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行·思”模式构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多彩颐和园”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2022-05-24 07:47刘亚丽张晨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颐和园研学旅行

刘亚丽 张晨梦 杨 欢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一直走在研学旅行课程模式探索的前沿,2020-2021学年度基于本校“博雅课程”建设需要以及培育“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博雅人”的育人目标,探索构建了以“多彩颐和园”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该课程依据“阅·行·思”课程模式进行设计与研发,“阅·行·思”课程与活动结构的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从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从心理学上讲,它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阅课程”是还原与下沉,即将书本知识还原为儿童的经验,其目的是通过广泛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行前知识的储备。“行课程”是体验与探究,设置问题串与多元情境,引导学生知情行合一,经历体验与探究。“思课程”就是反思与内化,学生经过思考,形成判断,将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属己的东西。

在“多彩颐和园”研学旅行课程中,“阅课程”以整本书《耗子大爷起晚了》为依托展开,有机融合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教学活动。“行课程”依托学习单,通过探究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实地体验、主动探究。“思课程”为“我为颐和园代言”的活动制作研学英文宣传片,其所需脚本、服装均由学生进行设计,展示筛选后选用,以此沉淀总结、创造升华整个研学旅行课程。“多彩颐和园”研学旅行课程通过三个模块课程科学系统地设计与实施,引领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学会合作与探究、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文化传承责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担当中外文化沟通的使命,在碰撞中创造,在继承中成长,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以整本书为依托,通过全学科阅读深化“阅课程”

1.学科联动:立足国家课程,关联校本课程,构建学习活动情境

以整本书《耗子大爷起晚了》为切入点,以“多彩颐和园”为主题,从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国家课程出发,统整设计,在学生先前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补充,以“主题教学+精备一课+学科活动”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整合教学,创造学生与实践活动相关的学科认知情境,加深学生对“行课程”背景的个人体验。

学科融合与联动主要以国家课程为主,在保障课时的同时促成双赢局面。融合主题的课程与实践活动不但为国家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课外延伸的平台,对于主题活动来说,不占用多余课时,也不会过多增加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工作负担。

2.学做一体:主题教学先行,活动实践跟进,提升学习活动兴趣

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教师设计了“神兽来袭”学科阅读课程,学生由此了解脊兽的相关知识,并亲手捏制脊兽;语文与音乐学科相结合,设计了“德和园与京剧”课程,学生在了解德和园历史的基础上鉴赏、学唱京剧,感受清代京剧文化的兴盛;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态校园相结合,设计了“四大部洲的前世今生”课程,学生以四大部洲为重点,了解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损毁、复建与维护等过程;科学与书法课程相结合,设计了“香草入联”课程,学生以代表性园林植物为重点,学习了植物生长、园林装饰等知识,同时还可以从文化意蕴与匾额楹联的角度分析园林植物,香草芬芳,观赏有景致,入联有情怀;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开发“游园指南”课程,教师挖掘出与颐和园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设计游园指南,让学生走进颐和园时备用。

以学习单为依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深化“行课程”

1.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围绕主题挖掘活动课程资源

“行课程”依据“园中园”(谐趣园)“园中人”(玉澜堂)“园中愿”(仁寿殿)“园中曲”(德和园)“园中画”(长廊)五个部分精选了颐和园中五个地点设计了五大游园主题活动,分别是“寻找八趣”“帝涯沉浮”“仁寿吉祥”“戏楼探秘”“画中游览”;再依据主题设计活动课程教学目标、核心任务与核心问题、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从顶层设计到细节安排,层层推进,逐一完善。

2.活动过程的探究性:活动设计挖掘探究性任务点

根据前面课程的铺垫与活动地的具体环境情况,挖掘具有探究性的任务点,设计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组自觉体验、思考。以“园中曲”(在德和园)为例,首先是环境与氛围的体验,注重留白,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里,京剧社团的学生自愿分享经典唱段,听完戏曲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戏台扩音的秘密,学生们四散开来,有的抬头探究戏台顶部的建筑结构;有的弯身研究戏台两侧地下的构造;有的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听戏的位置,亲身感受观戏效果;有的跑到两侧大臣的座位,寻找最佳的观戏位置……在探究中愉快地完成了学习。

