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党的建设实践及经验

2022-05-18 07:54袁芳钟强
党史文苑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支部

袁芳 钟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央苏区这片革命热土上,党领导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启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其中,党和苏维埃政府围绕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制定了许多有效措施和制度,形成了许多宝贵历史经验。回望和总结这段峥嵘岁月,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历史镜鉴和现实启示。

一、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

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伟大探索,锻造了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1.突出抓好思想建设,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苏区时期,党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政治宣传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一是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制定了严密的学习开会制度。开会学习时,除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指示外,主要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识和党的基本知识。为了推动学习,在即使印刷出版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概论》等一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也被顺利出版发行。另外,还组织力量编写《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讲义》《苏维埃政权》等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常识读本。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举办各类训练班和学校。理论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内容。党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举办了各类训练班和学校,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举办的训练班,比如整党训练班、党支书训练班、军事训练班、土地革命训练班等,培训时间一般在5天至7天,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亲自到训练班讲课。同时,还举办了各种培训学校,比如1930年创办闽西红军学校、1931年创办中國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3年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前身)等。培训班和培训学校主要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通过以上举措,党为中央苏区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也促进了苏区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党的政治宣传工作。为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各级党组织把党的纲领、宗旨及各地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以红色歌谣、话剧、顺口溜、标语口号等形式,组织宣传队深入到各地进行宣传,激发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和斗争勇气。同时,还成立各种剧社,通过戏剧表演形式对民众进行生动有效的宣传,使面向工农大众的艺术旗帜在中央苏区高高飘扬。此外,还将专业宣传与群众性宣传紧密结合,中央苏区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都是宣传工作者,他们走到哪里就将革命道理宣传到哪里。

2.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夯实党的组织建设基础,健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人才支撑。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为夯实支部基础,强化支部同群众的联系,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指出:“支部工作必须彻底转变,支部要做群众工作;党的支部工作必须有彻底的转变,要使支部真正成为党与群众的连环。”[1]P1843此外,还颁布一系列基层组织条例、法规,让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党在培养树立典型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经常组织支部间竞赛、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以先进支部带动一般支部和后进支部等,保证了党和苏维埃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针对党员缺少的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发展党员的计划与条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在斗争中表现忠实、积极、勇敢、观念正确、能联系群众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以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12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明确指出入党的条件:“①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②忠实;③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④没有发洋财的观念;⑤不吃鸦片、不赌博。以上五个条件完备的人,才能够介绍他进党。”[2]P169同时,对新入党的同志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确保党员在思想上合格、政治上过关。三是加大党的干部培养力度。注重从重大斗争一线培养锻炼一批干部,一大批干部从斗争实践中脱颖而出,走上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岗位。《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对于所提拔的新干部,党必须带有很大的教育性质,时常给以个别的特殊教育。在初提拔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他的工作能力与兴趣,分配以适当工作,提高他的工作能力,逐渐提到上级指导机关来工作。”[1]P1845为了培养锻炼党员干部,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有意识地将新提任且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安排参与各级巡视工作,担任巡视员,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党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3.全面推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实践和精心培育下,党在中央苏区的作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一是树调查研究之风。苏区时期,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是对各级党政军群机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毛泽东堪称调查研究的楷模。1930年5月,他在寻乌进行20多天的社会调查后写成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写下《反对本本主义》的著名篇章,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还写下《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多篇调查研究文章。每次调查,毛泽东都认真准备,与被调查的对象交朋友,并善于将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从中得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结论。在他的影响下,中央苏区兴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的热潮。二是树为人民服务之风。党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根本宗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3]P138为此,广大苏区干部和红军官兵眼里看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难题,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3]P138三是树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929年7月13日,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印发的《党员训练大纲》指出:“批评的作用:(1)使同志互相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得以适时纠正。(2)因要互相批评,便养成平时同志间互相观察、互相监督的习惯。(3)对不接受批评的同志尤其是动摇的同志,不接受批评时使大家认识他不致个人动摇,导及全体。(4)使同志相互间消除意见。”“批评的范围:(1)工作方面。(2)纪律方面。(3)行动方面。(4)说话方面。(5)态度方面。(6)性格方面。(7)思想方面。(8)看书方面。(9)嗜好方面。”[2]P57、581929年12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3]P90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指出:“实行党内自我批评,是保障党正确路线执行推动党的进步最有力的方法。”[1]P1845《红色中华》《斗争》等刊物专门设置批评与自我批评专栏,使党组织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党员的不正之风得到及时纠正。四是树艰苦奋斗之风。苏区时期,党员干部群众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形成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1932年2月,《红色中华》发表社论指出:“节俭一文钱即是对革命有一分的帮助,谁要‘浪费一文钱实等于革命的罪人’。”[4]各级领导干部在节省运动中率先垂范。毛泽东带头节约,按规定,他的油灯可点三根灯芯,但他坚持只点一根,不搞特殊。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也与苏区军民一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生活。1934年3月,邓颖超、陈云等23人联名写信给《红色中华》报,主动提出:“一,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好打胜仗;二,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5]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就像无声的命令,带动节省运动如滚滚浪潮席卷苏区大地,形成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4.狠抓纪律建设,筑牢廉洁防线。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一系列方式强化党的纪律建设,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锻造了一支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建立党内纪检监察机构。为强化党内执纪监督,193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省、县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对中央苏区范围内的省、县监察委员会的组成、委员任职资格、各级党务委员会的设置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此后,中央苏区所辖的各省、县先后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监察委员会。党内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立,为维护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决议,促进全党的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是加强党员纪律教育。中央苏区为加强党员纪律教育,在编印党员教育材料中充实党的纪律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拒腐防变能力;运用典型事例教育党员,采用印发处分通报的形式供党内传阅,以及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影响重大的案件,比如中央苏区于都县委书记刘洪清、县苏维埃主席熊仙璧等官员集体腐败案的处理结果在《红色中华》公布,使苏区党员干部深受教育。三是严肃查处腐败案件。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训令,为中央苏区开展“反腐败、反浪费”运动提供了法律支撑。1934年1月到3月,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依据《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首先在中央一级开展反贪污的检举运动,经过二个多月……共查出贪污款项大洋二千零五十三元六角六分”“经过群众提议贪污分子送法庭制裁的二十九人,开除工作的三人,包庇贪污与官僚主义者送法庭的一人,建议行政机关撤职改调工作的七人,给严重警告的二人,警告的四人”[6]。通过惩腐肃贪,进一步增强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1934年9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在《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总结》中称:“使我们行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7]

