愿望。

2.巴渝地区关于象元素符号的民俗文化

具体来说,大象的民俗信仰体现在“太平有象”的祥瑞象征、象舞表演仪式等方面。原始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巴渝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或者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釋,而大象由于其身体庞大,面目较为特殊,让人们感到十分惧怕,因此产生了象崇拜。之后,象崇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维习惯和风俗之中。《史记》当中也有相关记载:“舜葬苍梧,下有群象常为之耕。又云:禹葬会稽,祠下有群象耕田。”由此可见大象还能帮人们从事农业的生产劳动。此外,还有“商人服象”等记载。因此,象作为一种吉祥的动物,就频繁地以不同材料出现于各种器物的装饰当中,如给老人祝寿时可送上玉雕大象摆件,象征吉祥如意;大象身上背着宝瓶,则寓意着太平宝象,具有社会富裕的意思;把用镀金做成的大象雕塑作品放在家中或者是公司里,则寓意家庭祥和、办公人和财旺。象在部分地区的建筑装饰中,除了以石雕形式出现外,还也会与猴元素符号同时出现,“象”与“(宰)相”谐音,“猴”又与“侯”谐音,寓意为“封侯拜相”,体现出人们对于家族兴旺、仕途追求的一种美好向往。象用鼻子吸水,水又象征着财富,象吸水也有招财的内涵。以上都是象元素符号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体现。

五、结语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装饰是为建筑而产生的视觉对象,是包含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结合体。巴渝地区佛教建筑中对于装饰的构图较为简练,技法也比较朴实,其既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征,又有明显的本土区域面貌,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佛教教义以及具有巴渝地区本土特色的文化意蕴,完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符号的融合。巴渝地区佛教建筑装饰对于象元素符号的应用上,揭示了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对于当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艺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玲丽. 重庆华岩寺建筑装饰特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童娜娜. 潮汕寺庙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3.查茂盈. 中国象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黄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人文思想分析[J].华中建筑,1998,(03):23-25.

5.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02):51-74.

6.肖花.湘西乡土建筑装饰中鱼类元素运用及文化解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02):38-41.

7.段玉明. 西南寺庙文化[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2.

作者简介:

王鸽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