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山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5-22 17:02张蔚鸿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现状问题

张蔚鸿

摘 要 重庆是蔬菜消费大市,必须确保蔬菜常年均衡稳定供给。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生产,可有效保障夏秋季节蔬菜供给。总结重庆蔬菜发展现状特别是高山蔬菜生产现状,目前重庆高山蔬菜生产主要布局于“两山”地区,年产高山蔬菜超100万t,有效填补了市场缺口,为解决全市秋菜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主要存在生产基础设施总体薄弱、高山蔬菜商品率总体较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大等问题,重点针对“补短强弱”,提出了加快发展重庆高山蔬菜的对策建议:补布局短板,强规划引导;补设施短板,强基础建设;补产品短板,强结构调整;补科技短板,强研发创新;补品牌短板,强绿色发展;补效益短板,强风险保障。

關键词 高山蔬菜;现状;问题;对策;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07

蔬菜是民生基础产业,是重庆农业的一大支柱。重庆市高度重视“蔬菜民生”,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加大政策和项目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重点蔬菜基地建设和早期蔬菜基地改造升级,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地产蔬菜自给率加快提高,供给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安全稳中有升,价格运行平稳合理。地产蔬菜不仅在数量上有效保障了全市供给,而且总体保持了质优价稳;不仅保障了市内供给,而且部分品种实现了外销;不仅满足了市民消费需求,而且走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好路子。202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9.1万hm2,总产量2 184万t,蔬菜自给水平位居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菜价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保障自给的同时,还销往国内外市场100多万t;蔬菜年总产值超400亿元,种菜收入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超15%,“卖菜难”“买菜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基本扭转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三峡工程库区蓄水带来的成熟蔬菜基地减少、蔬菜供给不足的局面。但是,各季蔬菜产量不均、夏秋之交低海拔蔬菜产区品类收窄等问题多年存在,加之重庆常年高温伏旱,严重影响低海拔种植带6、7月份接茬布局,致使夏秋之交大宗消费品种产出减少。尽管近些年加强了科技应用和设施配套,补充和调节了市场余缺,但要从根本上改善全市秋季蔬菜供给,还得依靠高山产区支撑。重庆“两山”地区(武陵山、秦巴山)生态环境优越,绿色优质生产基础好,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高山蔬菜种植成为山区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是站在市场需求角度,还是站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两山”地区农户收入等角度,都应高水平发展高山蔬菜。

1  发展现状

高山蔬菜产业带是重庆构建蔬菜保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高山蔬菜生产主要布局于“两山”地区,这是我国夏秋蔬菜的优势产区之一,年产高山蔬菜超100万t,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周边地区秋季蔬菜供给的重要支撑基地,有效填补了市场缺口,为解决全市秋菜供给“淡季不淡”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稳定重庆菜价并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发展高山蔬菜成为“两山”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大抓手,让许多农户在家门口富起来。“两山”地区凭借高山蔬菜绿色、优质、错季上市的优势,通过多年努力,走出了一条“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技化、产品品牌化、营销专业化”的高山蔬菜发展之路。武隆区已建成全市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联合重庆市农科院成立了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在新品种试种示范、栽培管理技术创新等环节走在了我国高山蔬菜领域前列,为重庆市“两山”地区乃至我国南方高海拔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提供了借鉴经验,武隆、黔江、巫溪等地的成批蔬菜走入了韩国、香港等市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年,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超670 kg,自给率居我国各大城市前列。地产蔬菜在有效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还存在基地产出品种雷同、大宗产品比重大、引领消费不力的问题,还存在季节、品种、区域供给不平衡和生产供给跟不上需求变化的问题。作为蔬菜消费大市,抓好结构调整,着力解决产出结构失衡问题仍是发展蔬菜生产的一条主线和常年性工作重点。站在季节平衡角度,需要发挥重庆地理自然条件优势,突出抓好高山蔬菜生产,增加夏秋蔬菜产量,进一步丰富8—9月散叶类蔬菜品种供给,加快实现“淡季不淡”和均衡上市目标。目前,重庆市高山蔬菜发展总体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生产基础设施总体薄弱