5.严抓制度建设,狠抓制度执行。党在中央苏区的自身建设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在于党的制度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为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央苏区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条例法规和规章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在党的领导下先后颁布实施120多部法律、法令,比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务工作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党员训练教育制度、巡视员制度、监察制度、代表联系制度、财政制度等。通过制定党的工作规定,党内各项制度得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党的各项建设有了制度保障和指导,党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二是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中央苏区大力推行巡视指导,在各级党组织都建立起巡视指导制度,派遣巡视员到地方巡视指导工作,督促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1931年5月,中共中央专门制定《中央巡视条例》,就中央巡视员的条件、基本任务、工作方法、职权、教育和纪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全面确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为监督检查党的制度落实发挥了应有作用。

二、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经验启示

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为土地革命的开展、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贵探索,具有浓厚的时代烙印,至今熠熠生辉,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为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确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建党原则。这个原则在以后的党建实践中得到广泛深入的贯彻。党将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须臾不忘思想建设,通过出版马列著作、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强化党内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中央蘇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思想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决定和制约着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建设第一位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持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要注重思想建党,将马列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先进性。

2.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党支部是党的基础,是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的战斗堡垒,是党进行组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开始,党支部就成为党组织的建设重点。中央苏区狠抓支部建设,使党支部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时,通过支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突出政治功能为根本,全面抓实支部。要层层传导压力,环环扣紧责任链条,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要尊重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党是否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创建、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党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培养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作风,切实提升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面对工作中的新任务、新挑战,要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底气;要有迎难而上、敢于攻坚的勇气;要有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豪气,真正把实际工作要求同党纪法规要求高度融合起来,彻底根除作风中存在的“歪风邪气”,像苏区干部一样争创“第一等”的工作。同时,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发扬苏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为党的优良传统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4.纪律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整体。我们党多措并举强化纪律建设,建立党内监督机构,加强党员纪律教育,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为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步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刻紧绷纪律作风这根弦,将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实践中严格按纪律、按规矩行事。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监督体制改革,激活监督效能,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教育、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机制的良性运行,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5.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度建设贯穿于各项建设之中,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严格遵循制度是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可靠保证。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要突出党章在党建工作中的最高地位,在党章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创新党建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纪检监察制度、会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狠抓制度的贯彻执行,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注重运用制度法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来规范行为。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规章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用心用力用情抓党建,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上出实效,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上重行动,在真抓实干和反腐倡廉上显作风,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求发展,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3[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项英.发展生产,节俭经济来帮助红军发展革命战争[N].红色中华,1932-02-17.

[5]给本报节省运动号召的回答[N].红色中华,1934-03-20.

[6]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公布关于中央一级反贪污斗争的总结[N]红色中华,1934-03-27.

[7]中央审计委员会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总结[N].红色中华,1934-09-1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编号:18BDJ044)。

[作者简介]袁芳,女,瑞金干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钟强,男,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主任科員。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苏区人家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