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

2022-05-18 19:47王笑黄瀚东付文斌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黑斑元青花

王笑 黄瀚东 付文斌 白广珍

摘 要:元青花是中国古代著名瓷器品种,是彩绘瓷器繁荣发展的开端。典型元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生产,蓝釉技术有波斯工匠参与,钴料“苏麻离青”来源于伊朗地区,晕散、黑斑等特点跟青料本身成分关系很大。

关键词:元青花;钴料;呈色;晕散;黑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38

0 引言

瓷器,古代也多稱“磁器”,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古代璀璨发明之一。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原始青瓷。①晋、隋、唐间的越窑青瓷风骨渐成,秘色瓷成为李唐皇家贡品②,而白瓷之祖则是邢窑。此外,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其他窑系亦各具特色,精品繁多。宋代瓷业繁盛,五大名窑各具千秋,明耀天下。

元代瓷业重心南移③,元廷在景德镇置浮梁磁局,掌烧造磁器等,从此景德镇走进中国瓷器生产的舞台中央,逐渐成为中国“瓷都”。公认青花瓷元时在景德镇创烧,清乾嘉年间景德镇人蓝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景德镇在唐宋间没有彩色瓷出现,到了元明时期则多见青花瓷。到元代后期,青花则较多地生产并风靡于世,官窑、民窑竞烧,不光是内销,还大量出口外销东南亚、欧洲等地。④

元青花瓷的诞生和成熟标志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到来。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取代了传统青白瓷器(素瓷)成为流行品种。青花为釉下彩瓷,也称“白地青花”,先制胎坯,然后在素胎上使用含钴矿物(钴土矿)的着色材料在坯上作画,再在其上施透明釉后烧制而成。⑤本文探讨范围为产于景德镇的典型元青花瓷器,主要从起源、典型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认识元青花

元青花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与唐宋以来传统朴实无华的造瓷审美观不符,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⑥之前大家都认为元代没有青花瓷器生产,直到1949年美国学者以伦敦戴维德爵士收藏的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款识的青花象耳瓶为标准器,对比鉴定了一批元代产青花瓷器。⑦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带有准确纪年款识的这尊青花象耳瓶(也称大威德瓶)是至关重要的断代标准器,它被发现之后,世人才纠正了中国青花瓷是从明代开始创烧的观点。

对于元青花起源,国外学者鼓吹“西亚影响说”,认为钴料及釉下钴蓝技法都是由西亚传入。⑧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及欧洲等地区收藏有数量较多的工艺精良的大型元青花瓷器,而国内收藏相对少见。加上元青花蓝白色调符合伊斯兰风格审美,有观点认为景德镇烧造大批元代青花瓷器作为海外贸易用瓷,用于外销。但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有考古出土和发现元青花瓷器遗存⑨,加上瓷器绘画多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八宝等中国文化特征纹饰,似乎证明元青花的生产不只是用于外销。又有观点认为元青花绝非元廷官方用,因为宫廷中没有留下元青花实物遗存,没有档案资料。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描写有元朝皇帝使用镀金的御用餐具,《元朝名臣事略》(元代苏天爵著)同样记载有元太祖使用口沿镶金的金属盛酒器,由此有学者认为当时蒙古上层多使用金银器皿。⑩然而随着不断的考古新发现,元大都也考古出土有不少元青花k,可推断出元青花是用于元朝宫廷生活的。事实上,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充分继承和蓬勃发展,也能证明元青花生产动力除外销以外,内销也是很大的部分。冯先铭l认为釉下彩绘装饰工艺唐代长沙窑已创烧,另外,吉州窑和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工艺为景德镇釉下青花的创烧带来强大的推动和提示;对于钴料而言,初唐我国已开始使用氧化钴作为陶瓷颜料。出土元青花中,除了进口料外,也有使用国产青料的。

五代以来,景德镇白釉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出现了著名的影青釉,为青花釉的烧制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至于青花色釉技术,有研究推测起源于伊斯兰釉下蓝彩陶器,与伊斯兰制瓷工艺的引入有关。m景德镇早期元青花窑址(红卫影院窑址)出土一批元青花早期瓷器,其器型、纹饰带有明显的伊斯兰特征,而且器物款识带有波斯文字,推测有波斯来的技术工匠参与制瓷工作。

总之,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和成熟,应该说是中华文明与西亚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是宋元时期景德镇优质青花瓷制瓷工艺的结果,该产品结合了磁州窑、吉州窑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进口钴料。n