重庆市虽然加大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投入,但与现实的需求相比仍显薄弱,高山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总体较差、不配套,生产装备不足。2025年前,全市高山蔬菜基地尚需扩建0.67万hm2左右,还有一半以上老基地需要改造提升。

2.2  高山蔬菜商品率总体较低

因区域布局不合理、部分品种不对路、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致流通环节损失大,加之消费宣传引导不力,产品总量大但上市率总体不高,商品蔬菜占比只有60%左右,小于低海拔地区蔬菜基地。

2.3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大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同时,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个别高山蔬菜产区的无害化生产压力增大。加上个别地方对蔬菜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滥用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造成耕地和产品污染,给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压力。

3  对策建议

3.1  补布局短板,强规划引导

3.1.1  发展思路

按照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三带三级”总体布局,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引领,以增投入、建基地、配设施、调结构、强科技、严监管、做品牌、促流通等为重要抓手,逐步扩大高山蔬菜产业带的整体规模,丰富秋季产出品种,增供绿色优质产品,加快提高重庆市场的自给率和对周边省份市场的贡献率。

3.1.2  生产布局

以武隆、酉阳、巫溪等区县为重点,带动“两山”地区的石柱、彭水、黔江、丰都、城口、奉节等区县加快发展,规划避雨设施栽培面积0.13万hm2,创建高山蔬菜专业村40个。

3.1.3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生产基地4万hm2,其中武隆区1.33万hm2,酉阳县和巫溪县各达0.33万hm2以上;规模化种植面积超6.67万hm2,总产量达到160万t,8—9月对重庆主城区市场的贡献率达到2成以上。

3.2  补设施短板,强基础建设

与低海拔产区相比,高山蔬菜产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耕地整治到位差,宜机化水平不高,抗御能力总体脆弱,菜地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等问题开始呈现。因此,要加大强農惠农政策、项目、资金的统筹力度,大力推进高山蔬菜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特别是面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困境,要针对高山地区土地较集中、单体流转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基地宜机化改造和机械化耕种收,做到“能机耕、能灌排、能抗灾、能高产、能配送”,夯实生产基础,稳步提升基地产能,切实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务支出,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收益。

3.3  补产品短板,强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食物结构发生悄然变化,家庭蔬菜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人均蔬菜消费量提速较快,且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在不同季节对蔬菜品种、花色、产品档次等存在各种需求。经多年努力,重庆市基本改写了秋季缺菜历史,近年武隆区着力引导发展番茄、黄瓜、油麦菜等市场对路、单价较高的多个高山蔬菜品种,丰富了市场供给品种,也让以前主栽的莲白、大白菜、白萝卜的“三大白”栽培面积降到了60%以下。但是,就整个“两山”地区而言,部分蔬菜基地生产布局不合理、品种较单一、散叶类蔬菜偏少致“买贵”、个别品种与低海拔产区叠加出现“卖难”等问题仍未解决。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尽管在高山地区发展蔬菜可实现自然错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其自然、“种啥吃啥”,发展高山蔬菜同样面临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因此,要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规律,特别是投放的品种、花色、时点、数量等,为结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要顺应当今蔬菜消费多元化走势,提前预判和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在品种、时段、空间上实现合理“错季”,减种与低海拔地区同期重叠上市的品种,将茄果类、瓜类、豆类、散叶菜类精细蔬菜所占比例提高到50%以上,推进上市品种多元化。

