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2022-05-23 23:58王光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王光福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这一课程提出了以下要求,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时的总体脉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传承其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将教育改革新目标作为教学指导标准,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定更为凝练的教学立意,明确历史教学线索,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深度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深度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改善原本的教学形式,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知识中的内涵,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系统。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事实证明,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讲解时,开展深度教学,不仅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满足了当代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渗透唯物史观,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影响、历史地位,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唯物史观,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历史学科的价值[2]。

如在评价斯大林模式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斯大林模式主要是在后期,在评价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偏向于负面,特别是有的学生将其与其他模式对比时,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在學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而不是站在当前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从斯大林时代来看,斯大林模式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在当时确保了苏维埃政权的稳定。后期发展过程中弊端日益突出,没有得到解决才出现了后续一系列问题,以此帮助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历史交流平台,结合每单元的历史知识设置讨论专区,创新设计多个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高中历史教师也可在平台上设置问题专区,让学生及时反馈历史学习中的问题,组织班级学生围绕历史学习问题进行探讨,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绘制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补充细节部分,并和学生探讨历史事件的定义,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高中历史教师可设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与整理对应的政治、经济和外国列强压迫等因素,主动和学生讨论不同看法与观点,加深学生对国共合作抗日知识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师还可绘制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敌后战场抗战和东方主战场等具体内容,和学生共同讨论局部抗日与全面抗日的具体表现等,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也可播放抗日期间中经典战役的影片,如台儿庄战役或百团大战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对国家及人民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加深对抗日战争的印象。优化整合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历史现象。

三、运用对比分析开展深度教学

比如,教师在讲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这一内容时,涉及到了欧盟的建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知识,虽然说这两个历史事件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但是其建立的原因以及最终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展开对比与分析,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总结两个历史事件所包含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所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点有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够帮助学生懂得从微观以及宏观这两个视角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从传承与变化这两个维度来真正地认识到历史事件所包含的相关问题,促使学生的时空观念获得有效的发展。

四、设置有效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深度学习背景下,问题的设置应强调学生的思维延展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思维拓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开放性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在介绍朝鲜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强调要维护联合国多边主义,而朝鲜战争中美国组建了以其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否是正义的呢?朝鲜战争是否应该发生呢?我们是否应该参战呢?”这些问题的设置都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有关系,一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广泛思考并提出了新的思辨课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会有人冻死?不给发衣服吗?”这些问题都代表了学生的实际思想。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各自说明观点。如“是否应该参战”讨论得比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现在的眼光看待事情发展的走向;在讨论“为什么会有人冻死?不给发衣服吗?”时,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史料等方式让学生从天气、生产力、战争紧迫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伟大的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引导整个内容的学习并进行拓展,而学生的有些问题则代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不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持续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并丰富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把握,最终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

结束语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推动历史学科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霞.开展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0(51):63-64.

[2]季建红.基于深度学习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建设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16):63-64.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