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模式的小学生养成教育

2022-05-22 03:07邓明洪 石吟菊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教育

邓明洪 石吟菊

摘要:性格是由习惯积累形成的,命运又受到性格的影响,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同时,学校方面也应注意鼓励家长参与到共育引导环节,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为小学生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共育培养环境,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培根曾说:“习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因此,学校应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呼吁家长也参与到教育学生的过程,旨在提高教育效率,让学生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是家庭和学校将德育和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孩子人生抱负的宏观育人措施。立德即树立学生优秀品德,并以德育为先,实现引导、感化、鼓励人的目标。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用适当的方法塑造、改变、发展人的原则。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小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很大,父母是子女的直接表率。

1重视家校共育,落实德育目标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教育者,孩子养成教育更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在校本化养成教育实践中,家长要以合作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以家校共育中“一家亲”项目为载体,落实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学校每一周定期邀请有教育特长的家长来学校为全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联合集团化办学关联学校开展家长沙龙活动;每学期,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各项家校共育举措,家长可介绍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德育成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家长可承担学校秩序的维护职责,抽时间护送孩子过马路,带领他们到社区参观,协助教师参与学生研学管理等,培养孩子的成人意识。

2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为父母,应一马当先,革除自己的陋习,不吵架、不撒谎、不说脏话、不看电视、不熬夜。为了能使父母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要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有问必答的学习氛围,演示如何正确地与别的孩子交朋友,通过不间断的鼓励和一点一滴的积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使孩子乐观、自信,但不任性。同时,注重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思想,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打好心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就是家庭成员平等交流的好机会。

3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共育渠道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被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和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渗透,这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班级、教师、家庭、学生五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管理,确保共育内容的统一,使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师应做信息化教育管理的主导者,将学生日常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发送到信息群,使家长能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教师也应引导家长,定期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发送到群内,这会让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更多层面的关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律精神,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帮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群内,制定主题学习内容,展示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教师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两个层面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件家务。然后,让学生将上述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上传,同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最后,根据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此确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沟通途径,通过微信、QQ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时的状态、问题和欠缺传递给家长,同时也通过信息渠道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而有效地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朝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发展,努力成长和提升,进而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和质量。

4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所面临的不是冷饮产品,而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是由智慧创造的,那么爱是由爱孕育的。在我的周围,有很多老师为学生着想的行动,打动了我的心。2002年秋,我在县城农村学校负责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弟兄俩,分别是四、五年级学生,都是我的学生,是在学校特别出名的淘气鬼。老师们很头疼。每天都有英语课,不能认真上课,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偶尔逃课。周末我抽空去家访,得知两个孩子的父母去成都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个孩子的学习,由于没有受到家人强有力的指导和良好的监督,就联系了父母。最后,孩子的妈妈放弃打工回老家照顾孩子。课余时间我给这两个兄弟分别进行英语、数学作业的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高了,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小学升初中也进入了县城重点中学。后来,都大学毕业。如今兄弟俩老大在北京一家设计公司工作,老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政府就职。我们有电话联系,看到兄弟俩有今天的前程,对老师来说是最好的感谢。当时的一幕幕往事好像昨天一样。如果没有老师和家人爱护,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结语

总之,在小學生的品德养成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与责任同等重要,二者要紧密联合在一起,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积极探寻养成教育校本化道路,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8(1).

[2]张力行.构建小学家校共育促进养成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3).

[3]郑明达.警惕父母失职、亲情缺失、教育失位: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晓云[J].半月谈,2015(21):2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