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移动应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19 10:56沈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做中学项目化学习新课标

沈慧

摘要:本研究根据新高中课程标准的指导与要求,以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设计并开发基于真实任务的简单移动应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的能力,并锻炼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移动应用设计;新课标;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9-0037-03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运用移动终端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已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技能。笔者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与要求,开设了移动应用设计的选修课,以期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常用移动终端的功能与特征,形成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有特定的项目主题,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展开实践探索,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技能。

②项目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思想。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无法仅依靠某一门学科知识完成活动任务。

③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基于项目的学习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活动过程中注重协作,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为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成员之间密切合作。

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

⑥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产生一系列作品或一个作品。

●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过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项目主题、组建项目团队并计划任务分工、学习探究并完成作品、项目成果汇报及交流、项目评价与反馈(如下图)。

选择项目主题:需考虑项目的难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真实性。

组建项目团队:需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心理特征等,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

学习探究并完成作品:项目团队首先确定项目任务规划和最终作品形式,然后分头收集所需资料,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完成最终作品。

项目成果汇报及交流:在完成作品后,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本组成果,并和其他组交流项目完成的过程及设计思路等。

项目评价及反馈: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就要告诉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规则和评估计划,特别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团队评价量规。另外,对项目的评价及反馈应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例如,在选择项目主题时,需要评价项目主题的可行性;在项目分组时,需要评价分组的合理性;在学习探究并完成作品时,需要评价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进行项目成果汇报时,需要对作品的完成度、功能性等进行评价。

●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移动应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涉及的移动应用设计课程是基于APP Inventor平台开设的。APP Inventor是采用图形化积木式的搭建方法完成Android编程,减少了对学生编程语法的要求,降低了编程难度。

笔者在课程前期,通过案例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了解Android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了解相关组件及其使用方法、编程的基本模块和算法的基本结构等内容。后续学生在教师的深入引导和教学支架的帮助下,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并开发出自己的创意APP。

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特点,笔者拟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发出合适的创意移动应用。

1.选择并确定项目主题

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是选择并确定项目主题,本课程的项目学习主题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类似前期课程学习中的案例主题,但需要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想法并形成项目主题。

学生在提出自己的项目主题后,先绘制出简单的界面草图,然后据此进行第一次的交流讨论,讨论的内容有:①拟设计的APP的主题是否明确?②拟设计的APP的内容是否积极向上?③拟设计的APP的功能在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否实现?④拟设计的APP能体现哪些所学知识点?(用到哪些组件或程序结构)

在交流讨论后,若结果是肯定的,便可以基本确定项目主题。例如,学生在实验中讨论后确定的部分移动应用设计主题如表1所示。

2.组建项目团队,计划任务分工

在确定移动应用设计主题阶段,学生绘制了界面草圖,对APP的整体设计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的设计与开发一般包括搜集素材、处理素材、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作品合成等几个方面。

以上述内容为依据,笔者将选修这门课程的20余名学生,按照3~4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的成员能力各有侧重。小组内,根据组员的能力侧重进行任务分工。另外,组内成员推荐产生一名项目负责人(组长),负责项目整体进度的推进。

3.学习探究,完成作品

在确定项目主题、组建好项目团队并进行任务分工后,项目组成员就可以根据计划安排着手项目作品制作。在项目探究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并进行适时的内容教学,时刻关注每个项目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收集素材任务,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的能力等。此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检索的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处理素材任务,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如图像信息等的加工能力。此环节,教师需要用一至两节课的时间简单讲解图像处理的知识,或者以教学微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在设计界面与编写程序任务时,学生拟设计的APP可能会有多个屏幕,因此,组内全员可以再分工,每个人完成一个或多个屏幕并编程实现功能。此部分的任务,涉及本课程中所学的主要知识,或者完成此部分任务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在学生有这方面需求时,教师可以提供功能类似的已有案例,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合成作品任务,是将项目组内每个组员设计完成的屏幕共享、合并成一个完整的APP,并再次编程实现各个屏幕之间的调用与数据交换。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屏幕合并操作的教学微视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屏幕的合并,形成最终的APP。

4.项目成果汇报及交流

本研究在成果汇报及交流环节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先将制作好的APP安装到教师的Android平板,再通过投屏软件(如Team View)将平板的屏幕广播给其他项目小组,小组组长或者其他成员进行演示,描述APP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讲述小组成员是如何探究并合作完成最终的作品的,以及APP后续发展前景等。

5.项目评价及反馈

在每个项目小组进行APP演示分享时,其他小组和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评价表(如表2),对当前小组的演示及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他们提出优化作品的建议等。

对项目的评价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表2属于总结性评价,在项目设计的其他环节,也存在教师评价或项目小组自己的评价,根据评价及建议及时调整项目设计,这就属于过程性评价。友好的评价及反馈可以帮助项目小组更好地完成项目作品。

● 总结

在项目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能更深入地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提高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的能力,并锻炼了计算思维能力。在项目完成后,还有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再优化自己的APP,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韦胜洪.面向STEM的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以“三门问题”项目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0):38-39.

猜你喜欢
做中学项目化学习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