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留学生活实录

2022-05-18 13:48郑楠
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留学生肺炎新冠

郑楠

近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的一部纪录片《一次远行》真实且有力量地记录下了过去一年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在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生所面临的各种人生考验。导演组历时16个月跨国跟拍,最终呈现出在德国、美国、法国、以色列的5位留学生疫情期间角逐青春的故事。

之于留学生的一次远行,行的是什么?疫情多少年?青春有几年?这些留学在外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也具备共性。人们都会讨论留学的意义,就像追寻生命的意义……

周倩仪,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专业。她是追星女孩,痴迷于天文,高中时追“旅行者一号”这颗“星”,放弃了在国内念的经济专业,毅然决然跑去德国学习物理。她的目标始终都是明确的,想当物理学家,择此事终此生,还想着激励女性学习物理,因此,为了实现理想,她每天泡图书馆学习6~8小时。她还喜欢音乐,有着爵士乐的嗓音,想组一个乐队,还计划把Crazy About You这首歌留到婚礼上。

可是,“人生中第一次,我对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我的未来,我的所有。”2019年底,她被确诊为胃癌晚期,那时刚好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莱比锡医院的医生告诉她,“化疗有两三年的生存期”,她接受了化疗。幸运的是,在德国的化疗效果很好。2020年底,周倩仪的病情急转直下,除了在骨盆和肝脏发现肿瘤外,腹膜上也遍布病灶。至此,德国医院准备给她安排临终关怀,可剃了头的女孩儿笑着说相信奇迹,她想搏一搏,随即联系上了上海的医院。

不过,回国之路并不容易。因疫情回国需要核酸血清证明和绿码,但审核结果都需要一些时间等待,而这都与她的治疗时间相冲突。为保险起见,只得调整航班,订了比平时多几千元的机票。回国前朋友们相聚为她践行,同时她也收到了上海朋友的消息,“医生说耐药性,继续化疗不一定有效果,手术也暂时不做考虑。”坚强的女孩儿忍受身心的疼痛,躺在沙发上看着妈妈和朋友的背影,悄无声息地流了一滴泪。她说,“热情能够用来承受痛苦。”她也曾后悔应该早点回国治疗,可她想写完论文完成学业,想给家里争光,因为女儿成为一名物理学家。2021年3月18日,周倩仪结束了三年零六个月的留学生活,离开德国莱比锡,经法兰克福回 国。

后来,辗转上海再回到广州求医,她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无奈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在无法战胜的病魔面前,人类终是无能为力,这个广东女孩最终还是离开了人间。

七堇年有说,“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癌症让她遍体鳞伤,谁也不能保证能一直想得开,但总有那么一刻,充满不甘且斗志昂扬,“你可以把我打倒,但别想把我打败。”她为她的理想前进,理想为她的人生导航,她走在了想要的航线上,既不会摇摆也不会迷途。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理想和日常点滴的奋斗中,意外的发生也不是结束。“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是理想的筑造者,“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 己。”

邢淅璇,就读于美国布林莫尔学院比较文学、法语、戏剧专业。2021年4月,因感染新冠肺炎,她被困纽约无法回国。确诊后,她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加上又是孤身一人,让她倍感不安无措。她觉得“新冠就像一把放大镜,放大了我们内心的恐惧”。邢淅璇曾写过428个愿望,这些是她在艺术求学路上的初衷与力量,她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不是真的,也希望自己没有被确诊。事实上,乐观的她确实也并未因现实消沉太久,反而这段经历让她产生了新的灵感。

她喜欢幻想热爱艺术,衷爱戏剧表演的她,最终的梦想是好莱坞。所以,她想在公寓天台举行一场名为《天台梦游》的个人实验戏剧,讲述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她的失望和希望的故事。这对于还在间歇年(gap year)留学的她来说绝对是个冒险的决定,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缺少资金的支持。约好的音效设计师因为支付薪酬过少拒绝了她的邀请,拍摄设备、场景取材等都需要钱。因此,她只能通过做几份兼职、卖明信片等方式筹资。后来,好不容易搭好了所有,迎来了观众,却因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演出被迫终止。

几经周折后,她终于如愿完成了这场表演。“42天前,我觉得自己也是个骗子,骗了一个纽约梦摇摇欲坠的小演员,跟她说‘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这个丑陋的天台就是你的舞台。’42天后,这个天台就有了你们,还有这些灯光,而我也站在这里。”她站在观众前,以为她的这出戏是关于孤独、悲哀和不能实现的愿望,甚至是关于生活的残忍,但其实,对她来说这出戏实际上是“关于希望”。她知道疫情未结束,未来不能确定,但是她相信“我们已经尽了全力,不让未来的自己失望了。”演出結束,她留下了最后一句,“总之,继续做梦吧。”这位艺术生驻守天台实现了她的白日梦。

