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2-05-19 05:20陈银崧吴静文莫美娟
河南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治法骨髓瘤多发性

陈银崧,吴静文,莫美娟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因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而引发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4]。MM 病程短,且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复发率[5]。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出现,MM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提高[6],然而此药物容易引起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7-8]。PN主要是指多发性骨髓瘤发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形式病变,包括损伤、炎症或变性等,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受损,包括骨髓瘤自身导致的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与药物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9-12]。硼替佐米为目前国内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药物[13],应用其治疗后产生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40%~60%[14-17]。周围神经病变不仅会降低疗效,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8-19],是导致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疗效及疾病转归。笔者采用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MM合早期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4.23±10.48)岁;合并症: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2.90±13.33)岁;合并症: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2]中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且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在 1~2级内,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不良事件标准(NCI-CTCAE)4.0版本;②神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能沟通与配合治疗;③年龄18~80岁;④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①皮肤感觉障碍、局部皮肤有溃烂、严重水肿、手术的患者;②有严重皮肤过敏病史者;③排除其他非MM合并PN的因素,如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者;④对温经玉龙散过敏的患者;⑤热性病、高热、精神分裂患者及有出血性疾病患者。

1.5 病例剔除标准①失访或脱落病例;②依从性差,无法完全治疗者;③实验过程中因病情恶化死亡者;④治疗期间被使用或者主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病例。

1.6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23]给予甲钴胺片(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1440),每次1片,每天3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温经玉龙散外敷联合热奄包热敷。取温经玉龙散(由干姜、肉桂、乳香、没药、羌活、独活、续断、川芎、木瓜、生草乌、胆南星、赤芍、白芷、延胡索组成)药粉40 g,将水、蜜糖各50 mL煮热后加入药粉,均匀调成糊状,平铺在敷药纸上,敷于患肢。将热奄包手套或脚套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加热至60 ℃(对糖尿病、热敏感性低及老年虚弱患者,温度降至40 ℃),加热完毕后直接穿戴并热敷于患肢。每天1次,药膏外敷每次4~6 h,热奄包每次热敷30~4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1.7.1 神经电生理检查应用美敦力肌电图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1.7.2 周围神经病变分级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事件标准4.0版本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Ⅰ级:患者无临床症状,深部腱反射消失或出现轻度刺痛,但不影响患者的各项正常功能;Ⅱ级:患者出现中度症状,有中度疼痛,日常的工具性活动受到限制,出现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病变;Ⅲ级: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严重疼痛,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Ⅳ级: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危及生命,需要进行紧急处理;Ⅴ级:患者死亡[24]。

2 结果

2.1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情况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比较 例(%)

2.2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MC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MCV比较

2.3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SC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SCV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M合并早期PN患者治疗前后SCV比较

3 讨论

MM合并早期PN属中医学“麻木”“不仁”“痹病”“痿证”等范畴[25],其病因为邪胜与正虚,PN在MM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发病,邪毒侵犯,且化疗药物为攻伐之品,进一步损伤正气,造成气血虚弱,推动无力,出现气滞、血瘀、寒凝、毒结等,表现为四肢无力、酸胀、麻木不仁、感觉异常等。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以温经活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26-27]。中医药防治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日益增多[28-29],外治疗法属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0],不仅可减少其他治疗PN的药物用量,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MM合并早期PN主要是指温经玉龙散联合热奄包热敷患肢,该治疗方法融合了温热之力与药物功效双重作用[31]。温经玉龙散及中药奄包均是本院院内制剂,温经玉龙散主要由干姜、肉桂、乳香、没药、羌活、独活、续断、川芎、木瓜、生草乌、胆南星、赤芍、白芷、延胡索等药物组成。方中干姜、肉桂、生草乌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止痛之功效;乳香、没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羌活、独活功在祛风胜湿止痛;川芎、延胡索胜在活血化瘀止痛,且川芎可辛温、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32];木瓜舒筋活络;生南星具有消肿止痛、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等功效;赤芍、白芷活血、祛瘀、止痛[33-34]。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行气通络之功效,可改善PN的临床症状。

中医外治法中的中药贴敷有其独特的优势,温经玉龙散贴敷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刺激局部腧穴,透达机体内外,疏通气血,有效改善PN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症状[25,35]。中药热奄包利用加热后的热奄包散发的热蒸汽产生的“热效应”原理而发挥作用[36]。中药热奄包主要使用小茴香、吴茱萸与粗盐3种中药。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功效[37];小茴香具有温中理气之效;粗盐能软坚散结,加热后能引药入里,使温经玉龙散的药力快速透过皮肤及肌肉纹理直达脏腑,调节气血阴阳,舒筋活血通络,温经理气。热奄包在患肢局部热敷,将患肢皮肤温度控制在40~60 ℃,温热作用使得药物渗透作用明显,作用更加持久,同时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增加,能够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引药入深走窜”至病灶的效果,从而缓解临床症状[38]。

综上所述,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MM合并早期PN,能提高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缓解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外治法骨髓瘤多发性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缺乏特异性症状,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
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苗医熏蒸疗法浅议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