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簋铭:创南汇袜业之先河

2022-05-23 22:51月珠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5期
关键词:火柴中华

月珠

在上海织袜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南汇的袜业也跟着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胡簋铭的贡献。

新场古镇位于沪南公路南汇段的中间,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距上海市中心约36公里。古镇上新场大街319弄321号有一座老宅,占地61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597平方米。硬山灰瓦顶,荷叶山头封火墙,格扇门窗。这座老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前后四进。一进为面阔3间临街门面房,二进客厅为7梁架,三进内宅为两层楼房,四进为杂用平房。宅后的独用石水桥,浸淫着岁月的痕迹,依然可寻。

1913年,当时的坦直人胡簋铭将安定袜厂从坦直迁址到了这座老宅,在这里招收了南汇历史上最早的女工,开创了当地女子就业的先例。胡簋铭的袜子产业,扩大到惠南和大团,袜子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如今,当游客行走在新场大街至洪福桥的北端,依然可以看到穿越岁月风霜的手动织袜机,如果愿意,还可以选购几双,当作纪念。

“象牌”丝光袜远销各地

中国针织工业的发展是从织袜开始起源的。织袜工业隶属于针织业的范畴,以前我国从未有织袜此类工业存在,那时国人穿的皆是布袜。

从1879年起,西方的针织品输入中国,受其影响,一些沿海进口商埠相继办起了针织企业。清光绪末叶,德货鹰球、麒麟等品牌汗衫裤、洋袜盛销于沿海各口岸,于是热心之士中,有起而自办工厂者。这意味着我国的织袜工业开始兴起,经外国推销到上海的手摇袜机,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织袜机,也是上海织袜手工业起步的标志。

在上海织袜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南汇的袜业也跟着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胡簋铭的贡献。胡簋铭,南汇县坦直乡胡家宅人,出身于乡绅之家。中学毕业后,因其父胡可桢在日本经商,他便东渡日本做帮办。

民国元年(1912),胡簋铭回国。当时,他从日本带回来6台手摇织袜机,在坦直集镇创办安定袜厂。1913年,胡簋铭将袜厂迁至新场镇,开始招收女工。新场离坦直不远,那时的新场经过元、明、清的铺陈,许多商人、店家在此驻扎。胡簋铭便在新场镇创办了安定袜厂,他善于经营,没几年,所产“象牌”丝光袜远销各地。

胡簋铭创办的袜厂引起了当地土绅王某的嫉妒。这个姓王的土绅以“污染水源”为由,一纸诉状告到了苏州府。胡簋铭在上法庭对质时,随身携带了取自新场镇上的一瓶河水,当庭喝光,证明无毒,使这件讼案不了了之。虽然王某没有就此罢休,多方掣肘,但安定袜厂的生产经营扩大到了新场的周边和南汇的黄路等其他地方,胡簋铭在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胡簋铭的袜子产业成为南汇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袜业生产从新场也扩散到南汇全县。当时的南汇有袜厂千余家,摇袜姑娘有的居家而织,有的走村串巷,温饱了一个个家庭。

后来,人们在回顾南汇和新场的发展历程时,发现有三个产业曾在全国独领风骚,盛极一时。第一个是产盐业,元代和明代上半期,盐业达到鼎盛,盐产量为浙西所属27个盐场之冠,盐课也是27个盐场之首。其煮盐技术之高超和质量之优异著称全国。第二个是棉布业,从明代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的几百年中,作为“衣被天下”的全国棉布生产中心,松江府的南汇地区“家家植棉、户户织布”,棉花棉布一直是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第三个就是由胡簋铭创办的织袜业。胡簋铭从日本带回手摇织袜机开始,后来使南汇小型袜厂发展到1000多家。南汇地区各乡镇、街头巷尾、村庄宅院,袜厂随处可见,机声相闻。其中以原大团、惠南、新场、黄路、三墩尤为兴盛。

一双袜子真的成就了胡簋铭的商业传奇,以此为原点,他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使新场有了电灯

20世纪20年代,新场市场兴旺,市况良好,市容整齐清洁,企业繁荣。胡簋铭的安定袜厂至1925年职工已达四五百人。

当地有“金大团、银新场”的俗语,新场不但工商业发达,富户也很多。南北新场大街与市河之间就有富户20多家,都有大街门面商铺房,后面临河建有石驳岸和石水桥码头,水陆交通方便。许多富户在河浜西岸有土地、仆人,自建木桥连通两岸住宅和菜园,这样的私家木桥有十多座。那时周浦为浦东首镇,名气比新场大,但不及新场对富人落户的吸引力。由于繁荣,据传有人想在新场设立电灯公司。工商界人士一致认为,电气化事业是地方事业,应由新场人自己来办。

