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业媒材 享受创作乐趣

2022-05-18 22:46邬亚云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改革

邬亚云

内容提要:美术从作品呈现方式来说它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创作方式来说它是一门造型艺术,美术创作(作业)是围绕着“各种媒材”来展开的。如果适当改革作业媒材,就能凸显作业的视觉性,具有生活的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乐趣。

关键词:改革;作业媒材;创作乐趣

在海边的沙滩上每每看见孩子们不亦乐乎的玩沙涂鸦,也经常发现孩子们喜欢在有雾的窗玻璃上用手指画画,他们更喜欢用手粘些颜色到处涂抹......凡此种种表明,孩子们享受随兴的创作过程,他们不受传统纸和笔的约束,喜欢把沙地、湿玻璃当纸,把小手当笔。由此想到我们的小学美术教育,如果能适当改革作业媒材,凸显作业的视觉性,具有生活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愉悦性,学生肯定会欣喜若狂。

一、整合作业媒材  凸显作业的视觉性

如今的作业媒材可谓是琳琅满目,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媒材、生活媒材、自然媒材和新生媒材四大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这些作业媒材,已经是老师们备课必须思考的问题。

1.横向整合

《青铜器》是四年级上册的“欣赏·评述”课,同课异构的课听过若干节,执教的老师大都围绕着青铜器的纹饰而设计作业练习。有的用勾线笔线描纹饰,有的用吹塑纸版画纹饰,还有的直接用铅笔在青铜器上拓印纹饰。其中有一位老师的设计堪称绝妙,他整合了陶泥、印泥、书签、记号笔和青铜器五种媒材,首先用条形的陶泥拓印青铜器上自己最喜欢的纹饰,接着蘸些印泥直接转印于空白书签,最后用勾线笔在书签的背面写上学习心得。短短的作业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带着心爱的书签离开美术课堂时是那样的满足!这巧妙的设计是老师在课堂内很好整合了相关的作业媒材。

2.纵向整合

鄔璐娜老师成功执教了《夸张的脸》一课,课的亮点就是媒材的时空整合。邬老师将泥塑课堂搬到了室外的小树林里,室外阳光明媚,树荫下学生异常放松。他们戴着面具做着鬼脸,在老师的引导下尽情地玩泥,揉一揉拉一拉捏一捏,将夸张的脸型粘在大树干上,粗糙的树皮映衬着细腻的陶泥,碰撞出别样的肌理美。接着就地取材塑造立体的五官,树枝小草石子也成了五官的一部分。

创作活动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各种媒材是构成作品的物质材料,不同的媒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周围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深化所学知识。

二、拓展作业媒材  具有生活的实践性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区别于其他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不仅仅陈列于展厅和博物馆供人欣赏,它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有美的相伴。所以美术作业(创作)再也不是单纯在纸张上“画画”,教师可以拓展各种媒材,提高美术的实践性。

1.变平面作业为装置艺术

仔细观察发现学生超级喜欢“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诸如“小小书签”“眼镜的设计”等课,作业时学生总是特别投入,下课时往往喜不自禁满载而归。这归功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生活与实践的联系,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缘故。如果适当改革“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作业媒材,构课时试着打破常规的平面作业,让学生尝试着在立体的生活媒材画画,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五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一课,旨在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本人备课时摒弃了平面的纸张作业形式,改为立体生活媒材作业设计,让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拎包、T恤、雨伞、纸盆等生活媒材上设计适合纹样。别样的作业形式一经发布,学生们特别开心,甚至讨论可以带丙烯颜料吗?上课的时候一个个如小小设计家,一脸认真模样,一张张作业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课后有一段时间了,可常常会发现他们拎着自己的个性包包来上美术课,雨天手持别样的雨伞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活离不开美,通过这样的立体作业设计,让学生体验了乐趣,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可以用双手创造。六年级《青花瓷》一课的作业媒材可以是废弃的酒瓶,四年级的《年年有余》一课,可以让学生将鱼设计在手帕上、明信片、藏书票里......

2.从课内作业到课外创作

如果将美术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课相结合,教学效果更佳。如五年级“童谣童画”一课,课堂内大家一起吟诵儿时的童谣,欣赏童画的各种表现形式,学习童画的夸张创作方法。每个学生选择一首童谣创作一幅童画。

课外创作时本人结合学校的拓展课程,选拔优秀童画作业进行酒坛的二度创作。由于酒坛的特殊媒材,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构图描绘,玩的不亦乐乎。当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酒坛展现在了校园里,又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创新作业媒材  强调学生的愉悦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小学美术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技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享受其中的创作乐趣至关重要。

1.巧用生活工具

记得去年受命到奉化大堰小学上课,由于活动安排紧张,教研员指定的《传统门饰》一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接触过,我另辟蹊径,从隔扇门入手,以点带面,采用水墨画形式深入,谁想,山村的孩子不曾学过书法也没咋接触过国画,怎么办?如何在短短一节课中让孩子们既能学到知识又敢于表现,我大胆决定用棉签、水粉笔代替传统国画中的毛笔。由于材料新奇,表现难度降低,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的作业也是棒棒的。

低年级教学更要巧用作业媒材,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虽常见但不好画,如果让一年级孩子用传统的水彩笔油画棒画树,效果肯定不理想。课堂教学时我让孩子用吸管和手指当画笔,采用吹一吹——吹出树干树枝,印一印——手指印出树叶,学生玩的特别嗨,作业效果也出奇的棒!

2.引入新奇材料

如今的作业媒材虽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本人不满足于现状,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引入新奇的材料,敢于尝试,发现惊喜,让孩子们一起分享。

前一阵与教研员聊天,说起水彩画中的留白液,买了试了,觉得不适合初学色彩的小学生,于是放弃。后来听说有一种卡美纸,这种纸既可以做加法又可以做减法,即可以画又可以擦,甚是有趣,又忙乎起来。

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发、鼓励”。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因此绘画的效果不是衡量美术教育效果的唯一目的。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们可以大胆尝试各种作业媒材,让学生享受创作过程中的无限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改革
改革发展不容许事务主义“帮倒忙”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