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究

2022-05-23 01:26赵萝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赵萝情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效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还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聚焦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关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借助阅读教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阅读教学的内涵,学生可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阅读教学反思,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改的精神,重视阅读教学,创新和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方案,使得阅读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最终促使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科学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符合新课程标准设计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阅读目标,确保三个阅读目标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例如,在《匆匆》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将“三个维度的阅读目标”结合起来,将知识与技能层面目标设定为:理解课文中的“跨过”“溜走”等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据此展开联想,体会时光匆匆、悄无声息的流逝。如此一来,真正将“三个层面阅读目标”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实现了能力层面的目标,最终在学习中明确了时间的宝贵,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2]。

其次,指向学情设计目标。新课改下确定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坚持这一原则,精准把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思维发展能力等,制定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阅读目标。否则,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阅读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过低,都会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将阅读目标设定为“認知并学会生字、能够精准说出偏旁部首、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文章的大意”等,这些目标设计的难度比较低,难以达到既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最后,阅读目标要清晰具体。以往,教师设计的阅读目标常常是一个粗略的框架,如理解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等。这些阅读目标具有极强的概括性,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基于此,为了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将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细化,确保其能够清晰地体现出目标分层、具体的操作方法、具体的教学目标实施等。例如,在“匆匆”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对阅读目标进行了细化,设定为:“精准认读和拼写:蒸融、空虚、凝然、赤裸裸、挪移等词汇;以此为切入点,体会文章的语言技巧;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珍惜时间、伤感时光匆匆的情感。”

二、营造阅读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阅读内容

对于学习活动来讲,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够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基础知识和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实施阅读教学,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营造阅读教学的情境。既可以通过音乐背景的渲染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通过美轮美奂的视频展示来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能够深入阅读。

例如,在阅读《桂花雨》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阅读的兴趣,那么教师就需要研究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兴趣和阅读进行结合,为学生上一节生动形象的阅读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金秋时节细雨纷纷、桂花在雨中纷纷扬扬下落的场景。轻柔的音乐,金黄的桂花,仿佛一阵又一阵桂花的香气萦绕在学生的四周。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美轮美奂的场景也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就像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之中,迎着细雨闻着桂花香气一样。特定的情境氛围,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感悟,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个特定的场景之中。

三、组建学习小组,发展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以后,教师还需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能力、语文基础等角度进行合理分组,做到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这样才能提升小组合作的效果。

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可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优化课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分配,使其形成异质学习小组;接着,教师给学生布置文本初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梳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将不认识的字词批注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和讨论:(1)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2)为什么草地会变成金色?(3)标题“金色的草地”在文本中还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学生围绕这些重要任务展开探索,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可以提出全新的思考角度。

在完成讨论以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小组间互相质疑与补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

结束语

总之,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丰富和拓展阅读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多角度选择阅读教学方法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91.

[2]孙丽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56.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