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阅读盛筵,成为高级读者

2022-05-23 02:44龚纯刚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阅读作文

龚纯刚

摘要:考场作文的评价体系中,内容与结构是根基。内容充实之与否,结构经营之有无,是一篇考场作文是否优秀的关键考量。在应试日趋标准化的当下,评判者的标准也似乎愈加严苛。但无论如何,好的文章总能显出其珠玉本色,充实的内容即为珠玉之质,完整的结构即为曼妙之形。那么,如何做到这质与形的有机结合呢?当然离不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汇,更能提供精神和思想上的养料,这些便是考场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同时,优秀的作家作品还能为学生提供谋篇布局上的直观借鉴。本文试图从师生双方的角度,分析阅读与作文的相互影响,以期对阅读和作文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阅读; 作文;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理易懂,只是这读书与下笔之间如何有效衔接?读了就能下笔吗?下笔就能有好的文字出来吗?此等疑惑,古已有之。在浮躁而碎片化的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且不说通过阅读提升涵养,经世致用,单论将阅读所得作用于考场作文业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题。但山之高远亦不能阻挡攀登的步伐,对阅读与写作如何融合问题的思考,语文老师需思量并践行之。

一、语文老师能做什么

在长达三年甚至更久的师生共处中,一个对阅读有体悟的语文老师势必会通过自己的课堂或日常的瞬间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影响。而语文老师的阅读造诣和阅读偏好甚至会浸润某些聪慧的心灵。所以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不断审视自己的阅读实际对于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一是审视自己的阅读兴趣——关于作家、作品的偏爱,古典抑或现代、西方或者东方的热衷等等;二是审视自己的审美情趣——主要关于艺术和自然;三是审视自己的影响力——自己热衷的作家作品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怎样一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传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首先,语文老师应审视自己的阅读兴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兴趣的落脚点在哪里。本科阶段学习到的文学史、文艺概论、美学等知识足以打造一个兴趣的基础,兴趣点的分布甚至非常广。比如西方文学中的各种流派,不同民族文学间的风格迥异,文学大师经典作品的欣赏与解读等等。但仅有知识基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阅读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兴趣点,使自我确认的兴趣真正落到具体的作品上,并从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思想的洗礼和审美的愉悦,这样才能将阅读所得结晶为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进而作用于自己的课堂表达甚至日常谈吐,亦即通过自己的课堂或日常的瞬间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恰恰是语文老师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审美上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技巧、热情、幽默、渊博的力量在学生心灵上留下印记,也就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了启发,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源泉。读了《荷马史诗》,阿基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耳、普罗米修斯等西方神话英雄的故事及其精神特质便可娓娓道来;读了《羊脂球》,莫泊桑作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价值便可见一斑;读了《老人与海》,便深知普遍的怯懦之外,人类仍有本质上的勇敢;读了《日瓦戈医生》,或能窥见人性的伟大与永恒。读雨果,当知何为悲悯与宽恕以及人道主义的无比正确;读巴尔扎克,则会发现丑陋而阴暗的现实世界为什么仍值得生存下去;读聂鲁达,会欣赏到一种神秘的诗意,它是如此热烈而美丽;读泰戈尔,会体会到爱的甜蜜与希望的永恒。这些只是阅读世界的冰山一角,但足以为我们的阅读打开兴趣的门扉,至于那通往远方的阅读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恐怕穷尽一生也走不到头,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言,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所以,作为语文老师甚而一定意义上作为阅读的播种者,对自身阅读兴趣的审视当仁不让。

