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审美教学策略浅探

2022-05-18 22:46陈颖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陈颖

摘要: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拥有鲜明的审美特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诗词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论述了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期望对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审美教学;策略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诗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古诗词有着精炼的语言及优美的意境,在高中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审美教学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古诗词审美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品词析字,渗透语言美教育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要突出语言美,让学生细细咀嚼精妙的用字用词,赏析诗词的音律美、韵律美和节奏美。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诗词基本知识的学习技巧,带领学生一同品词析字,让学生从平仄、韵脚、对仗和意象分析中领会诗词的语言精练之美。

以《登高》为例,杜甫对整首诗中的每一个字词都用心雕琢,使这首诗成为了七律中的经典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诗的语言美。从古诗的平仄和韵脚层面进行分析,古诗中偶句结尾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这首诗的对仗十分严格,首联、尾联、颔联、颈联都遵循对仗原则,句中各字词之间也遵循对仗原则,如“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等,使得这首诗韵律感极强,仿佛一首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从古诗的意象层面进行分析,这首诗意象为“悲秋”,诗人看着飘零的秋叶联想到自身的境遇,对岁月沧桑变幻产生深深感叹。诗人在诗文中用了六种意象,分别为“风”“天”“猿”“渚”“沙”“鸟”,描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单心境,要求学生通过字词分析体悟其中意象的含义。

高中诗词教学要从诗词中的字词解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含义,品读诗词韵律,赏析诗词意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诗词工整对仗的语言形式美,以及诵读诗词时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二、想象画面,渗透自然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古诗词采用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的创作手法,为读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美。教师在诗词美育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诗词的美育因素,带领学生一同用心鉴赏诗词,主动去感受、想象和聆听诗词营造的情境世界,进而燃起学生学习和背诵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首词描写了赤壁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借助自然风景描写展现广阔、深沉的意境,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美育为主线,带领学生领略词中诠释的壮阔历史画卷:“大江东去”勾画出奔流不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通过长江水的流动诉说着历史变迁、时代更迭,暗指“风流人物”如同长江之水一般勇往直前,没有回头路。接着,苏轼用“穿”“拍”“卷”动词形神俱备地描绘出江水奔流的情境以及如画的江山情境,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拍打在岸边上绽放出的如层雪般的浪花,听到了江水隆隆的涛声,苏轼对自然风景的动态描绘让学生产生了时光飞逝、回归古代之感。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想象诗词描绘的美好自然画卷,透过景色描写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切实感受到诗词意境的深邃与恢弘,体验作者营造的视觉美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发展。

三、拓展延伸,深挖哲思美教育

诗歌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品读和审美的过程,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高中阶段的學生,他们的知识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认知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在阅读鉴赏时,既需要进入诗歌描绘的境界,又需要走出文本,对诗人、诗歌在整个诗歌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有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深层次的认知感悟,进而领略古典诗词的精神之美。

例如,笔者在教授《归园田居》一课时,由学生初中学过的《饮酒二十首(其五)》导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体察陶渊明的深远影响,最后认识到陶渊明更深层次的精神之美:在本性和世俗的挣扎和较量中,陶渊明终于选择顺从天性,彻底回归田园,真正过起了平淡朴实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在他的同一组诗的第三首中得到了描绘。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作者的“但使愿无违”,此刻他的愿望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他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种地的老农,期待秋天的丰收。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熟练的老农,“草盛豆苗稀”表明庄稼种得不好,诗评家叶嘉莹曾说道:“陶渊明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劳苦饥寒的代价”。不过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他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解决人生苦难的方法。几百年后同样遭遇人生苦难的苏轼被贬谪惠州,他说自己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此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轼那么偏爱陶渊明,我们也就明白了陶渊明更深广的文化影响。

本课以初中所学的诗歌为起点,以《归园田居》的文本为抓手,由浅入深地探究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因此,笔者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引导大家继续体悟感受“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对整个中国古代诗人的深远影响。后期师生一起进行了古代山水田园诗人诗词的专题阅读。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单一诗作的文化熏陶,又使其阅读鉴赏水平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在系统化的比较阅读中,能够更有条理地梳理和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更高的层次中领悟古典诗歌精神之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审美素养发展,将诗词教学作为审美素养培养的突破口,带领学生一同感受诗词的语言美、自然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组织开展品词析字、想象画面、群文阅读以及领悟主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悟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求洁.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实施——以《沁园春·长沙》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8):2.

[2]张梅容.春风化雨 诗词育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J].成才之路, 2021(20):2.

[3]刘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探究[J].明日, 2021(23):1.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