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5-18 04:50余宏毅刘述贵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

余宏毅 刘述贵

摘 要:与其他欧洲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相比,俄罗斯艺术歌曲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和抒情性,更加注重内在心理的描写,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国内众多高校将俄罗斯艺术歌曲纳入声乐教学范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阿利亚比耶夫等优秀作曲家的作品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俄罗斯艺术歌曲,能够极大地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俄罗斯艺术歌曲;高校声乐教学;演唱方法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俄罗斯

艺术歌曲的意义

俄罗斯艺术歌曲是在欧洲抒情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浪漫曲,承载着丰富的俄罗斯文化,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写照,带有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将这类歌曲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唤起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感知,从而促进高校声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俄罗斯艺术歌曲为声乐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授课空间,其歌曲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音域适中、曲调优美的特点满足了各类学生选曲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加入适量的俄罗斯艺术歌曲,带领学生领略自然流畅、简洁朴素的艺术特色。

(二)加深学生学习深度

发声技巧是声乐学习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习惯将与发声相关的技巧作为学习重点,而忽视了咬字、音准等方面的问题,演绎出的作品带有瑕疵。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尽力让他们学会深层次的发音技巧。相对于其他语言,俄语的发音更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掌握了俄语发音基本技巧的学生学习其他语种的艺术歌曲相对也会比较轻松。

(三)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除了演唱技巧的教學外,声乐教学还肩负着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重任。诸如格林卡的《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柴可夫斯基的《请勿离我而去》《早春》《在喧闹的舞会上》,拉赫玛尼诺夫的《这儿真好》《别唱吧,美人》,阿利亚比耶夫的《夜莺》等都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完成的,学生在演绎前需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在表演时要倾注相应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歌曲的表演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在不断思考与表演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和声乐演绎能力。

(四)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许多俄罗斯艺术歌曲作家喜欢用浪漫主义诗歌进行谱曲,因而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文学性,而且擅长采用交响化的钢琴伴奏进行气氛烘托、渲染,使作品具有较深远的意境与较深刻的内涵。此外,大部分艺术歌曲都融合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展现多元的民族风采,甚至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学生在演绎和感知艺术歌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审美心理,最终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理解多元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俄罗斯艺术歌曲的应用

独特杰出的民族风格使俄罗斯艺术歌曲在世界乐坛上拥有特殊的地位,它的引入能够为高校声乐教学增光添彩,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声乐学习空间。目前,不少俄罗斯艺术歌曲已进入高校学生的视野,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格林卡艺术歌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云雀》

格林卡的许多艺术歌曲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有着浓郁的当地民间风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其纳入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下面以《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云雀》等艺术歌曲的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1.《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格林卡深受诗人普希金的影响,因而其谱作的不少歌曲采用了普希金的诗歌词句,用简洁的诗歌和悠扬婉转的旋律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就是其中之一,它采用4/4拍节奏和中板速度将普希金的诗《致凯恩》分为三段。第一段用飘荡的旋律表达对昔日恋人的美好追忆。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表现出深情的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在教授时要提醒学生控制好呼吸的间奏,并注意声音的细腻化处理,表情(尤其是眼神)也要达到情意绵绵的效果。第二段为了体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格林卡在旋律间加入了戏剧性色彩,并用装饰音和旋震音作为伴奏。在具体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段歌曲教会学生通过控制声音的音色变化和音量变化体现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音乐效果。第三段歌曲处于高潮阶段,曲调以一种欢快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教授这段时,声乐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高音的唱法,并注意情绪要随着曲调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从而演绎出理想的音乐形象。

2.《云雀》

在《云雀》这首艺术歌曲中,格林卡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从森林中云雀对生活的追求引申到自己对恋人的思念。全曲采用4/4拍节奏,在e小调上降低二级音,以表现其抒情性。此外,该曲富含变化的和声和细致的描写。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仔细处理,准确地表达作曲家所描绘的意境。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指引学生从歌曲背景和歌词中体会其主题,并努力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正确演唱其和声、复调,用e2~f1的音域、柔和的音色和恰当的音量进行演绎,以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云雀》的主题内涵,会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学生在努力还原主人公内心情感时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音量和音色,从而训练把控声音的能力和呈现歌曲情绪的能力[1]。

(二)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请勿离我而去》《早春》《在喧闹的舞会上》

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是重视心理描写,兼顾抒情性与戏剧性,给人一种深沉、含蓄之感。高校声乐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作为练习曲,可以帮助学生训练音乐美感,感受音乐的流动性和培养俄罗斯语言的表达能力。下面就以《请勿离我而去》《早春》《在喧闹的舞会上》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请勿离我而去》

《请勿离我而去》的速度为行板,旋律简洁而精致,且跨度较小,调性相对稳定,和声因分解和弦与复调织体的使用而具有色彩性,伴奏音型丰富并能跟随曲调的发展而变动,音响效果丰满而华丽。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歌曲的整体风格,然后要求学生用中低音表现曲子的忧郁格调。学生在演唱时要控制好音量,把握节拍的起伏变化,使声音具有活力和感染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学会通过调节控制气息的强弱,从而做到自由控制乐句的强弱。

2.《早春》

《早春》用明快的节奏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大自然清新祥和的画面。该曲以抒情为主,分为两段。第一段至第二段前半部分的旋律都比较平稳,而第二段后半部分则逐渐从平稳向高音区推进,有较强的流动性。要想完美地演绎出此曲的明亮流畅,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使心灵和音乐自然结合,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在具体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早春”“芳草”“小河”等重点词的意义,然后带着喜悦、赞美的心情唱出这首给人带来的无尽遐想。换言之,演唱《早春》就是要使音乐、声音与情感三者相互结合,从而自由地演绎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此外,结尾处有几个换声点很难把握。为了保持音色的纯净,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放松喉咙,使之处于松弛状态,然后进行掩盖式演唱。当然,抒情是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因而演唱者在演唱时的情绪一刻都不能松懈,并且要延续到伴奏结束的几秒钟后。

