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项修炼结合高中生特点进行班级管理

2022-05-18 07:10余雨卿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1期

余雨卿

摘要:《第五项修炼》对个人的成长有很积极的意义,借用五项修炼策略到引领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融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共性,让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的成长。主体感的培养和强化在正确引领下,更能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五项修炼;高中生普遍问题;主体感

一、背景

在“与经典同行,与智慧同在”主题引领下,我结缘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虽然它描述了是公司采取的五项修炼战略和对策来形成学习型组织,以促成组织效率和事业的成功,如果能引深到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学生的个人成长依然意义非凡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全新的思考模式在五项指引下得到形成,团体的热情高涨,向着期望的反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这与我们管理学生集体却是共通的。

这五项修炼内容分别是1、系统思考2、自我超越。3、心智模式。4、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每一点都是收获匪浅,以下具体分享我对前三者的看法

一是,系统思考。我的理解是全面普遍联系发展的思考底层逻辑。任何的个体活动都是存在于所有个体组成的系统中,无形中相互影响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显现出来的外相。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地从整体方面去考虑,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开启内观自己和外观世界的新模式。

二是,自我超越。个体在有意识无意识中都在寻找自我,发展自我,不断更新的自我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尝试。而修炼自我,會引导我们慢慢以自己的愿景为方向,潜移默化自我超越的方向,并成为意识的主导者。

三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认识世界的关键。成长过程中的各类经历的反馈形成了我们自己特色的理解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有其存在的依据并持续。而一旦思维持续形成定势,或者无法意识到原先的思维对自身的限制。那么,我们只会在过去和熟悉的模式中,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面对高中生形成的团体班级,如何结合五项修炼的内涵,激励自己个人发展并促进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呢?同时,学生如何获得更好的成长为自己各科的核心素养养成提供基础呢?知己知彼,方能顺势而为。那这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的挑战为何呢?

二、高中生普遍问题

据心理学分析,总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理与心理上的成人感与现实的半成熟之间的矛盾

高中生在青春期影响下,身心的迅速发展,急剧变化,高中生易认为自己已是成人,成人感强烈。成人感包括:心理上过高评价自身成熟度,自认为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要求地位平等以及渴望给予成人感的信任和尊重。这是这个阶段必经的最基本矛盾

(二)心理断乳和精神依托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高中生寻求独立的主体地位,渴望摆脱父母或者强加的外力,所以他们更要求心理上的断乳。但是这阶段学生又对未知的状态充满疑惑,又期望外界成人的支持和认可与鼓励。

(三)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间的矛盾

高中生对于独立个体和自我意识的不断需求,促使他们在某段时间并不会轻易敞开心扉而是选择封闭自我内心,不向未形成自己共同体感的成人袒露心声。同时,高中生自我判断成人理解不了自己,并不对成人完全信任。另一方面,高中生这阶段的身心变化使他们感受到的内心冲击和苦恼又让他们觉得孤独,期望与他人分享沟通,所以同龄间朋友的交谈频率更多。本质上说,高中生期望与成人的倾诉,但限定在自己认可的人范围。

(四)成就感与挫折感的反复循环

高中生常表现成人的果敢和动手能力,如获得正面评价,就充满成就感和优越感;如获得负面的评价或者失败了,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状态在高中阶段会反复循环发生,学生情绪化的高低起伏更多源于此。

三、措施

(一)应对措施

针对高中生的普遍矛盾结合五项修炼的内容,可以对应出四中大方向的应对措施。

一是,给予与成人平等对待的感受。班主任可以放开部分班级事宜,让学生自行安排组织。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为行动主体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成人化。与此同时,在学生的积极正面的言行之后,及时给予认可鼓励和支持。在学生负面的言行之后,给予及时的引导,耐心地劝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错误是最佳的,并在之后的改正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是,增强师生间日常谈话的频率。在学生出现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时,及时进行谈话开导,并把握好频率,不频繁也不为零。对于学生的疑惑,倡导支持他们去探索可能性。但原则上的问题,教师在清晰表达原则的理由,并可以给予意见,促使学生不出现过度抵触原则或者逆反心态。