2 元青花的典型特征

元青花器型、种类繁多,生活实用器占有较大比例,一定数量是祭供专用器,装饰器较少。元青花胎体的组成大部分为二元配方,即瓷石掺杂高岭土(早期用麻仓土)。引入高岭土,增加胎体中铝的含量,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提高大件器物的成形率。多数器底不施釉,修底不光滑,带有修胎痕迹。

青花瓷的发色往往差别很大,胎料、釉料、青花料的淘练配比、烧成温度、还原气氛的控制都是影响最终青花呈色的因素。典型元青花纹饰色浓而不艳、浓淡不一,青花颜色多有晕散流淌,下笔浓重处有铁褐色黑斑,侧视发锡光或铁锈色,用手触摸有凸凹感,俗称“吃胎”。o

2.1 元青花的钴料

一般观点认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使用的钴料为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根据钴矿石公开研究数据,最接近“苏麻离青”化学组合特征的钴矿石为钴毒砂,矿物来源可能来自中亚和欧洲,也可能来自中亚具有相同地质结构的中国甘肃、新疆。郭演仪p等对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湖田窑址和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青花瓷片进行了分析,发现落马桥窑瓷片存在高铁高钴高砷、高铁高钴无砷、低铁高镍钴铜砷等三种钴料且均不含锰,湖田窑、元大都遗址瓷片为低铁高砷钴矿原料。温睿q等分析研究了公元12~13世纪产自伊朗的伊斯兰米奈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碎片,发现它们的瓷釉蓝色呈色物质均为钴,随着钴含量的增加,氧化铁和砷的含量也随之增加,除此之外,铁和砷沿扫描线的分布规律与钴完全吻合,证明它们属于钴矿石中的伴生元素,并认为伊朗喀山(Kashan)地区卡姆萨尔村苏莱曼尼(sulaimani)钴矿石不仅是14世纪波斯早期米奈瓷器的原料,也是中国元青花钴料的来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课题组利用高分辨显微分析技术(FIB-TEM),对哈拉和林城址、北京毛家湾瓷器坑等出土的元、明青花瓷器中存在的亚微米级残留色料颗粒进行研究,发现最迟在宣德时期景德镇已经开始使用混合钴料,即国产钴土矿料与进口的砷钴矿料进行混合搭配使用。并且通过EDS分析表明,青花釉层中的高亮度粒子一般具有较高的钴含量,富集砷、镍和铜,根据元素组合和地质矿产理论,伊朗高原阿纳拉克(Anarak)矿区钴矿床最有可能是元青花钴料的来源之一。r

元代青花瓷器的产地除了景德镇外,还有浙江、云南等地,如云南玉溪窑、建水窑也有青花瓷器产出。s云南窑口产出的青花瓷经研究发现使用的是当地钴土料,用高含量石英的瓷石作为瓷胎原料,釉用的是高钙灰釉,烧成温度约1200摄氏度,相比景德镇窑产青花瓷品质较差,表现为釉质较粗、白度不高、青花发色不正、有发绿现象。t陈尧成u等对景德镇和云南生产的元青花色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云南元青花钴料锰元素含量高,应为当地钴土矿,而景德镇元青花使用的钴料高铁低锰,并含硫和砷,而基本无镍和铜。同时景德镇元青花也不同于唐青花,唐青花使用的钴料是以含铜低锰为特征,也不同于后期的使用国产青花钴料的低铁型明清青花。

