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实施研究

2022-05-22 01:14陆强 马小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

陆强 马小燕

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工综合素养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以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与全市1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重新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区域建设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新型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实操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符、教学形式与企业职工的实际生产相冲突等问题,收到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 技能大师工作室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近年,常州市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面临结构产业升级较慢、技术革新不足、职工教育滞后等多重因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劳动者技能水平跟不上岗位设置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为劳动者的再教育提供条件。

2018年10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要求在企业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职工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提升企业青年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的目标,也能最大化解决就业问题。“新型学徒制”为解决常州市当前职业教育培训短板、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路径。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常州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学校。2016年7月,根据《关于印发<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学院分别与东风农机集团、华威电子集团、新阳科技集团合作申报并被确认为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试点单位、涉及数控程序员、机修钳工、化工总控工等3个企业、共计267人。2016年10月后,试点项目陆续启动。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制定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工培养为目的、校企合作为契机、产教融合为动力,发挥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新型学徒制”培养培训体系的区域引领作用。

一、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近一年的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是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实操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实训工艺相对落后,钳工技术更新慢,职工技能提升不明显。

二是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相符。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没有很好地衔接,且教学资源匮乏,针对性差。

三是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教学形式与企业职工的实际生产相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单一且不够灵活,培训时间与职工工作时间安排重叠,教学效果欠佳。

二、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所遇问题的对策与分析

(一)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建设中的作用

技能大师是自身专业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钳工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技能的辐射和引领,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与企业共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积极发挥了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经过近六年的实践探索,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工培养为目的、校企合作为契机、技能大师为动力,搭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培训体系。

(二)制定符合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

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质量,取决于钳工课程体系是否科学、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有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建,根据实际,共同开发钳工教学资源,协同构建适应新型学徒制培养要求的钳工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是准确定位钳工专业的特点,分析职工所在企业的职业要求和岗位群。以此来确定职业及岗位群具备的钳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融入钳工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同时引进钳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及专业发展趋势等新知识,完善课程标准,丰富课程内容,提升钳工专业内涵。

教学内容以技能等级证书为导向,以職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规范操作技术,同时融入企业文化,达到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效果。

(三)创新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

对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打造“线上+线下”“知识+技能”双主体教学模式。

2022年1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投资1.6亿建设的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参与,共建专业实训场地。该基地在功能上同时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要求。不再是纯理论或纯实训教室,而是一体化教室,作为实施“知识+技能”教学模式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际生产为前提、以真实产品为目的,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

同时,探索“线上+线下”新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以教学平台为载体,将钳工教学内容数字化,以视频、音频、图文、专栏等形式进行呈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形式新颖、灵活。“线下”教学以实训教学为主,依托一体化教室,结合钳工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训项目,通过教师示范、职工实操、重点讲解、综合评价、产品检验等步骤,巩固实训效果。通过“线上”讲述服务实操,“线下”实操检验理论,达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效果。

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互补的策略,以此检验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效果。共包括职工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大师评价、企业评价、技能等级评价等。

(四)完善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区域建设机制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学校实施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针对钳工专业在“新型学徒制”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统一、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健全、参训职工流动性大、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建设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完善了政、校、企三方共建機制。

1.实施校企“双导师”制

除学校提供培训导师外,企业选拔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企业导师除补充钳工技能操作实训外,还负责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和企业认同感的提升。

2.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为了不耽误企业的生产需要,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只要达到规定学分即可完成培训任务。

3.建立校、企双奖励机制

在学校個人奖励、工作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在企业工作、进修、奖励、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并对在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钳工专业在“新型学徒制”建设经过六年的实施,在职工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使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及时传达到职工当中。

第二,完成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职工生产实际,职工技能水平达到企业生产需要,且符合职业资格等级要求。

第三,构建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双主体教学模式,以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满足职工的学习需要,提升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第四,完善钳工专业“新型学徒制”的三方协作机制,使实施过程有保障、有监督、有评价、有奖励、有实效。

参考文献

[1]董蔓;;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21年16期

[2]邹时敏;吴静;;浅析技工院校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J];职业;2016年32期

[3]何旭丹;吴志亚;;高质量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资讯;2020年30期

[4]孙梦水;崔俊荣;刘晓辉;程豪华;赵伟;;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04期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
技工院校“新型学徒制”职业培训“学员管理模拟企业员工工资制”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不足与改进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