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 “ 躺平 ” 初探

2022-05-20 17:02郭笑
今古文创 2022年17期
关键词:躺平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躺平”是一部分当代年轻人应对社会“内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随之衍生出了诸如“躺平族”“躺平主义”“躺平学”等词。“躺平”一词的流行,不仅有语言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躺平;研究;网络热词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7-01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7.037

2021年4月,某网友在贴吧上发表了一段《躺平即是正义》的文字,作者称自己在近两年很少工作,并且不受周围环境带来例如生育、工作、攒钱等的种种压力,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能进行一些哲学上的思考,文字中提到“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由于该文引发网友共鸣,因此“躺平”一梗火遍网络。图1为2021年5月26日至2021年6月24日“躺平”的百度指数。近30日“躺平”的搜索指数已超97万,最高搜索指数为170011,最低搜索指数为11175,平均值为33636,“躺平”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并且在2021年入选了《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更多人熟知。

一、“躺平”含义

在《新华字典》(第12版)中对“躺”字有详细的解释:“〈动〉(形声。从身,尚声。本义:平卧)同本义:(1)这无耻的畜生想必是躺尸了。——清·忧患余生《邻女语》(2)又如:躺在床上;躺着歇歇;躺尸(詈词。指睡觉);躺桥(方言。睡觉)(3)停止劳动或努力。如:不要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4)引申指物体平放或倒伏在地。如:荒草躺倒在烂泥里。(5)死的婉辞。如:先母躺了下来,还是很热闹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躺”的含义集中于“平卧”,因此“躺平”也就是人或物平躺在地上。现在流行的对于“躺平”的说法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字典中的第三个含义“停止劳动或努力”与流行义较为相似,表示不想为奋斗和努力了,但流行义在此基础上的含义发展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了,同样的还有“躺赢”“躺赚”,表示不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和利益,他们有共同的语义特点就是“不努力”和“什么都不做”。

二、“躺平”语义演变

1.本义:平卧、平躺,作动词。

如:(1)但是,那根腰带在我躺平以前便下了警告,它不允许我躺平,设若我一定要往前去,它便要把我吊起来了。(老舍《猫城记》)

(2)“让他躺平!”警官命令道。(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3)一躺平眼睛发跳,全身的脉搏都似乎分明的觉得。(张清平《林徽因传》)

从上述例句中看出,三个例句中的“躺平”都是平卧、平躺的意思,也都仅用作动词,表示让人或动物平躺下来,并没有其他含义,而如今“躺平”一词作为流行语,词性和词义在此基础上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2.引申义: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

如:(1)我躺平了,你随意!佛系老师频频出现为哪般?(腾讯网2021年6月16日)

(2)在年轻人躺平之前,中年人已经先躺平了(腾讯网2021年5月29日)

(3)低欲望、低消费,不结婚、不生育,躺平真的错了吗?(微博@阿牛读财2021年6月10日)

(4)90后博士拒绝内卷选择躺平(微博@梨视频2021年6月2日)

以上例子中,“躺平”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例(1)和例(2)中,“躺平”在“我”“年轻人”和“中年人”后面作动词;例(3)和例(4)中“躺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名词。因此“躺平”的功能性也得以扩展。

“躺平”符合“当事—行为/经历”的“认知框架”,关于“认知框”沈家煊(1999)有较详细的论述,“认知框架”是指人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认知框架是心理上的“完形”(gestalt)结构,完形结构作为整体比它的组成部分在认知上反而简单,也就是容易识别、记忆和使用。[2]“躺平”原义是平躺休息,现在转指像躺平一样的生活,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得大众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三、“躺平”流行理據

随着“躺平”一词的流行和发展,“躺平”更受到人们的热议,其流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不仅有语言因素的影响,更有社会因素和民众心态因素的推动作用。

(一)语言因素

省力原则(也称经济原则)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George Kingsley Zipf在《最省力原则》中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词语作为一种传递意义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就会存在着经济这个问题,他从言者和听者的角度对最省力和最费力进行了辨析,发现“语言中的短词很明显地比长词更受到人们的欢迎”。他指出,只有统一化之力和多元化之力达到平衡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和“省力”[3],因此为达到言语配置的最优化即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效果,说话者一般都遵循省力原则。流行语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时代在瞬息万变,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信息传递更加争分夺秒,因此语言发展必然是避繁从简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完整的意思。受省力原则的影响,人们更趋向于选择更“省时省力”的消耗。因此流行语大多简洁精练、短小精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言在传播途径中的不必要的消耗,便于人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力求言简意赅、简洁精练的表达出复杂完整的意思。

