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创新强链

2022-05-23 23:12谢云凤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业纺织设备

谢云凤

为了掌握生存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掌握核心科技,走科技创新之路,实现强链、固链、兴链。

产业链是否有韧性,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固然与其体量和规模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是否具备补齐短板、积极求变的能力。

以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其产业的垂直供应链特点十分突出,除了原材料供应、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生产、品牌服装管理等之外,还包括纺织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制造。当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都各在其位、各守其职、同频共振时,产业链便能提高整个链条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些年,不少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推出自主品牌并向行业高端迈进,在这些品牌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产业链上的机械设备企业的鼎力支持。连云港如年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年实业)便是纺织机械设备企业中的一员,它的发展历程正是传统纺织服装机械行业发展的缩影。

作为国内纺织机械后整理设备的供应商,如年实业在总经理张昊的带领下深耕行业十余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竞争优势与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对手,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0%以上,销量在国内纺织后整理板块位列前三。谈及发展秘诀,张昊说:“抓住核心环节补链强链,补齐突出短板,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用技术改进设备

作为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年实业成立时间不长,实力却超越了很多同类企业。短时间内在行业内强势崛起,站稳脚跟,创造不俗的业绩,如年实业的发展蝶变离不开总经理张昊的精心谋划和创新引领。

2010年,张昊从法国尼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连云港。在父亲的鼓励下,张昊开始创业,连云港如年实业有限公司由此而建立。一开始,如年实业由外聘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张昊只负责外贸部的业务。父亲如此安排,是因为考虑到张昊刚毕业,缺乏职场经验,想让他先在工人岗积累经验。

张昊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能力突出,勤学苦干。2012年,如年实业获得了来自泰国客商150万元的成交额,成为产品走出国门的标志,张昊也因此赢得了父亲的认可和信任。2013年11月,张昊正式接班,担任如年实业总经理。

当时,由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纺织企业,对于刚起步的如年实业无疑是浇了一瓢冷水。开弓没有回头箭,刚踏上创业路,岂能无功而返。经过深思熟虑,张昊决定加强纺织机械后整理设备的生产和研发,闯出自己“小而特、小而精”的发展路子。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张昊经常去意大利考察当地的纺织服装产业,不仅了解到国内与发达国家在服装面料上的差距,而且发现国外的机械设备更注重细节和外观,但是国内的设备普遍比较粗放,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纺织后整理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提高纺织产品的品质,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越高,我们产品的重要性占比也就越大。行业在变,思路也在变,关键就在于创新技术,改进设备。”张昊说,为了掌握生存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掌握核心科技,走科技创新之路,实现强链、固链、兴链。

说干就干,张昊积极走访纺织企业,调研纺织后整理设备在使用中的不足。在发现市场上的设备不能满足客户使用需求、且压花设备尚有创新空间时,张昊决定开发研制新产品来抢占市场。半年后,如年实业的新产品油加热烫光机问鼎市场,属于国内首创,以其特大辊体、烫光效率更高、穿透力更强的全新结构特点被评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产品,浙江真爱集团、苏州金昌集团等纷纷订货。

“新型烫光机售价40万元一台,持续三年多火爆市场,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为纺织企业每年节省电费20多万元,提高生产效率近30%,实现了双方共赢,深受用户好评。”张昊说。油加热烫光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此,如年实业走出困境,逆势昂扬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用人才助推发展

产品好,要靠过硬的技术支撑,而技术研发靠的是人才,“借智”高校院所是张昊走技术创新道路的人才强鏈之举。

“小企业想要体现后发优势,必须追求原创精神,研发出原创的特色产品。”张昊说。如年实业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建立了校企联盟,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动成为其实验、实习基地。

2015年,如年实业与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合作建设江苏省纺织后整理设备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家学者做技术带头人,依托高校的师资力量对工程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开阔研发人员的视野,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建设成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专业研发队伍。

作为企业创新项目的负责人,张昊亲自领导,从事技术、产品研发工作,在产品研发上取得较大突破,成功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多项高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他主持研发的立体压花机采用钢制花模加热压力成型,不需印花颜料,花型丰富,凹凸感强,环保低碳,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我们每年投入占销售收入4%以上的研发费用,致力于节能型智能纺织后整理装备的研制开发。目前企业共有授权专利66件,其中发明专利近10件,实现技术进步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客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张昊说。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的RN420QA燃气烫光机和RN336起毛机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人才强链和技术创新,如年实业不断推陈出新,已形成烫剪、烫光、起毛、刷毛、压花5大系列30余种产品,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额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多次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高成长型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用服务深耕市场

如年实业从外贸起步,国外市场主要分布在印度、埃及、土耳其、越南等国。后疫情时代,张昊把重心放在了国内市场。目前,如年实业的十几个办事处分布在苏州、无锡、常州、义乌、慈溪、沭阳等地,有19个业务员在各地努力推广产品,以“保姆式服务”吸引客户,致力于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我们的业务员懂设备、懂工艺,定期上门给客户产品提供免费的保养修护,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在国内同行业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张昊说,专业细致的服务也是如年实业的优势之一,有效增加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黏性。

在营销活动中,张昊努力将如年实业塑造成为纺织传统行业中的朝阳企业形象,所有产品以为客户减负、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研发方向。

“我们会主动发现客户的需求,然后研发出新产品提供给客户,而不是等着客户来找我们要产品。”张昊说,要引导市场、开发产品,增加客户的需求,掌握主动权,才能使企业获得发展机会。

在这个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如年实业不断有新产品推向市场。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趋势,如年实业积极推动产品更新升级。

如年实业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环保节能烫光机,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每台每年节电费用超过20万元,在先期营销宣传到位、积极推广试用的情况下,用户很快就接受了该产品,已累计销售超过2000台,每年为国家降低电耗费用近4亿元。凭借纺织后整理设备的“专、特、精、新”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如年实业跻身于国内纺织后整理设备专业生产厂家的前列。

得益于人才优势、创新强链和优质的服务,如年实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行业翘楚,年产各类先进设备近2000台套,在纺织印染行业赢得了很大的市场占有率,烫光机类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未来,如年实业将着重发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研发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新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推出能有效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方案和装备,计划通过3~5年时间,实现销售过10亿元、利润过亿元,最终登陆资本市场。

猜你喜欢
实业纺织设备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调试新设备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