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融合:中西体育课程育人特点

2022-05-20 03:48孔令全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西羽毛球育人

孔令全

(上海市青浦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 201799)

中华射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已不单单是一门竞技运动,而发展成为一项多元文化的复合体。目前,很多学校皆将西方体育课程项目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程思政。射艺除了有西方体育竞技运动的属性外,还有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展望,包含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羽毛球项目的趣味性、健身性与团队配合的教育价值都很突出,易于被青少年群体接纳,因此以中华射艺、羽毛球2种典型的中西体育运动项目为研究内容,对中西体育课程的不同育人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中华射艺课程以“射以观德”“反求诸己”为核心路线,讲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内敛、含蓄的育人价值导向。以羽毛球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强调的是在现代科技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开放性竞争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分析射艺与羽毛球育人价值的差异与融合点,为今后传统体育进校园与现代体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等提供借鉴。

1 中西方体育课程育人特点与差异

1.1 中西方体育课程育人特点

从字面上看,射艺讲求的是射箭的艺术,但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或武艺,而是与射相关文化的集合体,可称之为君子之学,是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心智、提高道德素养的可行途径。这不仅仅是传统竞技体育的复兴,更是一种历史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有序继承。《礼记 ·射义》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种“反求诸己”和“君子之争”的精神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体育独有的文化特色。“射”在文化进化上,从野蛮走向文明;在文化适应上,从一元到多元一体;在价值选择上,从外求到内外兼修。在当前阶段,传统射箭主要呈现出追求不一、形态多样、自信自觉、捍卫传统的文化形态。射艺课程以“射以观德”“反求诸己”为核心路线,讲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内敛、含蓄的育人价值导向,兼带传承性、整体性、健身性、适应性与融合性。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都主张在“射”的学习中实行礼仪教化,传统射箭礼仪教化的规范性不断完善,习射以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为主,通过立德正己之礼的射礼培养习练者的品德、意志和修养,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羽毛球运动是当下全民健身的主流项目,呈现出竞技性、娱乐性及较强的经济价值,新时代其非健身性价值愈发凸显。它能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体现相应的健身产业化、文化、竞赛等社会价值。从校园课程的育人角度来说,羽毛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愉悦学生身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追求全人教育理念。以开放、勇敢、竞争、自由、平等、参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以羽毛球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突出了张扬性、竞争性、多元性与科学性,强调的是在现代科技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外显性特征。它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身体教育的快乐,并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坚定信念、敏捷思维、灵活身体,为培养新时代有志青年,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竞赛和训练过程学生不仅能展现个人技术,还可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养成坚韧的品质、顽强的精神、公平公正的判罚原则、积极的合作意识及个人行为规范等。

1.2 中西方体育课程育人的差异性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达到“内”与“外”的共同要求,旨在说明高度专注才能射中目标。同时又讲“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者摆正自我,输了不怨别人,反思自我,便是“仁”的表现。志正、体直、专注,这一过程是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德行的。“仁”也是在习射中被定位和理解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在射艺中,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礼仪重新建构“无所争,必也争”的价值观,“内志正,外体直”的行为规范,进而形成独特的“内化”育人方式。

羽毛球项目参与中的独特心理教育、团队合作、个人竞技的目标追求,对学生进行力量、速度、灵敏、技能教育都有外化作用。正如:“你做不到在合适的时机正确地放箭,就因为你没有放下自我。”而射艺表现的内在化更强一些,羽毛球外在的表现更浓一些,侧重点不一样。《礼记》载:“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 ”道的概念始终贯穿射的主体,充分显示一个是含蓄的文化,一个是外扬的文化,一个是小我,一个是大我。

“天道”“人道”相合一,即形成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与主体存在的目的性相合一的“道”,于是人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达到所谓“中和”的最高境界。自西周以来,射艺就讲“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从乡射礼中的文化价值来谈君子之争,意味着人类从野蛮的争夺领地到文明的精神道德修养之争。和与争是相对的,体育的竞争恰恰是文明的表现。相关学者认为: 古中国射礼赛会的“君子之争”强调“反求诸己”,创造出内省式“以德引争”的文化价值; 古希腊文化侧重自由人的平等有序,突出“自我超越”,创造出外扬式“以争竞荣”的文化价值。二者具有互补的当代意义和文化价值。羽毛球竞赛规则下的淘汰制度表现在对抗与双打配合的紧张环境中,规则秩序下的“争”是公平竞赛,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尤其在战术与基本技术训练中有更大的彰显。“和”与“争”是任何运动项目都具有的特征,项目的普及与提高要取长补短。“和”与“争”存在于竞技形式与文化形态的差异性,虽有差异但没有矛盾,中西体育课程育人导向朝着趋同方向发展。