用“躺平”一词简洁生动地传达出一种不婚不育不消费不买房不买车不奋斗的生活态度,表达对现实生活压力的不满和无奈,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例如:

(1)“人人都笑躺平,人人都在躺平”(ZAKER资讯2021年6月1日)

(2)#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研究了半天什么叫“躺平”。很多年轻人支持躺平,赞同躺平的态度,我觉得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对现状的焦虑而生发的一种抱怨。(微博@考研政治徐涛2021年5月29日)

例(1)(2)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虽然人们认为“躺平”固然不好,但仍然想用“躺平”来逃避生活的压力和竞争带来的焦虑。

另外,“躺平”还受到“模因论”的影响,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在模因论中,模因往往被描述为“病毒”(viruses),它可以感染(infect)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个人又会将这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这种病毒会改变被传染者的行为,并同时也引起他们着力去宣扬这种行为模式。[4]“躺平”一词在2019年出现新的含义后,各种话题频频出现,如“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躺平是毒鸡汤吗”,引发人们强烈地关注和热议,“躺平”一词也被不断复制、效仿和传播,随之还衍生出了“躺平学”“躺平青年”“躺平主义”“躺平族”等一类的词,使语言更趋于多样化,利于语言多元化发展。

同时,“躺平”属于隐喻中的转用复合,在语言使用中词类转用很多见,它是指形式保持不变但语法范畴发生了变化。但是网络新词的转用复合造词还包括另一种情况:词形词类都不变,但是所指的概念却完全不同于常规意义了。[5]“躺平”一词的功能从单纯的动词转变为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在日常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大幅度扩大和提升。

(二)社会因素

“躺平”现象其实早已在其他国家出现,例如英国的尼特族(NEET),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和美国的归巢族(Boomerang Kids),还有在21世纪初韩国出现的“N抛世代”,指面对经济衰退、找不到稳定工作的现实情况,许多年轻人抛弃恋爱、结婚、生育、购房等,甚至连梦想与希望都舍弃,丧失激情。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出现了转型期,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出现“内卷”现象,也就是指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只能通过更多竞争,甚至是无效的竞争,来获取有限的资源,各行各业内部也出现无意义非理性的竞争,许多人“被内卷”,因此选择“躺平”,以此来对抗社会的无效竞争和高消费的生活成本。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缺乏对正确价值觀的引导。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已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时时刻刻都在被其所影响。其中有些媒体为博取大众的眼球和关注,吸引流量,传播媚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污染网络空间的生态,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但流量并不代表质量,媒体的过度渲染,传播所谓的“精英文化”和成功学,塑造一大批千篇一律的完美典型,这无疑给人们徒增焦虑,造成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心态的无序波动。然而许多媒体和成功人士会把“躺平”怪罪到年轻人身上,各种抨击的言论层出不穷,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和委屈。年轻人正面对着各种压力,工作“被996”“被内卷”,身心俱疲却工资甚少,高消费的高欲望满足不了才被迫转为低欲望的消费,其实更多人是想躺但不敢躺,因此“年轻人躺平对不对”一直是大多数人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躺平”一词便火遍网络。

(三)心理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8%、20.5%和18.8%,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21.0%,[6]但其他群体占比也不少,例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林牧渔劳动人员、企业/公司一般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等等。

一部分人在现实中面对“996”“007”和“内卷”压力,开始变得焦虑,因此“躺平”一词在网络上引起了这些学生和“打工人”的情感共鸣,有“逃避式躺平”、有“无奈式躺平”,还有“自嘲式躺平”,[7]他们开始使用最简单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某些现状和诉求,这是“躺平”能够风靡网络的根本因素,折射出许多学生和“打工人”的无奈现状,他们一边高喊着“躺平”,一边又不得不“卷”入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因此“躺平”得以流行。

四、结语

黄海波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有着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基础及语言系统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如今网络流行语繁荣发展的时代,“躺平”一词的出现,随着社会内卷的加重,更多年轻人选择“躺平”,它的流行不仅仅包含语言因素,更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面对社会内卷严重和当代年轻人“躺平”现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抨击年轻人,一味地打鸡血喊口号,这只是他们在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困境时的一种暂时性疏解和自嘲,“躺平”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而不是一直“躺”着,从“躺”到“站”不仅仅需要每个人重塑内心自我构建和完善自我本领,更需要社会的引导和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3](美)乔治·K·齐夫.最省力原则 人类行为生态学导论[M].薛朝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王晓玲.网络新词意义建构过程的概念整合[J].求索,2012,(7):166-168.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2-3.

[7]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5-13.

作者简介:

郭笑,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躺平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我反对这样的“躺平”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