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练微写,探索作文教学新途径

2022-05-23 19:48李靖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材课文作文

李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6-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几乎盘踞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如此重要,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虽然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作文也一直是高段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老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感到难写、怕写。的确,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都是难点,普遍存在不想写、不会写、无内容可写的状况。因此,我们针对当前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困惑与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我们可否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可否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关联,让写主体回归真实交际表达的写作常态呢?可否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的要求。这样,微写作既可以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提升写作能力。故“微写作”方式无疑为广大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写作殿堂的窗,“微写”是大作文“先驱者”,“巧练微写”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巧练微写,巧妙融合。那么,怎样才能巧练微写,点亮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让微习作有法可依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二者不能割裂,否则会导致在阅读教学中写作落空。单元大作文教学也存在问题——写的次数少,每次要写“大作文”,间隔时间太长,每两周写一次,一写就是400字以上,对学生来说太难,导致学生惧写,这时随文微写“雪中送炭”。微写作目的写作是为大作文进行章法训练,写作内容多来源于教材,是有迹可循的。

微写途径一:巧设微写形式,让片段白花绽放。

①拓展情节,填补空白

抓扩展字词,描绘情景。字词训练主要在分布课文与语文园地中, “冷” “热”“如醉如痴”“喋喋不休”“悠然自得”与“奋不顾身”……都是语文教材中训练写句子,或写片段好材料。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抓关键字、词语开展“微写”,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想象意境,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读文本佳句,开展微写。小学课文有许多“佳句”,教师若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后展开想象,再进行“微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看课文插图,图文间微写。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欣赏课文插图,一边对画面展开想象,然后进行微写。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运用和写作能力。如《盘古开天地》,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方的四幅连环画插图,然后读课文并结合内容给插图配上四小标题——“盘古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最后让学生跳出文本,根据插图想象写话。文本内容是微写的源泉,插图犹如架设在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运用插图进行微写,促进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

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微写。小学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例句: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狗吠。体会句中冒号的用法,再选词语仿写。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例句中的作用和规律——冒号有表示解释或说明,引出下文;然后概写事物的特点,再运用冒号把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有学生仿写:

热心肠的老奶——邻居家的老奶奶是个热心肠的人:路旁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时摔倒,老奶奶看见了,毫不犹豫跑过去,连忙把小男孩扶起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男孩身上的灰尘,并叮嘱他:“慢些跑,别摔伤了!”。……

这样根据短语进行微写训练,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练出了文采。

②想象情节,续编故事。教材中,故事類课文较多,包括生活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常采用的练笔方式是续写。课上可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穷人》一文的结尾作者只是用了一个省略号,那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尾?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盘古开天地》、《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等文章都可展开想象,拓展情节,编写故事片段。每个孩子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他们的心声。这样无疑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境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用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③想象意境,改写古诗词。古诗词类课文最常采用的练笔方式是改写。在教学古诗词时《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山居秋暝》,我根据古诗词描绘的意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诱发创作思维,融入自己的语言,改写成现代小短文,表达乡下田园之美,生活之趣。如:一位同学对《清平乐·村居》改写如下:

小溪边从茅屋前缓缓流过,溪水清澈,溪边小草青翠欲滴的,长得十分茂盛浓密。屋后竹子棵棵苍翠挺拔,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非常低矮,屋内有一对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用吴地方言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相互取乐、逗趣,非常温馨。

而在屋前的豆田里,一个身强力壮的男青年正在小溪的东边挥舞着锄头,辛勤地锄着杂草,那是老翁媪的大儿子……

真是一个温馨、美丽而宁静的家庭呀!

微写途径二:写法借鉴,让片段“亮”起来。

将小学中高年级习作训练与文本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是学习文本经典描写写法。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典型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段,进行相应的语言形式的迁移练写。追求描写的个性化,让习作片段描写“亮”起来。

如《颐和园》一文,作者围绕“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按游览顺序写了“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几个景点,每段之间过渡很自然,都是采用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它的美,文本按“总分总的结构”谋篇布局,前呼后应,思路非常清楚。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小练笔:依照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或一处景物,用一段或一微文写下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因为所写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表达的方式是课文中刚刚学到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得又快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中的文章是表达方式和人文思想巧妙融合的典范。在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描写方法:从模仿入手,从小处落笔,掌握片断练习的技巧。

