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医不同时辰组合用药治疗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22-05-24 06:59邓志云任小巧赵慧辉
西部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巴氏藏医培根

邓志云,任小巧,赵慧辉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2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高,是我国目前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1]。数据显示,2017 年脑血管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农村人群为23.18%、城市人群为20.52%,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 人死于脑卒中[2]。该病与自然环境、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青藏高原因其海拔高、含氧量低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当地居民在高寒环境下形成的高脂高盐饮食习惯,致使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3-4]。前期通过数据挖掘、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已经制定了藏医隆滞布病诊断量表[5],并挖掘了藏医治疗隆滞布病的时辰组合综合用药方案[6]。本研究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该综合用药方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84岁,平均(58.9±12.6)岁;体质指数18.4~31.1 kg/m2,平均(23.6±2.9)kg/m2;合并高血压24 例,高血脂8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0例;年龄27~87岁,平均(62.3±13.9)岁;体质指数17.5~31.1 kg/m2,平均(23.4±3.0)kg/m2;合并高血压26 例,高血脂8 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隆滞布病[7](缺血性脑卒中[8])诊断标准者;2)年龄27~87 岁;3)性别不限;4)病程在14 天以内者;5)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因严重失语、精神障碍、昏迷和严重痴呆等影响信息采集者;3)有明显的中风后遗症,影响临床信息采集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药物过敏、精神病患者;6)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7)研究者认为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可能干扰正确的神经功能评价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药物 七十味珍珠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4020062,1 g/丸);二十四味沉香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24,规格:0.56 g/丸);如意珍宝丸(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63020064,规格:0.5 g/丸);二十味沉香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63,规格:0.56 g/丸);二十五味珍珠丸(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药厂,批号:15165,规格:1 g/丸);十八味杜鹃丸(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药厂,批号:15063,规格:0.3 g/丸);白脉软膏(奇正藏药集团,国药准字220043178,规格:2 g/支)。

1.4.2 给药方法 观察组采用数据挖掘结果的药物组合。1)内服法:清晨(6~8 点),七十味珍珠丸(每次2 丸);上午(8~10 点),二十四味沉香丸(每次4丸);中午(12~14点),如意珍宝丸(每次4丸);晚上(18~20点),二十味沉香丸(每次4丸)。2)外用法:白脉软膏,3~5 g/次,沿着患处白脉循行路线由近端到远端涂擦按摩10~20 min/次,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咨询藏医药专家确立的治疗方案。1)内服法:清晨(6~8 点),二十五味珍珠丸(每次2 丸);上午(8~10点),二十四味沉香丸(每次4 丸);中午(12~14 点),十八味杜鹃丸(每次7 丸);晚上(18~20 点),二十味沉香丸(每次4丸)。2)外用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21天。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体征评分 采用藏医症状体征量表[7]测评临床症状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病况越严重。

1.5.2 NIHSS 量表评分[9]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病情,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5.3 巴氏指数评分[10]采用Barthe1 指数评定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5.4 临床疗效[8]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0%>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34例(85.0%),有效5例(12.5%),无效1 例(2.5%),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显效36例(90.0%),有效1例(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39/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和体征、NIHSS 及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巴氏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藏医症状和体征、NIHSS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藏医症状和体征、NIHSS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藏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典医著《四部医典》基于藏医药理论“三因学说”(赤巴、培根、隆)提出“白脉病”,白脉病相当于实质性损害所致的有关神经系统疾病[11-12],包括“隆滞布病”,即现代医学缺血性脑卒中。藏医的脉络学说中,将联络脉即命脉,分为白脉和黑脉[13],白脉是指神经,亦称“根脉”“隆道”,是隆正常运行的通道;黑脉亦称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而隆又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动力;同时等火隆不仅是胃肠蠕动的动力源泉,还主司饮食消化,分清别浊,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隆一旦出现失调紊乱,就会产生黑白二脉、血液的生成运行异常,进而导致隆滞布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功能物质隆、赤巴、培根相互依存、制约、对立存在[14],在生理上各司其职,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一旦发生太过或不及便成“三邪”;三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当多动善变的隆功能紊乱时既可形成隆病,又可激发赤巴和培根病,反之赤巴和培根病同样可以激发隆病的产生[15]。所以,隆滞布病产生的根本因素是隆,同时和赤巴、培根的失调紊乱也有着密切的联系[16]。

此外,构成人体三大重要功能物质的隆、赤巴、培根在一天的不同时辰会出现相应的盛衰变化,如隆常在一天的清晨和傍晚偏盛,赤巴常于一天的中午和午夜偏盛,培根常于一天的上午和黄昏偏盛[15]。藏医学治疗此病着眼于脑卒中后机体赤巴、培根、隆失调,尤其对“隆”功能异常进行调节[17]。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了针对“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时序性特色的疗法,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合并症等因素联合使用四首不同方剂进行治疗。而且这些方剂又根据三因的蓄(蓄积)、发(激发)、息(平息)理论,选择清晨、上午、中午、晚上等时间段进行用药治疗。通过采取不同时辰(清晨、上午、中午、晚上)组合用药[18],即通过调节隆、赤巴、培根三者平衡的思路,以方剂联用及时辰用药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清晨和晚上所用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重在调和隆血、镇静安神,在隆偏盛的清晨和晚上使用以达平调隆血,治病求本的目的;二十四味沉香丸可疏经通络,促进生理性培根增加,正中隆滞布病上午隆盛导致生理性培根衰减的病机;如意珍宝丸、十八味杜鹊丸能促使生理性赤巴减少,减轻中午赤巴偏盛的影响,促使赤巴和隆内在平衡。诸药分不同时辰联合使用,可使三因重归内在平衡。所以无论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所得的综合用药方案还是经咨询专家并讨论的综合用药方案均有明显疗效,两种治疗方案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巴氏藏医培根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浅谈巴氏鲜奶的发展现状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百货们的囧事
藏医灸法治疗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