3.活动结果的展示性:知识、情感、思想的高度融合

活动结果的展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实践活动实施后自然的产物,如玉澜堂对联的解说、长廊画故事解说、德和园收音与扩声秘密的探究与分享等;另一部分是随机生成的活动成果展示,这部分的呈现更能体现出学生知识、情感与思想的高度融合,并且充满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与欢乐活泼的生机活力。如学生们来到书房“湛清轩”,清风徐徐、竹叶潇潇,如此幽静雅致,仿佛空气中仍旧飘散着墨香,此情此景,同学们齐诵《囊萤夜读》与《铁杵成针》。学生们发思古之幽情,励奋进之壮志……来到谐趣园,找寻园中“八趣”,兴致盎然地开始细数自己感受到的趣味:时趣——春夏秋冬景不同的观景地澄爽斋,水趣——玉琴峡,桥趣——知鱼桥,书趣——兰亭,楼趣——一层楼二层楼分不清的瞩新楼,画趣——游廊彩绘似长廊,廊趣——一条游廊连通亭轩楼堂,仿趣——仿建江南寄畅园。

以宣传片为依托,通过综合活动深化“思课程”

“思课程”是反思与内化的过程,更加注重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升华所学知识。经过“阅课程”和“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探究与建构。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体验的深化与情感的升华需要“思课程”引导进行沉淀、梳理、总结、反思与再创造。因此,“思课程”以综合活动“我为颐和园代言”宣传片为载体,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所感进行反思与内化。

研学与游园归来,学生们撰写颐和园游记,总结研学“行课程”,学生们的游记也为宣传片的制作提供了中文素材与脚本,在此基础上由英文老师辅助翻译成英文脚本。美术老师组织学生绘制颐和园主题文化衫,在阅读积淀、实地游览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再创作,设计图案、定调上色,成品作为宣传片出境服装。通过“我为颐和园代言”宣传片的制作对整个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升华,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热爱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点

1.立足实际校情,深化模式探索

学校提出“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模式后就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期实践相对比较简单,“阅课程”不成系统;“行课程”“游”大于“研”或者“研”大于“游”;“思课程”课型不突出,流于形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校尝试把整本书阅读、全学科阅读与研学实践活动进行统整设计。以小学中段“多彩颐和园”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化“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学校课程的开发始终依据学科本身特点,把握学生接受程度,进行小试点、小规模实践,主动发现、主动分析、主动完善,深化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模式探索,在一步步扎实的实践中总结完善,构建覆盖一至六年级的研学课程体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学科融合,减负增效

在该研学课程实践的初期,师生负担过重,为了减负增效,学校开始以年级为单位小范围试验课程整合,使课程更具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以及可持续性。以“多彩颐和园”为主题,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基于“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模式进行智慧设计与建构。

在课程实施方面,由于学科主题实践课程是将“多彩颐和园”的主题学习与相关学科的国家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所以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课时,也未增加教师的负担。同时因为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深化了国家课程的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科学设计与建构的“多彩颐和园”课程淘汰了之前内容单一、形式死板的部分,横向主题学科实践活动的铺开以及纵向“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模块的衔接,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完整、生动的学习情境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学校以智慧的设计与建构减轻师生负担,激发了师生积极能动性,提升了教与学的实效。

3.基于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多彩颐和园”研学旅行课程是由教师队伍自主探索研发的。从顶层设计到细节完善、从课程方案的制定到课程的实施、从文字资料的撰写到活动的组织安排,参与教师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上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有些教师总结反思课程开发的经验与自己的体会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市区级的奖项。教师在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助力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发展成长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同时,“多彩颐和园”主题研学打破了学科与学科的边界、知识与活动的边界,激发了学生兴趣,以任务驱动、小组协作、创造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在各类主题活动中全程覆盖“阅课程”“行课程”“思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沉浸式、完整的情境中完成了系列研学课程的学习。“多彩颐和园”课程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关注,学生对颐和园有了不一样的感情。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对颐和园主题研学课程意犹未尽,还想再去颐和园看一看,开展相关学习。

经过完善的“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问卷调研显示,95.54%的学生完成了对《耗子大爷起晚了》的阅读,95.54%的学生对研学当天的活动表示满意,对颐和园主题研学活动表示接受的占比98.09%。日渐完善的“阅·行·思”研学旅行课程具备可操作性与推广性,助力构建学校低中高三个学段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颐和园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颐和园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