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M- Ⅳ眩晕诊疗系统在不同年龄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18 02:03郑芳菲王鹏汤丰榕
医疗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青年组规管耳石

郑芳菲,王鹏,汤丰榕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耳鼻喉科 (福建厦门 361015);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在周围性前庭疾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由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部运动诱发的以短暂性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系统疾病,具有自限性,且易复发。有研究报道,BPPV 年发病率为(10.7~600.0)/10万,年患病率为1.6%,终生患病率为2.4%,男女患病比例为1∶(1.5~2.0),40岁后为高发年龄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1]。近年来,BPPV 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老年人高发这一特点,多数研究均针对老年人群,关于青、中年人群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较少提及;另外,既往研究中多采用手法诊疗,由于临床操作中医师经验、技术等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导致配合不佳,可能会出现对BPPV 误诊、漏诊及治疗效率欠佳的情况。基于此,本研究探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在不同年龄段BPPV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耳鼻喉科行BPPV诊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77例;年龄23~74岁,平均(50.62±12.63)岁。参照WHO 2012年龄分层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41例、中年组(45~59岁)51例、老年组(>59岁)34例。青年组男15例,女26例;中年组男20例,女31例;老年组男14例,女20例。3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由Bárány 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关于BPPV 的诊断标准[2],其中,水平半规管BPPV 诊断采用滚转试验,患者躺下、仰卧翻身诱发位置性眼震,若眼震方向呈向地性且持续时间<1 min,则诊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若眼震方向呈背地性且持续时间>1 min,则诊断为水平半规管嵴顶BPPV;后半规管BPPV 诊断采用Dix-Hallpike 试验,诱发位置性眼震,眼震为眼球上极向下位耳跳动、垂直方向向上(向额头)的扭转性眼震,若眼震持续时间<1 min,则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若眼震持续时间>1 min,则诊断为后半规管嵴顶BPPV,若诱发眼震主要成分垂直向下,持续时间<1min,排除中枢性疾病且复位后眼震消失,则诊断为上半规管BPPV(本研究未纳入上半规管BPPV 病例)。

纳入标准:均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行滚转试验及Dix-Hallpike 试验确诊为BPPV;均采用复位椅行相应半规管的诊疗,且均能顺利完成当次治疗;有完整的复诊记录。排除标准:可疑BPPV患者;确诊为BPPV 但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初次确诊并治疗后无复诊记录的患者。

1.2 设备及方法

1.2.1 设备

本研究采用的设备为SRM-Ⅳ眩晕诊疗系统,由北京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单希征及其团队与北京斯睿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济南拜伦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为全自动BPPV 诊疗椅。

1.2.2 方法

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行Barbecue法,患者转至平卧位后,主轴不动,辅轴以时间3 s、角度 90°、加速度175°/s的速度变换3次体位,每个体位至少停留30 s,或停留至眼震消失,最后主、辅轴同时缓慢转动恢复坐位。

水平半规管嵴顶BPPV: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全程只转动主轴,病变在左侧时,先以时间1.6 s、角度110°、加速度175°/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主轴,接着以时间1.3 s、角度70°、加速度170°/s的速度继续顺时针转动至倒立坐位,第3个动作参数同第2个动作,第4个动作参数同第1个动作至回到坐位,除倒立位停留5 s左右,其余体位均停留至少60 s,重复这4个动作3遍;病变在右侧时,将上述主轴顺时针转动改为逆时针,参数不变。

后半规管BPPV及后半规管嵴顶BPPV: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行Epley复位法,病变在左侧时,体位一为诱发体位,主轴不动,辅轴以时间3 s、角度135°、加速度60°/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体位二为辅轴不动,主轴以时间2 s、角度120°、加速度140°/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体位三为主轴不动,辅轴以时间2 s、角度90°、加速度100°/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体位四主轴以时间2 s、角度30°、加速度40°/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同时辅轴以时间2 s、角度90°、加速度90°/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体位五主轴以时间3 s、角度90°、加速度50°/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同时辅轴以时间3 s、角度45°、加速度60°/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回到坐位,每个体位至少停留60 s,或停留至眼震消失;病变在右侧时,将上述顺逆时针更换即可,参数不变。

1.3 评价指标

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评估3组的疗效。(1)疗效分级:痊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有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评估时机:即时评估,初始治疗完成后1 d;短期评估,初始治疗完成后1周;长期评估,初始治疗完成后1个月。本研究评估的是初始治疗完成后1周的疗效,并统计了初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始治疗完成后1周,青年组、中年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4、5.464,P<0.05);青年组的总有效率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见表1。初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3.33%(9/27)、27.27%(9/33)、35.71%(5/14),青年组与中年组、青年组与老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0.023、0.335,P>0.05)。

