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思考

2022-05-21 11:41余守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摘 要: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品格、理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及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任务等决定,对此重视有助于理论工作者明确责任担当、理论工作增强现实关怀,助力党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因此,必须明确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在坚定理论自信、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理论阐释、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适应性,推动理论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及加强理论认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环节的责任,并通过引导自我认知、搭建参与平台和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实现责任的实际履行。

关键词:理论工作者;理论队伍;意识形态责任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1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2-0076-05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指实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教育、宣传等工作的学者,他们理论素养扎实、政治立场坚定、学术视野开阔、现实关怀强烈,能够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作出贡献。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获得越来越多的精神认同,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作用的发挥,得益于日益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也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理论队伍。但在新形势下,“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确实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部分理论工作者“确实存在着‘滞后’与‘失语’”[1],这种困境需要高度正视并有效扭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作为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路径提出,这就要求重视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推动其意识形态责任的切实履行。

一、探究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逻辑基础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任务的达成,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主动担当。探究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缘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品格、理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及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任务。

1.马克思主义的品格及理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品格的彰显,需要理论工作者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以卓有成效的理论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这就为探究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提供理论依据。

因为认识到“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后,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坚持将之与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并加强理论武装,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鲜明彰显。这就决定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从来不只为“向‘学术’届吐露”,深化理论学习研究并将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实现经由群众掌握后向物质力量的转化,才能真正为改变人民命运、寻求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提供精神指引。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品格决定,理论工作者肩负重要责任,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密切联系斗争实践,深化理论工作的成效。

从社会结构体系看,“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3]。因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阶层”的积极活动,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及人民很容易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濡染中沦为“意识形态俘虏”,这显然不利于阶级意识的觉醒及其“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有力戳穿了资产阶级精心编织的谎言,与传统意识形态彻底决裂,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有了科学理论指导。自创立后,在无产阶级政党及理论工作者的积极运作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理论体系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与人民群众的深度结合,推动精神和力量的极大凝聚,理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充分体现。

2.理论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由“从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工作者群体组成”[4]。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无疑是中坚力量,为探究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提供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体系发展和大众认同的战略举措。从内容和任务看,包括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思想教育及安全建设等。这些环节密不可分,互相支撑,共同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其中,通过开展理论研究,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创新发展,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理论武器的“铸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阐释,实现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武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关系到理论武器的掌握及由此实现的向物质力量的转化;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营造主流意识形态氛围,实现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积极引领,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領力,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目标最终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大幕的相继拉开,理论工作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并与党的领导集体、广大人民积极互动,与意识形态工作各条战线通力合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保障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牢牢掌握。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态度立场、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将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从而对宣传教育的广度、理论斗争的力度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产生影响。

3.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任务的达成,要求重视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不断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这就为探究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提供实践基础。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世界范围而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敌对势力伺机展开的思想渗透等,使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始终存在并有升级之势;互联网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角色不断加强,不同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性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形势更加复杂,使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挑战加剧。就国内形势而言,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凸显,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加上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的全面开启,广大民众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有所减弱。

面对严峻挑战,应对举措必须全面、坚决、有力。重中之重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实现“两个巩固”任务的顺利达成。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5]以理论队伍的主动担当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并积极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发声,有效扭转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被边缘化的趋势,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不断深化拓展。

二、重视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现实意义

重视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有助于理论工作者明确责任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同时,这也是增强理论工作的现实关怀、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

1.明确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一方面,系统掌握其真谛并不容易,需要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立场信仰和卓越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能僵化,需要在新形势的应对和新问题的解决中与时俱进。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6]为充分发挥其行动指南作用,必须根据时代、实践和认识的新变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突出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就是要在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地位和严峻挑战的正视中,强化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督促其认真学习,加强经典研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提升“看家本领”;督促其坚定立场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标杆;督促其主动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营造意识形态的良好氛围;督促其深入实践,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理论联系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真学、真信、真懂达成真用,发挥出这支队伍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增强新时代理论工作的现实关怀

新时代的理论工作必须增强现实关怀,注意以马克思主义现实阐释力的提升实现其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习近平曾對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7]。这就明确了新时代的理论工作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为主要任务,但不能就理论谈理论,必须在紧密联系实际中积极贡献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方案。突出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有助于以其主观认识和工作实效的提升,凸显理论工作的战略地位,积极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工作开展中强化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着力于思想与实际问题的共同解决;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点,为其指导地位的不断巩固提供事实依据;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积极关照现实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诉求,也成为推进新时代理论工作的迫切需要。

3.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工作坚定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而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也要求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领导。督促理论工作者明确社会地位和使命任务,自觉站稳政治立场,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宣传,为实现“两个巩固”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重视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把理论学术研究与教育服务人民结合起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同时,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落实在理论工作的开展中,也要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要求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正确主张向群众自觉行动的转变;要求加强与其他战线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合作,实现积极因素的调动,以此保障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

