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杭州水上交旅融合发展趋势及建议

2022-05-19 05:10郑咪咪施静娴
水运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交通融合

郑咪咪 施静娴

【摘 要】 为提升杭州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能力、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交通旅游产品,汇总“十四五”时期各层面针对“交通+旅游”(交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分析水上交旅融合发展趋势,通过调查总结杭州水上旅游发展现状及特色,对“十四五”时期杭州水上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以交旅融合为核心推进水上旅游产业的优化与提升;争创水上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取在政策、规范、制度方面创新和试运行保障机制;成立水上客运企业协会,结合行业内发展的主要问题,制订行业规范;出台对水路客运企业的税收优惠、经济补贴及融资等政策,适度增加政府、企业、个人对水上旅游教育的投入,加强与海事、培训机构的沟通合作,形成稳定的船员培训队伍。

【关键词】 “交通+旅游”(交旅)融合;水上旅游;客运企业;水路客运

杭州水上旅游业起步较早。“十一五”期间随着水上巴士开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湘湖旅游度假区开放及千岛湖景区不断拓展和改造,杭州水上旅游开始蓬勃兴起,水上旅游客运量逐年大幅攀升。但同时也因旅游产品比较传统、单一,无法满足大众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导致近年来水上旅游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十四五”时期,如何提升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能力,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交通旅游产品,促进交通与沿线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的对接融合,对于拉动内需、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上客运旅游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6月底,杭州水上客运企业共计22家(含省际客运企业1家),全航区拥有客运船舶844艘、33 893客位,较2020年底增加709客位,增长2.1%。

1.1 客运量变化

从趋势来看:近几年杭州水路客运量趋于平稳,2017年后稳定在600万人次以上;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水路客运量大幅下降;2021年在疫情管控常态化的限制下,水路客运量尚未完全恢复。

从结构来看:旅游客运量是杭州水路客运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且占比持续扩大,2017年旅游人数接近550万人次,占比达到85.1%,为水路客运总量最高年份,公交、客班客运量占比不足20%;但2018年后一直低于100万人次。

1.2 航线分布

杭州水上旅游航线主要集中于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运河(杭州段)。

常规航线以观光休闲游为主,包括千岛湖中心湖区(东南湖区、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各景区间旅客运输航线(分为普通观光游和高端观光游两类)、钱塘江滨江码头环线(提供婚宴、餐饮等功能性的休闲观光游)、富春江桐庐至杭州航线(东门旅游码头至杭州滨江码头)、新安江航线(城东集散中心、风月轩旅游码头、姚坞游客接待中心码头间往返,有龙舟、游船两类)。此外还有景区封闭水域航线,包括湘湖景区和西溪景区封闭水域航线,内有摇撸船、电瓶船、画舫供游客摆渡。

从发展项目来看,近几年新增航线主要为夜游、全域游、实景演艺三大类。

(1)夜游。千岛湖中心湖区、钱塘江武林门码头和滨江码头、桐庐富春江东门码头、建德新安江、萧山湘湖均提供夜游项目,其中钱塘江、千岛湖和富春江等夜游项目可提供餐饮服务。

(2)实景演艺。2020年10月,建德新安江推出文旅演出《江清月近人》。该演出采用环岛行进的沉浸式观演形式,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沉浸式闭环演出结构。在原有单纯的游船夜游基础上,加入不同于传统的剧场定点演出,提升为“游船夜游+沉浸式演出体验”,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选择。

(3)全域游。2020年5月,建德、兰溪两地共同开发的“游钱塘诗路、寻富春山居”―兰江水上游旅游项目正式启动,杭金衢三地联合开发的“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航线游船也完成了首航,实现钱塘江全线融合发展。同月,桐庐、杭州合作推出“桐庐―杭州G20峰会会场”航线。7月,杭州、富阳成功合作并举办了体验团尝鲜游富春江、“春江花月夜”富春江夜游旅游航线游船首航仪式及“开渔节”暨富春江水上旅游航线游船首航仪式等3场活动,市民反响非常热烈。9月底,钱塘江上最大游船“梦航”号(也是全省内河最大客船)成功投入营运,开启钱塘江旅游新纪元。

2 “十四五”时期水上旅游业发展趋势

2.1 发展目标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部长李小鹏在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强调,推进交旅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特色主题服务区和旅游航道,推出一批水上旅游客运示范线路。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打造以人为本出行模式,实现美丽交通走在前列;推进全域美丽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交通+旅游”融合(以下简称“交旅融合”);打造精品旅游航线,推进之江、运河新城等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梅城、运河新城、三江口区域等游艇基地建设。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旅游市场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及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宽旅游转化的通道,创新发展滨水旅游。依托千岛湖、西湖、南湖、太湖等名湖資源,开发大运河、钱塘江等水上旅游项目,打造水上旅游休闲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内河游船旅游。加强水陆联动,丰富线路产品,形成新增长点。

2021年6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浙江省水运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打造一批运河文化、诗路秀水、蓝色岛链等精品旅游航线,推进“内河+旅游”融合发展,以运河文化带、诗路文化带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建设一批客运旅游集散中心、客运码头、水上服务区,推动水上客运舒适化、品质化发展。挖掘内河航运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一批内河诗路秀水精品客运旅游航线,丰富和完善水上客运旅游产品。紧密契合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创新交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人文、活力旅游带。