2.2 青花晕散

元青花色料的晕散是典型特征之一。色料从着色区往非着色区的扩散,即为晕散。晕散的特点有青花料犹如墨汁滴在宣纸上的洇散状,也有串珠状小点晕组成的凝聚斑边缘的模糊或流散态。李家治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认为晕散主要由以下两点原因造成:一是色料本身二氧化硅、氧化铝含量较低;二是由于釉是高钙釉,高温下釉的黏度变小,流动性大,釉本身容易流散,所以也增加了晕散的效果。李合v等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LIBS)分析方法对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与来自阿联酋的伊斯兰蓝彩器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LIBS分析可弥补EDXRF分析不能对硼等轻元素进行有效、准确测试的缺陷,分析发现景德镇明早期青花瓷器与伊斯兰蓝彩器标本所用钴料均为含有硼元素的经过预熔处理的低锰型钴料。根据陶瓷工艺学,氧化硼的加入可明显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同时也可减小釉液表面张力,从而导致釉的高温流散,造成晕散效果。姜晓晨阳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拉曼光谱仪分析“南澳一号”出水的青花瓷残片,扫描电镜背散射模式下,样品瓷釉中存在大量发育充分的灰色针状(板条状)晶体,晶间存在因晶体生长时固液再分配所形成的液分相结构,同时部分晶体之间发现明亮颗粒,其粒径尺寸为亚微米范围,结合能谱分析数据,推测灰色针状晶体为钙长石,明亮颗粒为富钴、锰、铁、镍的残留钴料。在面扫描结果中,钴和铝的含量变化是一致的,但与硅和氧的含量变化相反。因此,初步推测瓷器中残留的光亮颗粒是铝酸钴晶体。在高温烧结过程中,钙(碱)釉体系中釉中溶解释放的大量钙离子与钴釉中溶解释放的铝离子自发结合,形成化学势较低的钙长石晶体。随着反应时间的积累,界面处的钙长石晶体继续生长并逐渐完全覆盖钴颗粒。类似于钝化层的夹杂物结构最终会阻碍扩散过程并导致反应终止。这一现象也为进一步解释蓝色和白色的光晕与色散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国内钴材料的高铝特性不同,进口钴料的铝含量通常不能满足钙长石晶体生长的热力学条件。因此,在同样的环境下,进口的钴粒子会在釉面层中充分溶解扩散,在宏观上表现出晕散的艺术效果。

另外,青花料中铁元素也会对晕散现象发挥影响因素。青花色料中的铁在还原烧成条件下形成的氧化亚铁对釉有一定助熔作用,会降低色料的熔融温度,促进晕散现象的产生。w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铁含量明显高于清代,这个现象更為多见。

2.3 青花黑斑

黑斑,也称“铁斑”“铁锈斑”,是元青花色料的又一典型特征。黑斑常见于元代和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品种。研究表明,因青花钴料含铁量高,烧成后在青花浓色部分容易出现黑铁斑点,即“铁斑”。x冯先铭先生谈道:“青花色泽有浓翠及灰淡二种,均有铁斑。”“永乐、宣德直至成化前期的青花都有黑铁斑。”耿宝昌先生则说:“在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点,呈星状点滴晕散,浅淡处结晶斑点较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

吴隽y等对景德镇青花瓷彩上的斑点进行显微结构研究发现,不仅在宣德青花彩上,在元代、明代洪武及永乐青花彩的浓色处也会时有颜色相近的斑点。在明代宣德之前的样品中,青花料为低锰高铁,因此青花瓷斑点主要由铁及其氧化物组成。明宣德青花瓷所用青花料是低铁高锰,青花瓷的斑点主要是由锰氧化物晶体与铁固溶体和钴离子着色形成的。例如,明宣德样品中的青花瓷斑点主要是由使用过的青花瓷经高温处理后,铁或锰含量较高而形成的,它是由铁或锰等复合晶体在釉料熔体中的偏析而形成的。左健z等人采取拉曼光谱分析对一件明永乐青花瓷瓷片进行分析,发现瓷釉表面黑色斑点有三种情况:“网状斑点、颗粒性斑点与条纹状斑点,分别含有Fe3O4结晶、MnO与Mn2O3结晶、Co3O4结晶。”

王甜等对景德镇元青花铁锈斑进行的拉曼分析表明,铁锈斑晶体具有Co3的尖晶石结构,主要有两种晶体类型:铁较丰富的晶体为Co0.8Fe2.2O4和钴较丰富的Co1.3Fe1.704。Pinto A等对明代青花瓷器的黑斑拉曼分析研究,认为黑斑是富锰尖晶石。

3 总结

青花瓷在唐代河南巩义出现,而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清康乾时期的青花瓷达到了艺术高峰。元青花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得益于中国白瓷技术的成熟,同时引入了西亚波斯蓝釉技术。其典型特征包括苏麻离青青花料、青花的晕散和黑斑。苏麻离青青花料应来自西亚伊朗地区。元青花色料的晕散和黑斑是其典型特征。晕散是进口钴料的铝含量较低,难以形成足够的钙长石晶簇固定色粒;青花料中较高含量的助熔剂如铁、硼等,会助推晕散现象的产生。黑斑则多出现在青花浓重处,并非仅是铁的化合物,而是钴、铁、锰等元素含量相对富集,形成了钴铁锰固溶体或富相尖晶石。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著名瓷器品种,拉开了彩绘瓷器繁荣发展的大幕。元青花是中外文明互鉴合作的历史例证,体现了中华文明巨大的审美包容性和外来文化吸纳力。

注释

①黄石林.龙山文化中出土的原始青瓷[J].景德镇陶瓷,1984(S1):80-82.

