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2-05-18 22:46周亚琼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道德与法治小学

周亚琼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更多开始想综合素质培养靠拢,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要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围绕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思考能力不足、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法治意识淡薄等核心素养问题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就是基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小学生开展道德品格、法治观念的初级意识教育工作。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要与社会发展现实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深耕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多维度展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一、引言

按照《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导方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在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深入开展。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日常德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水平,提升法律观念认知水平,并以此为教育核心开展德育工作。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顺应小学阶段青少年心智发展水平,拓宽德育教育维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本文结合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育现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对该学科教学进行阐述研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小学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1]。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同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并初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基础。小学生因受其年龄本身发育特点的限制,鉴别事物本质与判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明显不足,常常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错误的分析和判断。通过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再运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去认识新事物,在小学生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避免因思想上的分歧导致人生产生偏差,掌握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加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更多家长的认可。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两个方向也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目前,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都缺少足够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缺少案例的累积,也就是理论实践不足。教学实践的缺乏,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两者互相作用,就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落实难、推进难的问题,理论、认知、实践三者之间关联不畅,造成课堂成效低的难题。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考

1.明确核心素养本质。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的品格以及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以小学阶段接受的启蒙教育为根基的。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2]。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国家、社会、个体本身都意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作为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吸收正确的思想意识、掌握辨别是非的基础能力,就是这一阶段核心素养的真实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看清核心素养的本质,全方位的开展素养教育工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时刻践行梁启超先生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2.丰富课堂内容资源。

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个人品格对小学生习惯、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并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融汇贯通与课程内容当中,结合实际进行讲授。单纯的理论讲解,既不符合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无法按照教材指引完成知识的讲解。从教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出发,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并有足够的能力将实际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才能达成培养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3.强调理论实践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不是强调理论学习的科目,它是来源与生活,并且要作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让学生们感悟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避免过度说教,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小学阶段学生天性相违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4.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开展实践活动、合作游戏、分组讨论、影音资料观看等多元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分享感受、探讨交流等模式,替代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当中,让学生自主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主观的认可下产生的正确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会对小学生的未来人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总结: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一代人,从而改变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正因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斷进步发展,教育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各学科中进行强化教育。道德与法治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要性已经被教育工作者、社会学研究者所认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激发小学生正确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的追求。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门学科的教育成果无限可能的向教学目标推进,打造核心素养过硬的新时代接班人,这是我国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未成年人未来适应社会,获得无限发展可能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林琨[1]. (2018).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意义. 读书文摘:中(9), 1.

[2]何锦洪. 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 新课程:小学, 2018(4):1.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