3.4  补科技短板,强研发创新

近年,重庆市高山蔬菜生产虽然在种苗培育、设施试验示范、避雨栽培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实践,但在技术创新、科技生产、田间管理等环节还需加强提高。因此,要支持相关机构加大蔬菜研发力度,加强区域性蔬菜研发机构及综合试验站的研发能力建设。深化区县、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服务,着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促进高山蔬菜生产增产增效。建立市、区县重大蔬菜科技专项,推进高山蔬菜生产结构调整、品种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有关科研机构要在高山蔬菜研发领域制定系统、全面、长期的推进计划。要逐步建立市级、区县专家定向对接基地、企业、合作社、大户等机制,培养更多蔬菜技能人才、产业经纪人。要加快优质种苗创新研发,注重培育适合高山种植的品种,进一步适应机耕机收、生产管理、市场消费等需求。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推进设施精准栽培、肥水高效施用、智能化管控、产业融合拓展等相关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嫁接、避雨栽培、黑膜防草、绿色防控、循环农业、节能机播机采等一批先进、轻简、高效、适用的栽培技术。积极探索商品种苗集中供给机制,通过集中育苗并整合病虫害测报、测土配方、肥力提升等技术,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基地、到农户。要针对高山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的新情况,加快跟进对轻简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技术需求。到2025年,自主研发、筛选新优品种2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育苗场50个,年集约化供苗能力达到10亿株,新优品种及配套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

3.5  补品牌短板,强绿色发展

民以食为天,蔬菜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建设大计,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当今蔬菜消费,人们更加看重质量安全和康体功能,对绿色、营养、康体蔬菜的需求逐年增大,可以说“生态绿色”就是高山蔬菜的生命。武隆等地高山蔬菜品牌虽在市内及周边地区有些知名度,但高端产品输出不多,影响力、竞争力、市场份额有限,还需加快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及农旅融合的加快推进,不同程度影响着农村地表、大气、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蔬菜绿色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应把握好这些消费特点和走势,注重统筹规划布局,在高山蔬菜重点产区不要轻易新上城镇、工业、大型商业等项目,要划定控限区域,加大产区环境和菜地保护力度,这是与生产发展并行的长期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市县乡蔬菜产销三级检测监控体系,强化相关部门职能,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蔬菜准出制度,及时监测已建和在建蔬菜基地的土壤、大气、水质等变化情况,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安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形成从“菜园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要强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和产加销全程监控,建立和完善生产记录档案、进销记录台帐等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行为,切实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加大农药质量抽查和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力度,严控生产用药,严把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口,坚决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禁用农药和克百威、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在蔬菜生产上使用。在蔬菜主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企业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点,配备相应人员,严格质量追溯,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以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引领,支持绿色、有机、地标等中高端产品认证,在绿色生产、品质提升、品牌营销上下足功夫,做大做强武隆、巫溪、酉阳、黔江等地的高山蔬菜品牌。

3.6  补效益短板,强风险保障

目前,全市5.33多万hm2高山蔬菜不仅丰富了夏秋季市民的菜篮子,还带动了10多万农户增收。武隆高山蔬菜平均667 m2产值由10多年前的2 000元提高到5 000元左右,全区有17个村依靠生产经营高山菜而脱贫。但就“两山”地区而言,各地高山蔬菜生产水平参差不齐,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缺乏机制保障,总体效益不高。因此,要加大推进主体带动、订单生产、特产加工、市场开拓、政策保险等工作,精准推进和保障高山蔬菜发展。为调节市场供应和应对异常气候、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菜荒”,要逐步推进完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大型消费社区、蔬菜批发市场的冷储物流配套设施,有效降低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风险,减少蔬菜流通损失。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保证运菜车辆顺畅通行和放宽进入主城区的时间。当发生“卖菜难”和燃料供应紧张、油价上涨等情况时,优先保证运菜车辆加油并纳入政府燃油价格补贴范围,必要时扶持设立农产品保供应急物流团队。加快完善覆盖高山蔬菜重点产区、主要批发市场和大型终端零售市场的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主体,规范信息采集环节、标准、发布方式与范围,加强蔬菜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分析预警,通过媒体正确引导,减少对个别不成规模品种“卖菜难”的“炒作”宣传,提高产销预警的全面性、时效性和权威性,避免给菜农造成更大损失。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重庆市现状问题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