中西方体育文化性质有同有异、虚实相应、相互交融,在课程育人中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存在,在新时代土壤中孕育而产生了不同的内容及形式,同时也有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形式。当前所呈现出的中西体育特色随着世界文化不断改变、开放与精神融合。羽毛球技战术应用虚实、快慢结合才能战胜对手,射箭则必须保证平稳的心态,不能有一丝松懈或犹豫,保证准确的撒放才能使整个过程中不存在差错。《西江月·射箭》:“射贵型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开要安祥大雅,放需停顿从容。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稳”和“满”的概念,这是中国古代经典的技术凝练。羽毛球竞赛过程中,无论是吊球还是搓球都是充分利用智慧和规则,在虚的过程中让对手防不胜防,用智慧赢得比赛。因此,最终形成道德与民族性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开拓新时代体育课程文化的融合之路。虚实融合是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使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充满现代精神,逐步融入到世界体育浪潮中,西方体育也会逐步融入“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的理念与文化。

2 体育文化视角下的中西体育课程融合

2.1 交流与共存

中西体育课程教学与实践均体现出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羽毛球项目体现速度、力量、战术、技巧性及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相融程度,射艺是围绕人、弓、箭、靶一体的体验式、试错性的调整,二者都秉承着竞技的体育精神。大球、小球早已在体育教学功能上崭露头角,也有其德育的特殊性。大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中西体育比较的视角,从文明基础、适应人群、道德取向、精神取向等4个维度分析中西体育的差异性,研究中西体育的趋同性,探索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人文性、终身化、文化本位的发展趋势。在差异性中,二者历史渊源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要求不同。中华射艺起源于中国,属六艺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方体育发展时间略短,从体育美学范畴来说具有一定的欣赏性。二者共存源于各自的内涵精神。

2.2 理解与合作

射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种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时尚符号。羽毛球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其价值,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心理调节与理论研究,实现科学技术上的准确、战术追求与团队合作的意义。它们是中西体育课程“错位”育人的例证,是中西体育和艺术的精神合体,包含了对训练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历练的哲学内蕴,有利于实现“投”“射”间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箭靶就是内心的外在体现,射箭训练其实是对自己内心控制能力的修炼,这种内心的控制能力是一个人德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便是观德的缘由。

当前中西体育文化发展存在困境,如:西方体育过度竞技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怀,过度商业化导致体育道德异化;中国体育文化自信丧失,养生传统被忽视。因此,提出中西体育文化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发展趋势。西方体育项目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规则下的公平,与之契合的是中华射艺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符合当代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羽毛球、射艺课程的立德树人与思政课程搭桥、融合时代育人的主流形式,学校课程教育与身体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西体育课程项目的错位育人功能有利于追寻内隐于体育课程项目的基本规律,推动身体教育的发展趋势。

2.3 互补与融合

互补结构的育人方式构成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想结构的宏观认识,“射”作为军事战争转化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乃至上升到更高的哲学、教育层面,是对射箭活动意义的放大化。从射艺中“儒”的内涵和特质,射艺规范仪态形成“身体教养”理念作为育人的着力点。羽毛球以西方哲学思想为基础,其育人着力点落于外在与观念指导,有针对性的干涉行为机制。一个是尚文体育思想,一个是尚力体育思想,在当代思政课程教育中二者缺一不可。

无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中国本土化的传统体育,各类课程对人格塑造及全人教育路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西方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德育价值并不存在矛盾与冲突,需充分把握体育课程育人的内涵与价值意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发挥中西体育德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中西方体育课程相互融合各自缺乏的重要元素,相互排斥各自糟粕进而在传承性、健身性、张扬性、竞争性、多元性与科学性等多方面达到契合。中西体育的融合是宏观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文化无地域的基本特点。

3 结束语

中华射艺与羽毛球是当前校园体育中受欢迎度较高的两项,教育价值显著。从文化性质上来说,射艺与羽毛球是异质文化,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二者皆是当前体育课程思政项目推广的缩影,正在朝着大规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射艺表现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仁、义、礼、智、信”“和谐”“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内聚、含蓄与自律;羽毛球运动是以开放、勇敢、竞争、自由、平等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文化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中西羽毛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羽毛球
打羽毛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飞行的羽毛球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