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给武器配上最敏锐的“眼睛”

2022-05-19 18:41张强赵维佳
科学导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大学定位精度适用性

张强 赵维佳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由于在目标检测跟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自动目标识别(ATR)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冬冬成功入选。

“这些年,我做的就是给武器配上一双‘锐眼,让它们能将跟踪目标‘看得清清楚楚。”李冬冬说。

2012年,李冬冬以优异成绩从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被保送到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异,李冬冬毕业后留校任教。军队院校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要想服务好一线部队,不能“关起门”来搞学术。可刚刚参加工作时,李冬冬只擅长写论文。

“不了解部队和装备,怎能成为合格的国防科技工作者?”这让李冬冬犯了难。

一次,李冬冬和所在团队的老师赴某部队开展项目调研。该部队领导婉转地说:“这些‘遥远的科研成果,解不了部队的‘近渴。当下有一个难题,你们若能解决就是帮大忙了。”

部队领导说的难题,是某武器目标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

回到实验室,李冬冬和团队老师立刻展开研究,仅用10天时间就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技术方法。

问题不算难,但要满足严苛的战场环境并不容易。该解决方案应用之后,部队反馈很有效,但战场适用性却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适用性,李冬冬多次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海岛等地开展试验,获取第一手数据。练兵场上,免不了风餐露宿。李冬冬累了就睡在车上,饿了就吃几口干粮,几天下来人又黑又瘦。但在他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成果能真正满足部队所需,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近两个月的刻苦攻关,李冬冬和团队成员成功解决了某武器目标定位精度难题,并提高了该技术的战场适用性。

读博时,为满足部队装备研发需求,上级要求李冬冬开展智能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这是他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但他义无反顾。

当时,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博士生整个团队就他一个,因为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李冬冬在学术研究上走了不少弯路。但他笃信,“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最终,李冬冬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部队装备研发一线,还在毕业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论文。

近年来,李冬冬围绕研究课题,提出了视觉目标检测跟踪系列算法,并将其应用在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中。他也先后入选湖南省科技創新人才计划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项目,担任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青年委员,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

“部队的需求,就是我开展科研攻关的方向。”李冬冬说,“只要能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只要能满足官兵打仗所需,再硬的‘骨头,我也要‘啃下来。”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定位精度适用性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小米8手机在城市环境下的单点定位精度研究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北斗,铁马金戈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北斗,铁马金戈
小伙500天减肥128斤被大学录取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