表1 不同年龄段BPPV 患者初始治疗完成后1周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作为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BPPV 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熟知,且随着BPPV 首次在2006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被统一命名并定义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患病风险因素、临床特征、责任半规管的精准定位及治疗和预后情况。

关于BPPV,最初由Schuknecht于1969年提出“壶腹嵴帽结石”假说,接着Hall于1979年提出“半规管结石”假说、耳石器抑制功能缺乏学说以及内耳循环障碍学说[3],随后Semont等[4]于1988年提出管石解脱法,Epley[5]于1992年设计经典管石复位法,且上述两种复位方法仍沿用至今。但随着对BPPV的深入研究,发现当BPPV累及三对半规管时,每个侧别均存在嵴帽结石和管结石的可能,此外,临床上还存在混合型、复杂型及新兴、争议型BPPV[2],以上类型的复杂性已不能由单一的复位手法治愈。既往针对BPPV的诊疗以手法居多,疗效受限于临床医师的经验、操作手法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SRM-Ⅳ眩晕诊疗系统通过全自动电脑操控转椅在半规管相应平面运动,速度、角度设定精准,可保证耳石碎片在半规管中充分运动,避免了手法复位头位变动不准确造成部分异常耳石碎片无法重新回归椭圆囊;此外,该系统将患者固定在转椅上,采用头与身体同时运动的方式,规避了患者由于肥胖、颈腰部僵硬及恐惧等造成配合不佳而影响疗效的问题。总之,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对BPPV患者进行复位,可完成许多手法复位无法达到的动作,已被多数学者证实其疗效优于手法复位[6-7]。

BPPV 虽被认为每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数研究认为其好发年龄段为50~70岁[8]、50~60岁[9]。中、老年被认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35岁以下人群被认为发病率极低,而本研究发现,青年人群占32.54%(41/126),发病率并不低,考虑原因之一在于既往文献多关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情况,较少研究青年人群;此外,随着BPPV 的普及及眩晕诊疗椅的推出,相应增加了青年患者的就诊率及BPPV 的确诊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在青、中、老年人群中逐渐降低。经分析,其可能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耳石器官逐渐衰退,耳石间的连接减弱,导致耳石碎裂、脱落的程度加重,单次复位无法使所有耳石碎片回归椭圆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球囊功能退化,耳石的吸收功能减弱[10]。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概率增加,而以上疾病均可能影响BPPV 的治疗效果。高血压、高血脂已被证实为BPPV 的独立危险因子[11],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及浓度改变可能影响内耳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耳石代谢;糖尿病影响BPPV 预后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亦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造成内耳缺血,继而影响耳石代谢[12];骨质疏松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中尤为常见,Jang 和Kang[13]的研究发现,相较于骨密度正常的患者,骨密度降低的患者需要复位治疗的次数更多。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低还与年龄增长内耳血供障碍有关,且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持续时间较长,且BPPV 复发率较高[14]。此外,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虽然规避了手法复位的一些弊端,但由于设备360°独特的旋转模式,加之年龄越大的患者受心理因素或自身基础疾病的限制对于快速旋转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采取较低速旋转模式时相应会降低复位有效率。

应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后,BPPV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但疾病易复发,复发率为20%~30%[8]。多数基础疾病不仅是BPPV的好发及难治性因素,亦是BPPV易复发的原因。有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存在后循环缺血的患者更易发生BPPV,且疾病复发率较高[11]。此外,相较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存在血管性危险因素(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和偏头痛)越多的患者BPPV的复发率越高[15]。本研究中3组人群的复发率为27%~36%,老年人群复发率最高,但中年组复发率低于青年组,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数较少有关;但也有学者在分析不同年龄段BPPV复发情况中发现,衰老并不会增加疾病复发风险[16]。既往研究多关注老年人群的发病情况,对年轻人群危险因素的探索较少,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青年人群复诊时多诉发病前期存在压力大、熬夜等现象,考虑与青年组复发相关。总之,BPPV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及复发情况不容忽视,值得后续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探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在不同年龄段BPPV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的局限,对患者就诊时伴发的具体疾病及发病诱因无明确的记录,可能对后期的疗效分析造成部分影响。

猜你喜欢
青年组规管耳石
歼击机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参考值的建立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耳石症如何治疗
猛一转身就眩晕或由耳石症引发
民营电视剧企业社会效益失范问题的规管举措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石不是“耳屎”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