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零食的诗境

2022-05-19 17:04郭艳文
食品与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糖稀糖葫芦果子

郭艳文

北京零食品种丰富,其中最富有诗意的当属果子干。

记得几年前的那个盛夏,走进一家老字号点心店,见服务员给邻桌一对夫妻端上两个浅口花瓷小碗。碗内盛有微微泛红的羹汤,汤里浸泡着煮烂的柿饼和些许葡萄干、杏干,在藤桂花的映衬下如睡莲在水中的倒影,影影绰绰;汤面上还浮了两片薄如蝉翼的莲藕, 藕片中间各点缀一小块殷红的山楂糕。此般美好景象让我不禁想到这样的诗句:“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詢问之下,方知这种羹汤叫做“果子干”,如今在北京正面临失传的局面, 别说外地人,就连不少北京年轻人都从未尝过。果子干汤汁浓稠,味酸甜,气味泛着淡淡的果香与桂花香,加上莲藕清新脆爽的口感,冰镇之后食用能降暑开胃,与酸梅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以前, 食材受时令所限,果子干只在冬季供应, 后来才逐渐成为了老北京人的夏日甜品。

北京人喜好酸口,糖葫芦最为人熟知。在我看来,糖葫芦是最浪漫的北京零食。一颗颗丰腴圆润、大小相似的山楂果由一根粗长的竹棒串成一排,在油亮的金色糖稀的包裹下,布满山楂表面的小白点儿犹如少女绯红脸颊上的雀斑,惹人怜爱。

梁实秋说,老北京人冬天吃糖葫芦, 夏天喝酸梅汤。这是因为以前北方入冬后,人们除山楂以外,很少能吃到其他鲜果。另一方面,冬季的低温能使糖稀凝结。倘若是炎夏,黏稠的糖液不时滴落,不但影响口感,也令食者狼狈不堪。

我以前不喜爱糖葫芦。传统的糖葫芦一串约有十来颗山楂,果子硕大,对淑女并不友好,樱桃小嘴凑上去,犹豫半天也不知从何下口。好不容易找准一处地方咬下去,听着“咔嚓咔嚓”的声响,那齁甜的碎渣子在嘴里崩裂的感觉很不舒适,果核也极容易磕到牙齿。此外,山楂这种水果的口感对我来说干柴酸涩,不得我心。然而随着年龄增长, 我倒开始逐渐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这种口味是极致的酸与极甜的结合,似青春期的爱情,充满极致的冲动与嫉妒。

从口感而言,我倒是更偏爱草莓做的糖葫芦,以辽宁丹东的红颜草莓为佳。与南方草莓相比,东北的草莓肉质肥厚软糯、香甜多汁,不带酸味。麦芽糖与草莓的双重甜味如两个平行时空在舌尖交错,很奇妙!

在北京的零食当中,还有一类炸物占据了半壁江山。北京人爱吃炸甜食, 如江米条、糖耳朵、蜜三刀、麻花、开口笑、炸糕;咸口的有炸咯吱盒、排叉、焦圈等,品类之多,不胜枚举。记得刚来北京时正逢10月,走进一家王府井大街上的食品店,看见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焦黄炸物乱中有序地铺在一面大玻璃罩后,令我震惊,其景象就如满街堆得高高的枯叶,秋意盛浓。

这些炸物主要都是以面粉和蜜糖为原料,有些会在表面撒上一层黑色或白色的芝麻增添香味,做法也大抵分为软炸和脆炸两种。脆炸类的一般皆有入口香酥、不硬梗等特质,用北方的词儿形容,叫做“嘎嘣脆”,而软炸类的则口感香糯,甜味柔和。

行笔至此,忽然闻得窗外飘来淡淡幽香,是院里的梅花开了。北京已然步入春意盎然的时节,不禁令我想起某家饽饽铺里售卖的鲜花栗蓉酥饼来。

猜你喜欢
糖稀糖葫芦果子
果子出嫁
糖葫芦
和糖稀
糖葫芦
味道
Tang' Roulou,la marque chinoise d’un duo de designers français
卖花米团
摘果子
果子粥
晶莹糖稀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