3.《在喧闹的舞会上》

《在喧闹的舞会上》融合了高雅华丽的圆舞曲,整个旋律流畅优美,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这首充满诗意的爱情歌曲在演唱时需要学生充分融入自己的身心,在感知作曲家情感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具体而言,圆舞曲的加入使歌曲带有一定的流动感,因而声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气息的调整、节奏的变化,使声音和身体都能合理地表现出律动感。该曲中有许多休止符,它们休止的时间长短不一,需要学生不断调节气息来完成。此外,歌曲中出现了不少辅音,这给声乐的连贯性带来了阻碍。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唱元音说辅音的方法避免声音不畅的问题。全曲起伏不大,但演唱者在转调时需要增强力度以表现主人公激动的心情。总之,这首歌曲看似简单,但其细节处的演唱还需要学生仔细斟酌。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拓展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才能准确表达歌曲描绘的意境[2]。

(三)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这儿真好》《别唱吧,美人》

拉赫玛尼诺夫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作品常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和赞颂祖国,同时又以一种具有幻想性和悲剧性的哀伤表达个人内在的精神,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感性色彩。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这儿真好》和《别唱吧,美人》。

1.《这儿真好》

《这儿真好》富有诗意的歌词、行云流水般的钢琴伴奏声响和细腻的人声相互融合,给人一种自然而细密的音响效果。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浪漫曲,分为A、B两段和尾声。A段以两拍三连音音型引入,并以三连音和弦音型的钢琴伴奏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应提醒学生声部要盖过伴奏声响,尽量避免伴奏喧宾夺主。B段大量运用了连线音,更加丰富了乐曲织体,凸显了复调。演唱者在演唱时应一直踏着4拍旋律平稳地进行,在和弦的推动下,保证主声部的流畅连贯,以演绎婉转动听的音响。此外,B段乐曲中穿插了不少跳音,分解和弦音型、平稳平八节奏型贯穿整首乐曲,演唱者在演唱时应以时而跳跃、时而紧密的节奏感展现,表现主人公欢快的心情。尾声部分采用了许多连音线,形成了此起彼伏的流动性音响,伴奏旋律与歌唱旋律形成错开的层次对外感。在教授此段时,声乐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豁达之情进行演绎,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渐强渐弱的对比表现形式,给听众呈现一个引人遐想的音乐形象。总之,《这儿真好》篇幅较短,旋律优美且起伏不大,音乐形象活泼,有利于训练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使之学习共鸣腔体的运用,练就明亮、饱满而富有节奏感的音色[3]。

2.《别唱吧,美人》

《别唱吧,美人》是拉赫玛尼诺夫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歌曲单纯质朴,带有很深的抒情色彩。该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4/4拍节奏。全曲可分为前奏、AB两段和尾声。以a小调主和弦开始的前奏分成了三个层次,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波动式旋律。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突出主人公内心澎湃的情绪。A段又分为弱起的下行旋律部分和强起的上行旋律部分。下行旋律部分运用了两次四分休止符做停顿,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学生在演唱时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从较强的高音逐渐向低音下滑,表现主人公既渴望又害怕的心理。上行旋律部分再次引用了波动式旋律,并用了开放式的结尾,停在属和弦上,为B段的进入做好铺垫。这部分的演唱要注意音区高低与力度强弱的控制。B段可分为弱起切分式与音阶下行结合的旋律层、弱起和弦式的中间层和以a小调为调性变化的低音层。此部分与A段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完全不同。学生在演唱时应带有一种眷恋家乡的忧伤之情,这样才能使声与情达到统一,演绎良好的声响效果。结尾处的织体虽与前奏的相同,但加重了低音,所以此处应注意低音的演唱效果。总的来说,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必须具备全面的演唱技巧,具有醇美、纯净的音色。因此,声乐教师应在学生的声音具备稳、准、纯,演唱能力和共情能力均比较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会适得其反[4]。

(四)阿利亚比耶夫艺术歌曲《夜莺》

阿利亚比耶夫的艺术歌曲范围广,风格多样,包括优美抒情、热情奔放、慷慨激昂等,多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作曲家在创作《夜莺》时虽然身陷囹圄,但是依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采用变奏曲手法与F大调描绘了一幅思念爱人的感人画面。全曲短小精湛,伴奏强弱交替,情绪由平静优美逐渐变为热情活跃,感染力较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夜莺》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在发声和表演方面的基本功。具体来说,该曲不仅以变奏的形式展开,还以反复疑问和赞叹的歌词构成,形成了旋律相近、歌词重复的结构,学生在演唱时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声音和情绪上的变化,这样才能演绎出精彩有趣的音响效果。此外,整首乐曲是从平静到活跃发展的,因而学生在演唱时要把握好两种情绪的衔接,避免出现断层的声调效果。当然,情感方面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教师在授课前应将作曲家的生平与《夜莺》的创作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思想情感,从而以正確的情绪演绎作品[5]。

参考文献:

[1]袁慧琳,黄堠.论格林卡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用[J].高考,2019(2):286-287.

[2]宋晓清.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3]朱晓彤.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这儿真好》及配套发声练习应用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4]黄晟.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及其演唱[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4):211-217.

[5]单丽.阿里亚比耶夫浪漫曲《夜莺》的述评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6(21):40.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钢琴艺术指导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开展的策略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浅析
流行元素引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