②赵婧.法门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义再认识[J].中国陶瓷,2016,52(3):108-112.

③刘江辉,丁传国,欧阳小胜.历史的必然:明代陶瓷御器厂在景德镇的设置[J].陶瓷学报,2016,37(6):745-749.

④黄云鹏.馆藏和窑址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红瓷[J].江西历史文物,1983(4):109-114.

⑤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⑥邹志桥,周华.元代青花瓷纹饰的文化内涵探析[J].佛山陶瓷,2013,23(1):49-50,56.

⑦m黄薇,黄清华.元青花瓷器早期类型的新发现—从实证角度论元青花瓷器的起源[J].文物,2012(11):79-88.

⑧GARNER H.The use of imported and native cobalt in ChineseBlue and White[J].Oriental Arts,1956(2):43.

⑨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J].文物,1982(4):58-69,102-103;王守功,孙明,阮浩,等.菏泽沉船与元青花[J].走向世界,2011(7):64-67;曹建文,徐华烽.近年来景德镇元代青花窑址调查与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6):78-88,158;王永彪.常德出土的几件元青花瓷[J].收藏,2010(4):27-28;胡朝辉.21世纪元青花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J].文物天地,2020(7):103-113.

⑩施茜,王一伟.元青花装饰纹饰风格及其形成背景[J].中国陶瓷,2010,46(2):75-78.

k郭演仪,陈尧成.元大都发掘的青花和影青瓷[J].考古,1982(1):96-102.

l冯先铭.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J].文物,1980(4):5-9;冯先铭.青花瓷器的起源与发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2):29-39.

n曹建文.试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2):27-30,101.

o苏文堂(Wen-Tang Su).元青花瓷器发色研究[J].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2009(1):175-196.

p郭演仪,钱伟君.几件元代青花瓷片的研究—关于元青花瓷钴蓝色料的新发现[C]//郭景坤.古陶瓷科学技术:6:2005年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qWen R,Pollard A M.The Pigments Applied to Islamic Minai Ware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Chinese Blue‐and‐White Porcelain[J].Archaeometry,2016,58(1)1-16.rJiang Xiaochenyang,Weng Yanjun,Wu Xiaohong,et al.Early globalized industrial chain revealed by residual submicron pigment particles in Chinese imperi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20,117(12):6446-6452.

s葛季芳.云南古代青花料和青花瓷器[J].江西文物,1990(2):17-24,31-123.

t余婷,劉敏芳,任立琴,等.云南玉溪窑青花瓷组成配方的EDXRF研究[J].陶瓷研究,2020,35(5):97-100.

u陈尧成,郭演仪,陈虹.中国元代青花钴料来源探讨[J].中国陶瓷,1993(5):57-62.

v李合,李晨毓,翟毅,等.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所用钴料的产地特征和晕散成因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6):30-36.

w周洁.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x吴思仪.青花瓷"铁斑"小考[J].大众考古,2019(11):26-29.

y吴隽,李家治,郭景坤.景德镇青花瓷彩上斑点显微结构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9(1):143-149.

z左健,杜广芬,吴若,等.明永乐青花瓷片的显微拉曼光谱分析[J].光散射学报,2007(4):395-399.

Tian Wang,Tiequan Zhu,Magali Brunet,et al.Raman study of Yuan Qinghua porcelain:the highlighting of dendritic CoFe2O4 crystals in blue decorations[J].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2017,48(2):711-719,267-270.

Pinto A,Sciau P,Zhu T,et al.Raman study of Ming porcelain dark spots:Probing Mn‐rich spinels[J].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2019,50(5):711-719.

罗宏杰,李伟东,鲁晓珂,等.中国白瓷和青花瓷的起源研究[J].自然杂志,2017,39(2):137-148.

猜你喜欢
黑斑元青花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表皮有黑斑的香蕉能不能吃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牛蛙价格大涨 黑斑蛙行情难看好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元青花鉴赏心得
杀不死的黑斑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