2.2 发展趋势

(1)产品类型高端化。“十四五”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积极倡导优质旅游和高质量旅游。邮轮、游艇、帆船、水上竞技、水上增值服务、定制游等新兴旅游,是优质旅游和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重要表现形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交通旅游产品类型的高端化也将带动整个旅游产品的高端化。

(2)产品种类多样化。水上旅游产品逐渐丰富多样,不仅仅从游玩区域、范围区分,从游玩时间、游玩内容、游玩对象等方面均出现分层细化,衍生出日游、夜游、商务游、康养游、实景演艺、水陆联动等项目。客运企业结合社会热点和本地区人文历史优势,开发定制各种水上旅游项目,增加游客互动体验。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客运企业开始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打造全新游玩项目。

(3)地域范围扩大化。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新的阶段后提出的一个新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某个景点旅游为核心的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采用不同景点“多点联动”的方式,延长游玩周期、扩大游玩范围。2019年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深入研究和策划沿线地区游船项目,推进钱塘江全域旅游。目前,多地共同开发的跨地区旅游项目游船已完成首航,市民反响良好,部分航线也已常态化。

(4)交通工具串联化。从交旅融合的理念来看,水上旅游不仅仅是单独的船上活动加景点游玩,交通体系将出现与旅游全面融合的发展态势,地区传统的交通网络通过嫁接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风景道,使得整个交通体系的旅游功能愈发完善、交通旅游产品日趋增多。随着水陆联动项目的增多,船舶不再是简单、固定的交通工具,而是水上游玩项目的地点,客运企业也应摆脱传统的思想,将车、船、景点、码头串联,形成全新的游玩模式,为游客提供全程一体化体验。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水上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品结构性短缺

随着水上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急剧扩大,低端旅游产品供过于求、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开发合力不够、缺少水上旅游精品航线,难以满足游客更加丰富多样、舒心放心、快进慢游的旅游新需求。

建议以交旅融合为核心推进水上旅游产业的优化和提升。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契机,高质量打造旅游精品航线,加快黄金水道复兴。创设杭州十大精品航线品牌,引导客运企业积极开

发特色高品质产品,以品牌效应撬动市场资源集约,带动经济效益同步提升。联合经营主体总结成功经验和模式,采用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学习交流等形式积极向本领域、全行业宣传推广。

3.2 缺乏系统规划部署,硬件供给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政策、规划支持,杭州水上旅游与交通事业融合发展进程较慢,码头、陆域、公交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杭州旅游码头供给能力不足,已成“卡脖子”难题。现有码头数量偏少,配置简陋、陈旧,与旅游景点衔接较差,一些早期建造的码头和船舶停靠点已不能满足现有客旅船适靠尺度,难以有效协调利用港航及岸线资源。尽管《杭州港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建设24个旅游码头,但截至2021年6月,仅10个旅游码头实施规划建设,旅游码头建设进度相对滞后。此外,受历史、规划原因影响,目前杭州航区客旅船停靠点182个,其中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码头仅34个。

建议争创水上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取在政策、规范、制度方面的创新和试运行保障机制。拟通过出台杭州市地方标准方式作为今后水上经营许可停靠点的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规划、法规等原因无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客船停靠点问题。加快完善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船舶靠泊能级。考虑到水上旅游先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财政补贴,建立对水上客运服务交通补贴的长效机制。

3.3 行业规范、标准等支撑有限,行业发展面临阻碍

国内水上旅游交通行业尚处于培育发展期,行业内部规制不健全,法规规范等更新不及时,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相对薄弱。受制于船检法规、规范、规程等,杭州新能源船舶、游艇等绿色高端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船舶改装、装饰翻新等面临较多障碍。内河旅游各类规范和管理制度均是借鉴货运规范,部分规定在现实工作中难以操作,给客运企业日常经营带来不便。此外,水上旅游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高品质、智能化、现代化的不同层次旅游需求。

建议成立水上客运企业协会,结合行业内发展的主要问题,制订行业规范,发布码头收费、游船靠泊、游船设计等行业标准,强化规范管理力度,监督行业自律发展。充分参考上海、广州、湖州、嘉兴等地的经验,依托示范区政策上的支持,制订符合杭州特色的水上旅游客运发展政策及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好新型水上旅游业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助推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3.4 船员紧张问题加剧,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困难

船员面临安全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压力大、待遇低等问题。目前新入职船员数量和传统船员来源地从事船员岗位人数均急剧下降,而且由于船员培养要求较为严格,入职后必须先安排各项证书培训,部分新人无法坚持而中途离职,致使内河客运企业“招不进、留不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运力新增。目前杭州在职船员老龄化明显,平均年龄在50~60岁,文化程度低、服务理念偏弱,限制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议出台对水路客运企业的税收优惠、经濟补贴及融资等政策,适度增加政府、企业、个人对水上旅游教育的投入,确定水上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证书认定资格,加强与海事、培训机构的沟通合作,形成稳定的船员培训队伍。不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船员及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拓展新人引进渠道,建议政府牵头开设校企定向委培班,由企业委托职高、技校等为其培养专业人才,学校依据企业需求招收学生、定制教学方案,学费由地方财政补助及企业承担,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这样既解决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又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胡云涛,施静娴,冯扬文. 杭州水上交旅融合现状及建议[J].水运管理,2021(7):31-34.

猜你喜欢
十四五交通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破次元
融椅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