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母亲上高山

2022-05-23 18:18徐珊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4期
关键词:纸船高山母爱

徐珊

【编者按】五月,恰逢母亲节,本期推荐五首关于母爱的诗。五首诗各有特色,有的从个人经验出发,有的以全人类的母亲为抒情对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塑造了不一样的母亲形象,歌颂了一样伟大的母爱。

母亲

雷平阳

背着母亲上高山,让她看看

她困顿了一生的地盘。真的,那只是

一块弹丸之地,在几株白杨树之间

河是小河,路是小路,屋是小屋

命是小命。我是她的小儿子,小如虚空

像一张蚂蚁的脸,承受不了最小的闪电

我们站在高山之巅,顺着天际往下看

母亲没找到她刚栽下的那些青菜

我的焦虑则布满了白杨之外的空间

没有边际的小,扩散着,像古老的时光

一次次排练的恩怨,恒久而简单

(选自《雷平阳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赏析

开篇一句“背着母亲上高山”,是作者在现实的孝顺,也是作者陪着母亲回头眺望人生,开始一次关于人生的精神检阅。母亲生活在农村一辈子,是在如“弹丸之地”里种青菜的辛苦劳作的农民,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有着人如蝼蚁的微小。微小的诗人和母亲站在高山上俯瞰低处的卑微人生时,诗人内心是焦虑的。这种焦虑一方面来自微小人生在宏大世界面前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来自内心渴望高处渴望逃离困顿的挣扎,与此同时,作者也疑惑,离开困顿之地的“白杨外的世界”也不过是个现代化的异化世界,是不是离开弹丸之地的困顿又会陷入另外一种困顿呢?可是,谁又愿意留在此地,反复枯燥地演练这“没有边际的小”呢?

“困顿”“承受”“焦虑”“恒久”,这些布满全诗的词,既来自诗人关怀现实的悲悯情怀,又是其对人生意义的更深远的思考,一起构筑了诗人巨大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母亲

傅天琳

在田野,母亲

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

粘满麦秸的脸庞

疲劳而鲜亮

银色夜晚的柔情

来自一座草房

我们家永远葱绿

来自母亲的灵魂

永远地开放

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来

将你围成一座村庄

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选自《傅天琳诗集》,重庆出版社2015年版)

赏析

诗的开头一般都认为诗人是从米勒的《拾穗者》联想开始,由画及人,是诗人对“母亲”形象的清晰确认和赞美,而诗的后面则是对这一勤劳而美丽的形象的具体展现。首先,诗人写了母亲的脸,是“粘满麦秸的脸庞”,仿佛一位劳动者正在田间劳作,极富画面感。母亲虽然劳作辛苦,十分疲惫,但母亲的脸庞绽放出“鲜亮”的光彩。接着,诗人笔调从田野转入家庭,虽然我们和母亲只是住在“一座草房”,但勤劳的母亲让“我们家永远葱绿”,让家干净清新,让家充满温柔和希望。母亲就是村庄,母亲就是大地,用勤奋和汗水哺育万千儿女,收获“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最后,诗的结尾一句非常精妙,诗人自诩为一粒细小的绿豆,在温柔的深厚的“母亲博大的清芬里”,生长着,壮大着,有着自由的呼吸和最美好的愿望。

全诗通篇都是麦秸、玉米、谷穗、绿豆、草房和村庄之类的意象,诗人借用这些意象,通过清新靈动的语言,充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最大崇敬和热爱。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选自《文学精读冰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于祖国母亲无限思念的抒情诗。诗人离家在外,漂泊伶仃,思念亲人,也思念祖国。这种思念之情在诗中借一只纸船流动。最开始,这只纸船“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现实如此无奈和残酷,但诗人的思念又何其热烈而汹涌,于是紧接着,诗人突发奇想,纸船“无端入梦”,带着诗人的泪、诗人的心,回到亲人身边,回到祖国怀抱。

整首诗的构思是巧妙的,诗人从孩子的视角,以折纸船这种常见的手工活动为情感出发点,让纸船成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情感载体,贯穿始终,表达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选自《舒婷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这是一首缅怀母亲的思念诗,也是一曲歌颂母爱的深情赞歌。诗人文笔细腻,情感真挚,通过几个既具有个体记忆又具有普遍经验的生活细节,刻画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诗的开头是母亲“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苍白”是因为母亲辛苦劳累,养儿育女,历经沧桑,写的是母爱的深沉;接着诗人写到母亲“鮮红的围巾”,“鲜红”和“苍白”构成鲜明的对比,是呈现母亲美丽形象的亲情色彩,也是在写母爱的温暖;再接着,诗人选取了母亲为“我”取鱼刺的生活细节,表现细腻呵护的母亲,写的是母爱的温柔。至此,一位辛苦的、深沉的、温柔的母亲形象已经完整呈现,可是诗人笔锋悲伤一转,“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母亲已然离去,自己身处巨大的悲痛。诗的最后一句可谓是诗人对母亲无限缅怀之情的郑重表达,“枯井”一词本身就含深邃之义,表达出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爱将永远深藏心底,永不改变。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浪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选自《汪国真诗歌赏析》,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赏析

这首赞美母爱、歌颂母亲的诗相比前面几首,显得比较朴实。诗的开头四句,语言比较朴素,用“溪流”和“海洋”对比,写出了母爱的宽广和深情。紧接着,诗人通过“太阳”给“露珠”光芒以及“春风”给“日子”浪漫和辉煌,相应表现出孩子在母爱沐浴中茁壮成长的人生图景。在诗人笔下,母爱是深沉和伟大的,母亲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痛苦着孩子的痛苦,而无论孩子走多远,母亲的爱都会永远陪伴。整首诗基本采用的是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饱满,写出了母爱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我特别喜欢第一首诗,特别喜欢第一句:“背着母亲上高山,让她看看她困顿了一生的地盘。”

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相对的困局,都是在自己的人生地盘困顿。只不过,有的人地盘大,有的人地盘小。如果母亲是一直在村子里劳动一生的农妇,地盘可能相对有些小;如果母亲是一位在大城市打拼的成功人士,地盘也许相对有些大。可是,在城市扎根成功和在农村耕种蔬菜,真的就是绝对的前者大后者小吗?孰大孰小,或许只有母亲自己知道吧。所以,“背着母亲上高山”,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延伸含义,那就是,每位母亲,或者说每一个人,都需要爬上高处,都需要站立他处,跳脱出自己的身份,看看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是困顿还是坚守,是小如虚空,还是小如苔米,却有意义。

猜你喜欢
纸船高山母爱
阅读母爱这本书
太阳、高山
母爱的另一面
纸船
纸船
李琪,历奇(11)
探秘“纸船承重”
纸船湖面漂
母爱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