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龙圩区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浅析

2022-05-22 17:02钟火连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钟火连

摘 要 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示范推广的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浅析。指出在推广应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时,需注重稻种与鱼种选择、合理进行水稻插秧、适时投放鱼种、科学饲养、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并注重田间管控,选择最佳时间捕获鱼类、收获水稻。

关键词 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养殖;生态农业;广西梧州市龙圩区

中图分类号:S964.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40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传统水稻种植对稻田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农户收入水平不高。为了提升农户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在龙圩区建立了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以此为样板对稻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1 技术优势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纷纷开始采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提升农户收入。鱼类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一些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养分,进而提升水稻产量与质量,为农户创造更多的水稻种植效益。据研究,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技术来说,应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后,水稻产量增加了10%左右,农户收入水平提升了40%左右[1]。2)节省人力物力。水稻种植由诸多环节构成,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而在稻田养鱼后,则可利用鱼类完成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减少对人力、物力资源的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间接为农户创造经济效益。3)改善稻田生态环境。①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害虫的影响,不仅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而鱼类可捕食害虫,降低害虫对生态环境与水稻生长的破坏。②鱼类在水中穿梭时还可疏松土壤,为水稻生长提供氧气。③鱼类排放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减少化肥的使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梧州市龙圩区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应用纯生物技术代替化肥、农药,使稻谷、渔产品实现化肥、农药、重金属零残留,生产高品质有机农产品。

2 现状

梧州市龙圩区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产地之一,现有耕地面积8 000 hm2,粮食总产量5.6万t,农业总产值50.25亿元,农业人口25万人。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农业在我国各地不断兴起,梧州市龙圩区也对这一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快实施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建立了“龙圩区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研究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项目一、二期工程共流转土地21.33 hm2,三期工程共流转土地6.33 hm2,采用种植富硒稻谷、养殖田螺、禾花鱼的综合种养模式;项目获得第三届全国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二等奖”和“生态绿色奖”;2020年,基地每667 m2产900 kg富硒干稻谷、750 kg富硒田螺和125 kg富硒禾花鱼,每667 m2稻田共创造1.92万元的经济效益,纯收入达到1.12万元,实现“每亩千斤粮万元田”效益(1亩=667 m2),远远超过农户以往的收入水平。

2021年9月,成功举办2021年梧州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2020年11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庆农民丰收 品稻乡之渔”活动;基地建成以来,共有50多批次省、市、县(区)和企业调研考察团前来参观交流经验。但仍有部分当地人员缺乏对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为了进一步扩大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的普及范围,笔者对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3  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简介

3.1 稻种与鱼种选择

不同稻种与鱼种对生长环境和营养成分的需求不同,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稻种与鱼种,才能确保水稻秧苗与鱼种健康茁壮地生长,为农户创造更多收益。所以,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最佳的稻种与鱼种。1)稻种选择。由于稻田内饲养一定数量的鱼类,鱼类游动时可能对水稻造成碰撞,导致水稻根茎折断而倒伏,因此要选取根茎强壮、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稻种,如桂育9号、野香优9号、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等。2)鱼种选择。由于稻田水层仅有10 cm左右,浮游生物并不是很多,鱼苗通常以昆虫、杂草等为主要食物,因而选择食草类鱼苗较适合,如鲢、鲶、泥鳅等,具体依稻田周围的气候特点与地质条件而定。在龙圩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中,选择了禾花鱼(鲤)作为稻田鱼种,野香优9号作为水稻品种。

3.2 水稻插秧

应根据时令节气特点,采取相应的早插技术。具体来说,采用宽行与窄行相间隔的栽种方式,确保水稻秧苗的密度合理:秧苗密度过大,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秧苗密度过小,水稻产量降低。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应保持竖直并在土壤中保持一定深度,避免因鱼类游动或雨量较大而损伤秧苗。在稻田埂的两侧存在更多的营养物质,可为更多秧苗提供营养,因而可适当提高秧苗密度,以增加水稻产量,充分利用稻田作物栽插边际优势。一般来说,若选取粳稻秧苗,间距应控制在30 cm×12 cm,每667 m2稻田共计1.8萬株秧苗;若选取籼稻秧苗,间距应控制在30 cm×16 cm,每667 m2稻田共计1.4万株秧苗;若同时选取2种类型秧苗,间距应控制在30 cm×14或16 cm,每667 m2稻田共计1.4万~1.6万株秧苗[2]。

3.3 鱼种投放

水稻秧苗插栽28 d左右时,随着水稻的生长,可有效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基本达到鱼类的生长需求,可向稻田内投放适量的鱼种。鱼种投放6 d左右时,向稻田内灌水使水层达到15~30 cm的高度,以保证鱼种正常生长。同时,还要向水中倒入适量腐熟的农家肥,以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食物,每667 m2用量控制在150 kg。

鱼类不同,鱼种的投放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每667 m2稻田投放量,罗非鱼为(200±5)尾,草鱼和鲤为(100±5)尾。在正式投放前,应对鱼种进行检查,观察鱼种体格是否强壮、鳞片是否完整及是否出现病害或外伤等,以确保鱼种的成活率。此外,魚种投放前要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 min,以消除鱼种表面附着的细菌;投放时,要控制稻田水与食盐水间的温差≤3 ℃。

