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

2022-05-23 22:20颉芳芳
参花(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籍数据库数字化

古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复制的文化之宝。由于古代文化的差异性和受到战乱等灾难的影响,古籍能够流传到现在,可谓历尽艰难。这些古籍历史悠久,价值不可估量,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思想,是智慧和文明的记录者。古籍的流失是文化的损失,因此,保护古籍是现代人在文化传承中必须做好的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将珍贵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能够创新古籍保护形式,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民众与古代文化直接交流,让现代人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一、数字化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7年,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各地区公共图书馆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经过各类古籍收藏单位、全体古籍保护工作者共同努力,相关工作的普查、修复等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并为下一步深入保护、研究、利用古籍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先进的技术为古籍保护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公共图书馆对珍贵馆藏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古籍内容转化为数字信息,既遵循了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原则,又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的研究和阅读需求,这对加强珍贵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留古籍原貌

古籍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在告知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下,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过程,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古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见证的是某一段历史的产生,某一段历史的出现。古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以及文物价值,特别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朝代的不断更迭,有很多包含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古籍都在战火中损毁、遗失。而当前被传承下来的古籍孤本,无论是其数量,或者是保存质量都相对较差,这也导致当前的古籍孤本显得弥足珍贵。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其中保护措施分为两种:一种是延缓性的古迹保护。即通过不断优化保护环境延续古籍“寿命”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古籍在利用中依旧会受到损伤,加速古籍损毁;另一种是再生性保护,即通过技术性手段激活古籍自身的生命力。数字化建设就属于再生性保护的一种,即通过数字化处理将古籍内容转化为可查阅使用的虚拟信息,从而再现和保存了古籍原貌,提高了利用价值。

(二)有利于挖掘古籍研究价值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古籍的普查、保护、修复与整理工作是研究古籍,挖掘其丰富价值的重要举措。古籍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古籍保护工作的艰难,许多孤本、善本只能被保护在图书馆内,而无法与公众见面,这样其研究价值自然也得不到充分展现。当下,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古籍内容再现,解决了古籍文献“藏”与“用”这一矛盾,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古籍资源共享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古籍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途径。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驱动下,2019年11月,国家图书馆组织第四次古籍数字资源共享联合发布活动,全国20家单位在线发布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由此可见,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古籍通过普查摸底进行线上登记,用户在网上免费共享数字化资源,使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只须登录图书馆门户网站,就可对古籍进行阅览,这是公共图书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四)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存的古籍,仅汉文古籍品种就超过20万种,版本超过50万种,这些珍贵的古籍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探寻文化根脉的途径。保护古籍就是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化。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样的举措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古籍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做好保护工作更是增加了工作难度。目前,通过对一些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调查来看,其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古籍数字化处理的标准不统一

古籍的数字化處理需要规范操作,这是保护古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数据库、推动古籍资源共享的基础。随着我国古籍保护相关工作的推进,我国关于古籍数字化处理方面的规范也不断完善,例如《古籍著录规则》《古籍元数据标准》《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等文件的发布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各地区图书馆古籍类型不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其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标准,导致古籍登记信息出现偏差。例如,某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处理一批佛家经典的过程中,在索书号设置上对善本、普本进行了划分,但是,对于古籍的进一步划分却不够详细,同时还存在直接以书名设置索书号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古籍录入信息的质量,增加用户检索、查阅的难度,而重新普查和录入也会干扰古籍保护工作。

(二)古籍数字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不仅要延续古籍的“寿命”,更要为古籍的研究和利用创造条件。因此,推动古籍资源共享,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快捷、方便地查阅古籍,则是公共图书开展相关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通过对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发现,古籍资源共享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上,用户可以获取古籍的书目、图像等信息,而无法获得详细的内容,一些珍贵古籍的查阅依然需要进入图书馆进行申请;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平台运营稳定性较差,许多专题数据库长期处于维护状态,无法正常登录;此外,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的远程访问也会受到诸多限制,等等。这些设置加大了用户查阅古籍的难度,影响了古籍的研究以及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效果不佳