三是,言传身教。高中生认可成人的方式可以是讲的某些话让他们醍醐灌顶,也可以是欣赏成人的做法依样画葫芦。所以,重点在言传身教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如此,学生才更容易敞开心怀,愿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而不是屈于班主任的身份。

四是,调试心理压力。高中生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的现象提可以,在学生获得成就积极肯定地同时提醒他们某些注意事项或提出下一步期望;而在失败挫折时,引导指正的同时多给予鼓励与信任,重建信心。通过调试,让学生明白“成败有时,不可丧志”,做好面对各式挑战和压力的应对,舒缓自身的疲乏和紧张焦虑。

(二)具体案例

根据以上的问题和措施,我在实践班级管理中就学生主体意识方面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反馈的信息显示效果明显。

第一,新型的座位编排方式。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已经习惯所有学生面向一位教师的座位方式,即传统的座位方式。根据和学生及课任老师讨论,尝试了“新编课桌”。由于学生人数的限制,形成了两个开口向讲台的重叠U型。学生面对的不仅是教师,还有同班同学。在课堂教学时,不仅是教师关注学生,学生间也处于相互视线观察范围内。从监督学习状态来说,无形增加了监督主体又互为被监督对象。学生这阶段对自我和主张想法的主动权在座位上可以让学生满足主体意识,增加对行为的判断。就结果而言,一方面,课堂上学生会主动避免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等。另一方面,外语课学生的表现愈加活跃,与周围同学用外语交流互动也增加了。课外,同学间讨论题目或者相互监督学习的情况日趋增加。其他课任教师反馈显示,课堂管理更加便捷全面,学生的课堂惯性小动作呈现减少趋势。学生从最初的新鲜好奇到开始习惯后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多了监督,同时也处在同学的监督中,学生间相互影响。学生这阶段对学业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和鼓励,在学业和行为习惯上更趋向共同进步。(学生的座位分布是依据第二个案例的学习小组分配来实施。)

第二,形成均衡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照这几次的考试情况和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我把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中和小组的整体水平,兼顾每科表现理想与不理想的学生数(以语数外为主,兼顾政史地物化生技)。组内互为学习引领者,相互补充各自的薄弱环节。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小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小组内学生科目学习状况是互补的,各自又有相对优势的科目。因此,在日常的小组活动中可以相互激励,减少“引领者拼命在学海中游,小组其他人就简单划水”这样小组合作容易陷入的困境中。例如,A擅长数学,B擅长英语,C擅长地理。假设,在小组日常的小组活动中,英语学习中,B会拉动A和C参与,并分配相应对方能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自己一人承担。每個人有各自能完成的任务,推动整个小组的完成度。换到A擅长的数学和C擅长的地理,以此类推。擅长科目的成就感补充了不擅长科目的挫败感,使得小组成员获得全面的提升。在难度不高的知识部分,组内可以自行消化疑问。教师也可以有更充沛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学习更有难度的知识。学生也在小组体会到自身擅长科目的组长的责任,同时在非擅长科目任组员时,也会逐渐形成换位思考的思想,更加配合合作。学生通过小组体验到了学习的主体感,举一反三,牵引到其他事务中,也会逐渐找到均衡自身的个性化和小组的集体感的平衡点。

以上的两个具体实施措施的叠加产生了师生都觉得开心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尤其是外语会话表演愈发积极参与。对于自己小组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强烈了,由小组到班级,集体更加团结了。同时,学生逐渐形成了遇到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先组内商讨解决,再组外寻求帮助,最后寻找课任教师和班主任。给予学生主体感,也给予学生时空来发展自身的成人化。通过主体意识的加强,学生更加融入集体,理解集体中自己的责任。

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领。作为班主任,当好带队者、引导者以及陪伴者。让学生有限度地自由发展成人化。

四、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因为对象是变化中在青春期和青年期过渡的高中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的状态和意识行为,发掘学生的动机,知己知彼,顺势而为。结合超越自我等修炼内涵,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班主任对班级的构思,在班级管理上也更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不断超越自我,团体也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 [美]John·B·Best.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美]Peter·Senge.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