3.4 鱼种饲养管理

稻田鱼养殖过程中,若只以水草、浮游生物为食会影响鱼种的生长速度,降低稻田鱼产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为了保证鱼种的健康生长,通常采用“三定分段”的饲养模式,即定时、定量、定制分段投饵。一般来说,每日向稻田内投放1~2次鱼食,以8:00和15:00为宜。鱼食主要成分为嫩草、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面等,一般按照鱼总质量的2%~4%投放鱼食。投食时要仔细观察鱼种,准确了解鱼种的捕食与进食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鱼食投放频率与数量,保证鱼种健康生长[3]。在阴雨或炎热天气,可适当减少投食量,甚至可以完全停止投食。

3.5 稻田施肥

水稻生长会逐渐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对农作物的持续生长造成影响。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若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为水稻生长提供支持,会严重降低水稻产量。因此,应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施加肥料。施用肥料不仅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多养分,还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

在肥料种类方面,通常采用中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1)底肥。在水稻种植之前,尽量多施加一些底肥,降低后期追肥量,减少对鱼种的影响[4]。底肥一般有农家肥和含量为25%的三元混合肥2种,每667 m2用量农家肥为1 500 kg,三元混合肥为40 kg。2)追肥。水稻在分蘖期需要摄入更多的氮肥,一般选择尿素,每667 m2用量为15 kg。若采用根外施肥方式,应将1%的尿素与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喷洒到植株叶面上。喷药时应防止药液滴入水中,以免对鱼类造成损害。

3.6 病虫害防治

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两虫(螟虫与飞虱)和四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与稻曲病)。病虫害会导致水稻与鱼生长缓慢,使其产量降低,因而需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防治。大部分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杀虫药物会对鱼类身体造成较大损害,抑制鱼类生长,浓度过高时甚至会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5]。所以,在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下开展病虫害防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优先选择绿色生态的综合防治方法。例如,稻田中大量杂草影响水稻生长时,要采用人工除草,少用除草药物,以免对鱼类造成较大危害;使用草木灰等对鱼类危害较小的物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在稻田里设置太阳能杀虫灯,利用物理方法杀灭虫害。

若生态防治法效果不显著,不能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则要应用一些生物技术或化学药物治理。1)药物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毒性较低、治理效果较高的药物,以最大程度降低对鱼类的影响。例如,在水稻二化螟发生初期用杀螟松、敌百虫等易在稻田生态环境中消解的农药进行防治;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病害时可用75%三环唑、25%井冈霉素等。2)喷药时间。通常选择在温度适中及湿度较高的天气,但不可在降雨前喷药,以免雨水将大量药液冲刷到稻田水中。3)药物喷洒方法。①可以提高稻田水层深度,一块田分2天施药,第1天喷洒半块田,第2天喷洒另外半块田;②将田中部分水放出,并将鱼驱赶至沟池内;③将全部进排水口打开,使水保持流动,从出水口处开始喷洒药物。

3.7 田间管控

特色稻渔生态循环种养过程中,应将田间周期节点管控作为工作的重点,把握好水稻与鱼在各个气候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进行预先防控和过程管控,最大限度提升产量和收益。1)每日早晨与傍晚观察水稻与鱼类的生长情况,准确记录观察结果,以判断水稻与鱼类是否健康生长。主要内容包括鱼类是否正常进食、是否出现浮头现象,稻田周边各种设施损坏或堵塞情况,水稻生长态势和病虫害情况等。针对观察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2)稻田通常处于空旷无人的地区,且鱼类喜欢游向浅水区域,捕捞较为简单,容易发生路人私自捕鱼的情况。因此,需要在稻田适当位置做好防护措施,如放置树枝等物体对鱼类进行阻隔,防止它们游向浅水区域。

3.8 鱼类捕获与水稻收获

应注意监测稻田鱼的体重情况,达到出售要求时应及时按照“捕大保小,均衡上市”的原则进行捕捞、销售。由于捕捞时期恰好是鱼类的繁殖阶段,生长非常迅猛,不及时捕捞会超过稻田水的承载量,易导致稻田鱼死亡,使稻田鱼产量大幅下降。所以,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时,应遵循。同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选择合理的时间收获,梧州市龙圩区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

4 结语

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稻渔生态循环种养过程中,应选择优质的稻种与鱼种,制订合理的水稻插秧与鱼种投放方案,完善鱼种饲养管理,合理安排稻田施肥,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强化田间管控,及时捕捞稻田鱼。

参考文献:

[1]   李再,龚向胜,余政军,等.稻田生态种养工程稻虾蟹立体配置方法与技术[J].作物研究,2021,35(5):500-503.

[2]   曾涛,胡凤益,黄光福,等.贵州“多年生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J].中国稻米,2020,26(6):88-90.

[3]   阳华任,李忠义.广西“稻-鱼-绿肥”周年循环农业模式探索[J].作物研究,2020,34(5):480-484.

[4]   卢春玲,李丁未,王文聪,等.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10):153-154.

[5]   徐辉,张业成,胡定志,等.浅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3):103-105.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广西平南县农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