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利于促进“双循环”

2022-05-23 22:51本刊编辑部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循环要素统一

本刊编辑部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意见》提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为何要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建设?这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否就是计划经济?针对这些问题,近期不同专家从不同视角给予了解读。

为何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观点│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意见》开篇明确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如果放到全球经济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一定的紧迫性。当前世界呈现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格局,面对外部挑战显著增加,我们必须抓紧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在变局当中把握先机,开辟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从这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作抓好,让国内大循环加快畅通,把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向好的基础巩固好,是非常重要以及关键的一步。

我们在市场体系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全面显著的进展。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市场都有发育发展,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条件。而围绕高质量发展,我们则迫切地需要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产权制度。这也是当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紧密相关。现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市场或者各地标准不一样、门槛不一样、规则不一样,造成了国内循环有很多人为障碍,企业在全国不同市场无法做到无缝衔接。这意味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以产品生产举例,在某省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在其他省份可能属于不达标,跨区域销售就会存在问题。当政策出台后,至少“赛道”信息是公开的,全国一致。意味着在本地看到的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标准要求,这种情况下产品销售才不存在障碍。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降低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国内大循环就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推动。

《意见》中强调了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其中的关键是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消除地方壁垒。就像比赛一样,不能各省自己制定规则,只有全国统一的规则下才能体现全国的优秀水平。

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环境发展差距比较大的省份,要加快在推进改革上发力。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但是市场环境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不能以发展水平不高为借口延缓市场化改革。此次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化的改革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市场环境发育不好地区的改革步伐,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改革方面的步伐将要明显加快。

“立破并举”稳定市场预期

观点│陈新光(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应该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的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在具体操作原则上,要“立破并举”稳定市场预期。一方面,要从市场健康运行底层规则着眼,《意见》提出要实行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四统一”的基础制度。这是因为产权制度是市场之基,要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准入原则是市场的天平,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基本游戏法则,要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信用是市场成长的土壤,要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四统一”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尊重。另一方面,要让要素和资源流动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要素和资源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分割等问题,《意见》提出了打造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的举措。比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等。这些举措都对补齐中国市场体系短板,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模式

观点│陆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我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取消阻碍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户籍制度的障碍要慢慢破除;二是全国范围内在有些政策上要统一,比如税收政策,除了自贸区、自贸港,其他一些地方存在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太一样的情况,有些地方通过减免税来招商引资,会导致生产要素的配置很难达到全国统一的效率最大化;三是一些市场准入的标准要统一,一定要实现全国“一张清单”,不能各自为政。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这是其他国家不可比的优势。实现国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可以更好发挥中国“大市场”的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人认为,搞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重回计划经济,这完全是误读。市场经济的普遍特征本身就包含了商品自由流通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在国内搞市场经济,一定是国内畅通大循环,商品自由流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国内大市场发展。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计划,我觉得这种议论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政府的功能。政府应该成为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但不是说完全没有政府的干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每个省每个市都有自己的监管和准入标准,这叫不叫市场经济?不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如果政府出台一些标准,把全国统一起来,正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讲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什么叫计划经济?比如本来由市场决定价格,政府去干预;生产要素本来是根据市场需求流动的,政府不让它流动,户籍制度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们正在改变它。

猜你喜欢
双循环要素统一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淝水之战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