三、明确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具体内容

理论工作者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承担重要责任。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才能以理论自信的坚定、理论发展的推动、理论阐释的深化和理论认同的加强,实现理论工作者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的积极作为。

1.坚定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一课题做出“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准确回答,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关联。这就要求坚定理论自信,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理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宣传为本职,必须首先坚定理论自信,加强理论指导。理论自信是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始终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行动指南的自信,是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自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伟大事业”排除干扰始终前进的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可以让理论工作者心无旁骛开展工作,成为普通党员群众坚定信念、增强定力的标杆。同时,经由理论自信而达成的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将提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最大底气。

2.推动理论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不会自发产生于工人运动中,这就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及理论工作者的自觉建构,并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体系的不断丰富。加强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为在新时代赢得主动和胜利,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9]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达到历史新高度的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更应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自觉将理论研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推动以实践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创新。也因为视野开阔、问题导向突出,他们重视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解答,捕捉广大人民急切改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诉求,提供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

3.深化理论阐释,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性、理论体系的严谨性,更在于其开放性特质,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使现实问题和人民需求得到积极回应。进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新时代,更需要理论工作者深化理论阐释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适应性,巩固其指导地位。

深化理论阐释,有助于党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准确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时代重大课题解决中适应性的不断提升。当然理论阐释绝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文本解读,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面向实践的情怀及不断开拓的视野。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的主动担当,以理论阐释的不断深化提供指导新认识、新实践的思想武器。同时,理论工作者必须结合新时代人们认识思维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予以创新性转化,使其更具时代气息、更符合中国人民的接受特点。在理论阐释的不断深化中,马克思主义从书斋走进生活,从文本符号变为行动指南,时代适应性显著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立场更加坚定。

4.加强理论认同,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考虑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出现的不同程度弱化,必须以理论工作者的主动担当加强理论认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0],实现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和团结奋斗。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拉近其与寻常百姓的距离,这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积极作为。一方面,理论研究者的身份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了解其生成逻辑及必须传播到百姓中去的理论诉求。在此基础上,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拓展传播载体和通道,加强理论武装。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生活工作在一起,理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和思想动态能够深刻洞察,也熟悉其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这就为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指导。再者,从职业分布看,理论工作者中的绝大多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掌握着课堂、讲坛等阵地,这就为开展创新理论的集中宣讲与经常性教育提供极大便利。因此,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必须积极履行使命,以正面宣传的加强、思想理论空间的净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入脑入心,实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基础的不断夯实。

四、推动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实际履行

明确内容是履行责任的前提。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路径,推动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实际履行,引导理论工作者“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11]

1.引导理论工作者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

主要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理论工作者容易存在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好夸夸其谈等局限性。马克思曾告诫,不能像莫斯特先生那樣成为职业文人,因为他们放弃了劳动,放弃了与实践的结合,结果只能落入“革命空谈”,制造出“理论上的灾难”。这一局限性往往与理论工作开展的方式、环境有关,当然也与主观认识不无关系。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精神支撑作用的发挥,需要理论工作者发挥优势,充分关照实践。加强自我认知引导,让理论工作者认清特殊的工作方式及有可能带来的局限性,从而端正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的态度。具体而言,引导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融入新时代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避免用经典作家观点剪裁现实生活而陷入理论空谈。尤其坚持与“寻常百姓”同甘共苦,避免片面放大自身的理论优势而导致高高在上。同时,引导理论工作者直面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避免潜心于书斋式研究而造成舆论斗争的无力,以此实现其意识形态责任的主动担当。

2.搭建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的有效平台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应强化主体责任,将理论讲授与现场教学、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对理论工作者的主流意识形态武装,夯实理论素养,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同时,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从意识形态工作实际出发,掌握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思想教育等环节工作的主动权。这就需要强化理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12]。一方面,引导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学术思考与群众实践、解决思想困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增强开展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另一方面,提高理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眼于新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主体思想认识的新特点、着眼于工作载体的更新,探索更加多元、更具实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主动跟上新时代要求,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责任的履行也就有了动力。

3.加强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的理论队伍建设

新时代加强理论队伍建设,首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党性原则,强化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服务大局意识,对其社会地位、工作方式和劳动成果予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同时,注意加强思想引导,调动各领域、各学科、各类型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凝聚队伍的整体合力。其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新型智库建设,落实“双百”方针,正确对待学术问题争论并及时化解认识分歧,开出意识形态责任清单,保障理论队伍的同向发力。此外,尤其要注意关心理论工作者的生活,激发队伍的工作活力。列宁曾要求要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专家,这样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新时代落实理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责任,必须努力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制定公正合理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遵循理论工作的特点规律改革教育科技文化体制,去除不必要的干扰、赋予更大的学术空间,使理论队伍的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 韩喜平“中国梦”与理论工作者的使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44-5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4] 余守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及其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106-109.

[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

[7][11] 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8][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1).

[10][12]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