其次,语文老师应审视自己的审美情趣。一是关于艺术,一是关于自然。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诗云:我和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以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对艺术和自然的真情表白,又或者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类灵魂在审美上的告白。语文教育核心之一即为审美,语文老师的审美情趣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长远的。《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弟子探讨人生理想,与其他同学将理想放在治国理政上不同,曾皙将人生理想落到一个具体的生活状态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种治世才有的河清海晏,虽含有政治理想的因素,但本质上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图景。或者说,人最终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本质意义。而文人墨客作品中的优秀篇章在成为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社会人和永恒的大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艺术的桥梁,人文艺术的本质属性与终极意义都在语文老师的审美观照之中得以彰显。所以,解读文本也好,学习活动设计也罢,不过都是骨子里的审美情趣在做指挥的工作,指挥棒拿在手里稳不稳,能不能挥舞出有审美价值的曲子来,全在这审美情趣了。当然,曲高和寡是可能会出现的,创造性的设计问题和作业,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作用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写作实践中,就必然成为基本且极富价值的学习活动。著名作家阿城的经典作品《孩子王》中,云南山区茂密的翠竹林,山民们的淳朴善良,简陋的草房子里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读来令人动容。老杆儿作为老师,王福作为学生,其实都是孩子王,大孩子王和小孩子王之间的心意相通,其实在于共同的审美情趣。老杆儿不屑于识字等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重视孩子们内心关于生活的表达,王福则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对苦难生活的真切体验和蓬勃的生命力。小说以王福的作文为高潮,关于他的父亲的文字,读来令人震撼: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我的父亲又是世界中吃饭最多的人。家里的饭,都是母亲让他吃饱。这很对,因为父亲要做工,每月拿钱来养活一家人。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上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整篇小说波澜不惊,平淡自然,却极完美的融合了艺术与自然两个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解释,相互成就,共同构筑起阿城作品的审美体系,作为忠实的读者,必然会从中获取独特的审美体验。

再就是如何凭借独到的方式施加自己的影响。有了阅读和审美上的积淀,一个语文老师便有了成为博学者的重要基础,但还远远不够,一则学问是无止境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却又如此之短暂;二则老师的意义不仅仅是求得自身的渊博,还希求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言传身教是必修课也是普通日常,读学生之所读,写学生之所写,想学生之所想,学学生之所学。一本书打开,便有不同的读者,学生读过之后的想法可能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写下来并适时分享,阅读的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一点上。所谓读写融合,学生在读、写、思考、表达、分享的整个过程中所收获的阅读体验和经验远胜于其他。阅读课怎么上,怎么上出能让学生有收获和体验的效果来,值得深思。老师的角色不会变,变的应是角色的价值,在让学生成为高级读者之前,老师应是一位高级读者。只有成为高级读者,才有可能成为兴趣的挖掘着和阅读的播种者。燎原之势起于星火,醇厚酒香出自深巷,老师作为一个高级读者对学生阅读施加积极影响,不正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吗?如果还能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那就功德无量了。

二、学生应该做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从根本意义上,读了什么就决定能写出什么。而读和写归根结底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实践至关重要。

积极思考应贯注于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从发现一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到阅读鉴赏的完成,应有情感的愉悦和震撼,这种情感的体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则会倏忽而逝,而如果加以理性思考,使感性的阅读体验成为自己的心得,甚至凝成某种观点或见解,类似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无不是思考的结晶而闪现出思想的光芒;又比如读陶渊明的诗文,读《桃花源记》,当我们读到“问所从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是讶异的,更是想一探究竟的:这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去处其实是一个政治隐喻。著名作家梁衡先生在其散文《心中的桃花源》中说,陶渊明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的,在《桃花源记》中,他塑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往来耕作,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一个自自在在的社会,一种轻轻松松的生活,人人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这里没有阶级,没有欺诈,没有剥削,没有税收,没有烦恼,没有污染。人与人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这是什么?这简直就是共产主义。他(陶渊明)开启了一条政治幻想的先河。显然,梁衡先生并没有一味沉浸于桃花源的美景带来的感性愉悦中,而正是由理性的思考去审视这种隐喻的意义。这种以积极的思考审视文本的深刻内涵的阅读态度是成为一个高级读者所必不可少的。

主动实践则集中体现在读书笔记的写作与整理上。思考得来的阅读收获如果只停留在头脑里,不仅会遗忘,而且易与其他的想法混为一谈,最终烟消云散,不了了之。所以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且作用巨大。其中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为考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得阅读与作文相互融合,这也是通过大量阅读并最终成为高级读者的意义所在。

成为高级读者是一个融合读、思、赏、悟、写的完整过程,所谓读寫结合其实就是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学习规律,正所谓熟能生巧,学以致用。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经典巨著的成就过程总离不开艰苦的累积和卓绝的思索,作为读者,若想求得精进,必有此等漱石枕流的精神。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无论师生,同赴阅读盛筵,不虚年华,成为高级读者。

参考文献

[1]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阅读作文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