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养生学观念及原则的教学研究

2022-05-18 07:10王小龙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养生

王小龙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对养生的需求渐长,中医养生学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养生之道的结晶,理论多又繁杂,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本文自概念入手,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几个重难点的,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广大教师带来启迪。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动静结合;立志养德;养生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中的养生就是对生命自然发展的规律的实践总结,采取符合生命发展规律,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将寿命尽可能地延长,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人们把养生进行的活动和理论方法称为“养生之道”。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又可以称为摄生、道生,养生一词有生长、生存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以下对中医养生学重难点进行研究。

二、中医养生学的重难点

2.1中医养生学的独特理念

中医养生学自古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养生观念,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现代的中医养生学,是中华几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中医养生学辉煌历史上,有陈俊、张三丰这样的活了难以想象的岁数。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是中华灿烂五千年文化上的一颗明珠。

中医养生学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教学的难点在对于其独特的“精、气、神”三大法宝的诠释。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区别,先天之精受之父母,是生命的起源物质,后天之精是指呼气进入体内的氧气,饮食摄入养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神则是指元神,即神态、直觉生命活动的主宰。而气指身体四肢百骸运作产生的能量。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精为气之母,气为精用,神为气之形。中医养生学可以从精气神上看出人身体的状态,实践经验极多。

中医养生观还总结了衰老的原因,虽然原因多又繁杂,但是一定伴随着精气神的变化。

2.2调摄情绪法

这里指中医养生学对情绪的观念。人有七情六欲,中医养生学认为七情六欲需要保持独特的平衡。中医养生学在调摄情绪法上的教学重难点在调摄二字。中医养生学对调摄情绪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节制、抒发、移情。

节制是指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防止七情过急,戒骄戒躁戒怒,宠辱不惊,达到心理平衡。若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可能像范进中举一样,无法操持心境,当场疯傻。

抒发指及时抒发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想哭时就大哭一场,宣泄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也可以借由别人的劝导,把内心的郁闷宣泄出来。

移情指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情绪焦点,与外界的不良刺激隔绝。

2.3调神养身法

这是历代养生家们注重的方法,也是中医养生学观念及原则的教学重点。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这是记载于《淮南子》中的关于调神养生法的观念。精气神是可以有机结合和互相转化的,一味地依靠药物和饮食营养,不注重调神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的。

人的精神活动由“心神”主宰,人的精神活动在“心神”的引导下,与五脏六腑活动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平衡自己的心理,达到养神的目的。调养心神是养身之本。

2.4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一部分不仅与中医养生学观念切合,也符合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生先要立志,树立远大的志向,理想和信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树立远大的志向,也可帮助老年人调节情绪,平衡心理,疗养心神,有助于战胜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要充满信心,生活实践也证实了不少病残者靠自己的信心、意志和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为社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这一点可以自中医养生学观念推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不仅教会学生养生之道,更应教会他们立德树人,不去奋斗的精神。

2.5心理平衡的保持

当代社会的特点是竞争,疯狂的内卷,已经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为了争不得不加班加点,熬夜干活。这样快节奏的社会,极其容易产生焦虑、郁闷、心理疲惫等不良心理,若是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极易引发精气神的失调,影响身心健康,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更加焦虑,身体心理健康进一步变差,慢慢地靠近深渊。

这可以作为中医养生观念及原则的一个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情绪,面对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本心,保持心理的平衡,培养顽强的意志面对失败,面对成功,宠辱不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要为了单一方面的求胜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7环境与养生

养生的中心一直是人类,環境指的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各种客观事物的总和。所谓的养生环境,指的是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客观事物。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自然滋养,贴近自然,远离恶劣环境能够保养精气神,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非常强调环境与自身的和谐,形成了独特的风水之说,环境可成事,可养身,尽自己可能的选择宜居的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2.8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便提出了动静结合的观念,但形成完整的理念却已经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时期长寿的代表人物则是李庆远,据记载活了256年,也是据现代最近的长寿者。

这一时期养生学家们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辩证关系。此时教师可传授五禽戏等传统的养生健身动作,这是五千年历史里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结晶之一。

三、总结

中医养生学的观念和原则,更注重与自然相结合。由内而外,由存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气,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实物到精神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该如何养生。

对于中医养生学的思考,只教是不够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一门在一时间很难体现作用的学科,不能速成,运用不能立竿见影地看见结果。教学重难点除了传授中医养生学的知识点,也要教会学生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情况下调节自己。

中医养生学的观念及原则十分重要,教授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本文自上述8个方面,从狭义上的养生,到立志到情绪调节相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中医养生学。

参考文献:

[1] 高健,倪红梅.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2):278-281.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养生
Herbert钉结合“动静结合”锻炼治疗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看《论语》中的养生学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健康类APP现状分析与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让课堂张弛有度,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