热爱是人最本真质朴的品质与财富,它无关年龄、职业和身份,也不在于大小和高低之分。它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不是心血来潮,也不会轻易因为什么而稍纵即逝。相反,热爱能让人获得力量,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能站起来。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超越自我是最佳状态。

孟子有言,“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面对诸多因素的阻碍,但在有热爱的人心中,他们仍然勇往直前,就像这位留学生一样,任何阻力都无法让她停止对心中所爱的追求。

董永晟,就读于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要说疫情对哪些行业影响最深,旅游业首当其冲。董永晟和朋友早年间创办的旅行社也不出意外地受到了牵连。尽管他曾得过导游比赛的第一名,旅行社接过不少高访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他的旅行社一直做得不错,到了2019年甚至达到了高峰。他本来可以在旅游业一路向前,岂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本该顺风顺水的一切,整个旅游业大洗牌,“旅游没有了”。

旅行社的被迫关闭、城市封城、疫情的反复,令他一度看不到希望。后来,他转向了摄影,在跟旅行社合伙人再聚时,合伙人说在疫情期间想到了很多行业,但都不敢去做,怕投错钱再赔钱,“真的好难”。而干起了摄影的董永晟也深有同感,明明工作不少,但也会因不确定性而担忧,他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祸不单行,2021年8月法国防疫管控再次升级,他的摄影工作室被迫延期开业。不过,他仿佛习惯了似的,心态已变得平常。“跟我一样故事的人应该有很多吧,我们只是其中一个。事实只能这样的话,就只有接受。生活还要继续,当你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可能前面堵车了,可能前面修路了,但是还有小路可以绕,有别的路可以走,总好过你停在那,永远都到不了。”记得他养着一只独角仙,说自己跟它很像,在土里待一年,破茧了以后就浑身铠甲。还调侃说自己是孤岛余生,但相信即便暂时如此也会前程似锦。在此共勉,愿所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皆可重回或找到自己的轨道。

人生这条路很长,有静水流深,也有惊涛骇浪,不用非得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也不用止步于遇到的困难挫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而成长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而星光从不问赶路人,时光也不负奋斗者。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华夏说》里有一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董永晟以前到哪儿都要带个本子,记录着所到之地的故事,现在也还保留着这个习惯,这是他对旅游事业的执着,也是他的希望。他的经历印证了不停留、坚持终有回报,春山就在平芜的尽 处。

还有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学习冲突解决与调解专业的酷盖朱效民。受疫情影响,他一直待在学校学习,并不了解现实世界里的以色列。因此他决定在毕业前夕,抓住机会与当地摄影师好友同行,从特拉维夫出发,一路前往戈兰高地、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以及耶路撒冷,在途中,他真实地感受到了两个民族间的冲突、百姓生活的两面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还有在美国蒙大拿大学新闻系的优秀青年楼佳凯。本科毕业那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回国机票难求且价格昂贵,他放弃了回国,而是用13000美元的奖学金买了拍摄设备,做起了拍摄工作。他着迷于西部牛仔文化,每年都会前往牧场拍摄,也想坚持把牧场的故事拍下去。作为该校该专业唯一的留学生,他不仅成绩优异,人缘也很好。他的教授曾对他说“You wanna do this and you say you wanna do it,you are invested it,so you are not gonna screw it up.”(你那么想做这一行,这是你的理想,你又那么努力,所以你不会搞砸。)但面临签证到期、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他也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

之于留学生的一次远行,行的是每个留学生的人生。疫情两年,青春也是这两年。这些留学在外的年轻人,他们都是那么有个性的人,但身上也具备共性,即他们都有理想、热爱和坚持。人们都会讨论留学的意义,就像追寻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非要深究意义,或许应该由每个留学生自己去定义这个意义,只愿“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转眼2022年的进度条已经快到一半,真心感谢在外奋斗的留学生一起携手度过这些日子,一起努力对抗病毒,并且每个人都依然怀揣希望且勇往直前,因为这几年有太多艰难时刻需要度过,有太多选择需要去做。山有峰顶,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这些孤勇者留学生的经历会让人相信,一切皆有回甘。这几年,口罩、36.5℃、绿码和疫苗仿佛是生活的日常,但同时也在经历遇见、获得、失去、成长、释怀和总结,所以我们相信“我与旧时归于尽,来年依旧桃花開”。

猜你喜欢
留学生肺炎新冠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来势汹汹的肺炎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