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随课微写”训练,这是语文教师在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作文,也可以说一个小作文,还可以是一个开头、结尾或者写人、记事等写作知识的专门性、针对性的练习。

微写途径三:抓事物特点,让内容真情实感

现行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小练笔,运用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片段训练,为我们“读写结合,随文仿写”搭建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平台。

观人物外貌,仿写出特点:《少年闰土》中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述事详略得当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微写训练。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采用去词或换词对比读:“灰黄的圆脸,头戴一顶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到: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年少、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我让学生观察班里的同学,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写好之后,在班上读给同学听,并猜猜写的是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对教材内的景物、事物等精彩片段进行仿写,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仿写经典,写出精彩。

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写作内容更充实丰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一重要的写作素材,作文就无从谈起。深圳的小学生,往往奔走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之间,看起来单调,其实,生活钟的人、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力争写出真实的文章,可以鼓励学生游览公园,参加劳动,动手做一次实验……捕捉住身边的每一刻可记录的瞬间。如:学生观察“雷暴雨情景”之后写道:那是一场令人可怕的雷暴雨。 9月16日下午四点左右,突然间天色暗了下来,天空乌云密布,远处闷雷滚动,如狮子低声怒吼吼。这时,一道闪电如一把雪亮利剑划破天空,接着,轰隆隆,轰隆隆,雷声由远而近…… 不一会儿,电闪雷鸣,暴雨相继而来,不知是什么顶破的天空,倾盆暴雨如断线的珠子瞬间从天空倾泻而下,雨水打落在地上,激起了片片水花。电婆婆、雷公公更加肆虐天空,闪电如蛟龙张牙舞爪划破乌云,在暴雨狂笑,雷声也不势弱,“劈雳啪啦”,吓得我们赶紧躲进教室,不敢喘粗气,只有透过窗户屏息凝望……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在参加完各种活动,或观察某情景后,及时按排写随笔。由于学生写作层次各异,分层写作要求,开放类型,可以微写作,也可写大作文,这样就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培养习作兴趣, 实现学生积累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同步。

三、以单元作文为抓手,促微写与作文融合绽放光彩。

随文微写和口语交际中片段微写作训练, 都是为大作文的创作奠定基础。微写作与大作文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区别,但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都能抒发的真情实感。 通过教学实践,寻找到两者的衔接过渡的路径,从细碎点到谋篇布局,从单一到丰富,从内容明确到立意深刻,从片段到文章,从微写作到大作文,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我们知道每一个单元课文学习之后,教材安排的单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都伴随每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从而积累建构单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单个写作技术体系,然后再进行向单元整体写作过渡,从而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怎么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伴随课文学习过程中的高频练写,达到积微成著的目的,收到了小小的成效。

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要求创设一个情境自我介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口说情境,包括姓名、年龄、学校班级、性格特点、爱好兴趣等。乘學生兴致正浓之际微写,三分之二的学生10分钟内速成,修改后录制小视频,利用媒体网络把自我介绍的小视频传到晓黒板,让同学和家长欣赏、点评。本单元安排了一篇大作文——我的“自画像”。学生用了20-40分钟一气呵成,完成一篇400字以上的大作文。随课微写发挥了功效作用:运用了微写作积累素材、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掌握了微写作扩写长文的方法。两周一篇单元大作文,每周一篇微作随笔,时时随课写,这样化难不易,化整为零,由微写作促成篇章,水到渠成,学生就不会再感到作文难了。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微写训练,在期末考试卷的作文也出彩,评改作文的江老师这样说:“从作文阅卷中看到——经常微文训练的孩子在文章细节上有更多的出彩点,题材较之前丰富。在人物的刻画上,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会更生动;谋篇布局结构方面更严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精耕细作,巧抓练写点,从读学写,联读悟写,随文微写就会像揉入孩子心田的酵母,它让孩子的情思文采在快乐中发酵。

参考文献

[1]钱卫秋,微作文,让学生爱上写[J]. 教育观察2013(8)

[2]余映潮,阅读教学中微型写作[J]. 中学语文教学,2013(10)

[3]王立华。微写作作为课堂主业的教学建构[J].语文知识,2015(01)

[4]肖建民,微型写作及其训练[J].九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03)

课题名称:微写作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教材课文作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