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2-05-24 06:41
科技视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科育人金融

张 标

(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0 引言

目前,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对传统文科而言,新文科强调前瞻性、创新性、交叉融合性。“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最大的区别在于文理交叉,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理工科技术应用于文科专业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新文科”的核心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当前,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管理人才[4]。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金融产业新业态,急需大量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强的新型金融人才,这使得高校需要对已有金融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探索新文科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以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具体措施。

1 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

1.1 明确的专业定位与发展

根据“立足皖北、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金融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专业。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于2013 年,至今有6 年的办学历史。2016 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培养方案,融入“六位一体”实践育人特色。2019 年根据“国标”再次修订专业培养方案。2016 年,金融工程专业获批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到2021 年,已为社会输送了600 余名金融人才。

1.2 扎实的专业基础

金融工程专业的特色包括“区域金融”特色、农业经济特色和“六位一体”实践育人特色。作为皖西北粮食主产区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把培养面向地方适用金融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积极把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融入专业建设中去,形成了显著特色。同时,在阜阳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六位一体实践育人特色”指导下,金融工程专业从培养方案到教学组织管理都坚持了应用导向和实践特色。金融工程专业锻造了一支面向区域金融、地方经济的师资队伍,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成果,形成了金融工程特有的学科优势。

1.3 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

近年,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和实验平台支撑下,金融工程专业获批多项网络资源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普遍采用现代化线上教学工具,利用录播课等方式将传统课堂内容线上化,实现翻转课堂等形式的线下教学改革。仅2019 年就取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0 余项。积极承担地方横向项目,运用项目资源把学生纳入对地方的调查研究中去,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学习能力,有效地支撑了金融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1.4 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制订目标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导师制及实施方案,通过青年教师授课赛、青年教师教案评比、智慧教学先进个人、 线上教学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师资队伍的规模不断发展,职称、学位、学缘结构不断改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1.5 规范化运行的基层教学组织

在原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础上,2016 开始进行了金融工程标准化教研室建设。通过建设标准化的教研室活动场所软硬件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以及工作考核标准,有力推进了基层教学组织的规范化运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6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坚持标准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本专业制定了完善的专业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综合实验标准、实践学分标准等教学标准。并建立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监控体系:事前监控方面,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完善、教师备课要求、教材与教学计划审定及青年教师试讲等制度;事中监控方面,主要包括期初期中教学集中检查、领导随机检查、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常态检查、实验实训常规和随机检查、实习见习管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等制度;事后监控方面,主要包括期末教学检查、期末考试管理、试卷及论文质量分析、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等制度。同时,还注重对质量监控效果的分析,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

1.7 较好的毕业生培养质量

金融工程专业注重对毕业生的培养,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优异成绩。每年由学院招生就业部门组织用人单位开展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较高。对毕业生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在90%以上。

2 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与思路

2.1 改革目标

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和金融科技元素,构建一套适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路径,打造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才兼备,熟悉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金融人才。

2.2 主要思路

在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思想,推进“四个回归”,把课程思政和金融科技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为导向,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质量保障、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金融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构建科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和实践教学机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金融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文科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

3 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3.1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在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培养目标、育人资源、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想。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在育人资源方面,要以高校师资队伍、教学平台、教学体系等资源为核心,充分吸纳银行、证券机构、企业行业校外社会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金融人才育人资源体系,打造面向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机制方面,基于学生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和课外活动。教师要深入走进学生学习生活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引导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3.2 基于课程思政的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第一,根据金融工程的专业定位和学科优势等因素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思政的形象设计和具体着力点,清晰定位金融课程思政特色。第二,充分挖掘金融类课程思政元素,将正确价值观与课程知识点相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的引领,这样也使得高大上的理论原理充满活力。第三,根据金融工程的专业定位和学科优势,利用学校教学力量和社会资源,构筑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第四,努力打造金融类课程思政品牌,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3.3 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主动适应金融市场变化规律,设置并强化金融科技培养方向,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互联网工具的运用能力、 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以及更强的沟通和创新能力,满足“互联网金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首先,数据和技术是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针对当前金融行业的最新岗位和工作内容对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重点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入大数据、区块链等知识内容,构建面向金融科技需求的完整课程体系。然后,以新兴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为导向,高校主动与金融企业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人才资源和行业资源共享,提高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最后,打造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辅的金融科技教学团队。校内教师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但是还需要强化将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合的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外教师主要是银行、证券机构、企业行业等金融科技领域资深人士,具有丰富的金融科技实践经验,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给予实践指导和行业引领。

3.4 金融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全面构建培养目标分类、培养过程分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一期间,主要是通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实现价值目标引领;大二期间,主要是通过专业课和金融科技类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金融科技思维;大三期间,通过专业核心课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学生金融科技实践能力;大四期间,通过进入金融科技公司实习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3.5 全面实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通过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想,探索金融人才精准培养模式,在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和金融科技思维的金融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措施,以期培养德才兼备,熟悉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育人金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