1925年初,胡簋铭担任新场工商业联合会会长一职,接受工商界人士的建议,迅速召集全镇绅士及工商界人士开会讨论,经讨论商议和测算,初步以25支光(瓦)电灯500盏的规模建设成立昌华电灯(电气)公司,集资12000元,以每股100元共120股让大家入股,会上当场认完股份。

胡簋铭非常高兴,马上行动,首先向县政府备案。得知必须附上新场镇地图,然而新场从未有完整的地图,查了南汇县志,也查找不到,只能自己测绘。胡簋铭借了“平板仪”等测绘工具,从安定袜厂挑选了四五人,持标杆、拉皮尺,走遍了新场全镇街道和每家每户,花了一个星期时间终于制出了蓝图。县政府备案成功后,他才向认购的股东收取股份款项。

哪料会上认股的大部分富商出资不爽快,很多股东只出资认股的十分之一资金。当时正值安定袜厂兴旺全盛时期,胡簋铭就先用织袜厂的资金垫付,购了工厂的地基,赊账建筑材料,也定購了引擎(发动机)、发电机组,培训机工、电工,到端午节前,胜利开光供电,至此新场有了电灯。

当时胡鼎茂瓷茶店店主之子结婚,婚筵现场装了150盏临时电灯,场面壮观,股东们大都在场,都很自豪。胡簋铭之举受到了大家赞许,他感到非常欣慰,觉得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很有益的事。

可是一个月后问题来了,发出的电不够使用,需要扩充发电规模。股东们开会决定追加投资8000元,再购5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和相配发电机组。但商议的增股投资,变成徒有其说,出资者寥寥,最后还是胡簋铭一个人来承担。

胡簋铭在新场民望大涨的同时,也受到了富豪们的妒忌。其中一个钱庄老板带头向安定袜厂发难,串通了16家与袜厂有往来的钱庄,停止对袜厂的放款,使袜厂至1927底资金链断裂,不能运转,被迫关闭。

参与建设中华火柴厂

20世纪初安全火柴开始在中国推广使用,随着人们对火柴的方便、安全特点了解而接受使用,中国火柴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旅日上海华侨在日本神户开设的合昌商号是日本安全火柴“月兔牌”“双猫牌”的生产商和中国市场销售商。看到中国市场的前景,1919年冬季,合昌商号在旅日华侨中集股设立中华火柴公司,预备建厂于上海。合昌商号决定将神户的火柴厂机器设备全部迁往上海中华火柴公司。

当时胡簋铭正在日本神户(他父亲胡可桢生前在日本神户合昌商号任职)办事。合昌商号店主见到胡簋铭,即推荐给中华火柴公司董事会,邀请他参加火柴厂的筹备。

中华火柴公司董事会接受胡簋铭建议,先注册无限公司,取得政府合法登记,再以扩大生产规模为理由变更为有限公司,可节省审核时间。工厂选址原设想建在上海浦东沿黄浦港边,胡簋铭建议设在周浦,因为地价要便宜好几成,而且工人工资要比上海便宜不少。另外,胡簋铭还建议在周浦办工厂、修道路,能拓宽镇上居民的就业渠道,这些建议最后都被采纳。

1920年5月,中华火柴公司顺利开工生产,产品经检测质量全部合格,每天可生产120箱火柴,全厂欢欣鼓舞。五月初五端午节,产品全面进入上海市场,中华火柴厂的“月兔牌”“钓鱼牌”“美丽牌”火柴名声一炮打响,产品质量不亚于日本进口火柴。

1926年,胡簋铭因忙于新场安定袜厂关闭事宜辞去了火柴厂经理职务。1930年,中华火柴公司董事会又请胡簋铭回火柴公司工作,任周浦中华火柴厂厂长,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驻周浦的宪兵得知胡簋铭懂得日语,在地方有一定名望,逼迫他出任周浦维持会长。胡簋铭誓不当汉奸,悄然出走,隐居在定海为僧,艰苦度日,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才由其子迎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胡簋铭历任政协南汇县委员会委员。1975年2月,他无疾而终,享年83岁。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火柴中华
中华龙
爱我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火柴变变变2
火柴变变变
巧移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