建设古籍专题数据库是公共图书馆展现自身馆藏特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古籍保护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建设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陷入了千篇一律的误区,导致自身的特色古籍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例如,某公共图书馆计划建设“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中包含《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内容;建设“大成故纸堆”数据库,专门辑录古旧文献的资料库,内容涵盖晚清民国期刊、古籍文献、民国图书等;建设CADAL数字图书馆,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多种学科的相关古籍。但是通过线上查找,这几类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且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导致数据库的使用率很低。

三、数字化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策略

在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古籍数据库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也按计划推进,古籍数据库初具雏形。但是针对上文表述中的问题来看,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应针对问题,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进行。

(一)统一标准,提高古籍数字化建设质量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应该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内,继续推进建立统一的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关系到国家文化资源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应积极推进我国针对当前文献发展战略储备库的建设质量,并且结合原有的研究规则,对其研究方式、研究质量进行分析和探索,可以借鉴或引进国外在进行古籍保护以及古籍数字化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和方式,结合我国古籍自身的特点,帮助古籍在短时间内适应数字化技术,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统一标准。从各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来看,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图书馆发布的系列古籍著录标准,制定出适用于当地各古籍收藏单位古籍书目、图像、全文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尤其要重视数据库建设外包的情况,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要明确规划,在古籍的普查、录入等环节应严格标准的落实,做好对接、监督工作,真正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古籍的数据化处理。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看,管理者应根据上级规划,制定适合本馆的工作细则,明确工作职责、逐层推进,并通过制度运行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统一标准的落实。

通過自上而下的措施,能够推动统一标准的建立,促进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完善,规范古籍数字化处理流程,保证数字化建设质量。

(二)优化系统,促进古籍资源共建共享

古籍资源共享就是相关主体利用技术手段对珍贵古籍进行处理,最终形成古籍特色资源数据库,并将古籍数字资源分享发布于网络平台,这样读者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远程阅览、调取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古籍数字影像,从而满足其阅读、研究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共享共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的珍贵古籍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为民众获取优质文化资源创造条件。基于此,在共享共建理念指导下,公共图书馆首先应依托自身丰富的馆藏,发布共享古籍的信息,以形成数字化资源。例如,某图书馆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动下,逐步开放古籍资源线上查阅功能,其中包含了馆藏善本缩微胶片、普通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影印资料等,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可以支持国内读者在线阅览,更可以促进与国外图书馆进行交流,满足了海外研究的需要。其次,公共图书馆之间应加强合作,加强联动,共享发布资源。例如,国家图书馆在古籍资源共享共建方面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开放珍贵的古籍资源,而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纷纷响应,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构建了古籍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三)深入研究,提高古籍专题数据库建设水平

古籍专题数据库是反映公共图书馆馆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通过对馆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根据特定的主题设计数据库,可以提高古籍普查、整理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用户深度了解馆藏文献特点以及珍贵古籍。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应立足自身特色的古籍资源,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首先,确立数据库主题,推动古籍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应组织专业人员围绕特定的主题,系统收集整理相关古籍,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之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建立科学、全面、准确的古籍数据库。其次,整合古籍书目版本,系统构建子数据库。针对古籍编目,对历代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系统编目,注明版本、馆藏,并进行编纂,体现数据库建立的内在逻辑,提高古籍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最后,利用资源共享,推动古籍专题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专题数据库可以将相关古籍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地总汇,保证古籍资源的专业性、权威性。这样的数据库资源能够明确用户查阅信息的方向,了解馆藏资源的特点,并在互学、互鉴、互动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研究,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总之,古籍保护工作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主体,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探索创新古籍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既能够确保古籍完好无损地传承,也能够充分发挥古籍的当代价值。在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应该在不影响原件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古籍开展数字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古籍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能够通过在线阅读等不同的方式被所有的公众共享,让更多读者足不出户就阅览到更多优秀的古籍资源。同时,这也是让古籍能够服务于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最佳方式,可以有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冯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112-118.

[2]王芳.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J].文化产业,2021(24):94-95.

[3]侯颖.利用数字化改进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及利用——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教资料,2020(35):96-97+137.

(作者简介:颉芳芳,女,硕士研究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编目、古籍资源保护与利用)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古籍数据库数字化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