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更生:让京作家具闪耀文化之光

2022-05-25 15:04徐玲玲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家具工艺

徐玲玲

刘更生,男,汉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副经理、工艺总监,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顺成第五代传承代表人。当选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首届北京大工匠、北京市劳动模范。

2022年3月18日,一场春雪落京城。永定门外大街路东,一座写有“龙顺成”三个苍劲有力大字的牌楼,在晶莹白雪的映衬下,更添几分岁月感。百年老字号京作红木家具品牌龙顺成就位于路东的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园里。

58岁的刘更生是龙顺成第五代传承代表人。“2021年10月,龙顺成接到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礼宾空间提供展陈家具产品的任务时,就定下了要在冬奥会场馆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国家具之美、展现中国大国工匠卓越技艺的目标。”在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刘更生向记者讲起了他带领团队根据不同场地特点,精心设计家具款式,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圆满完成保供任务的故事。

家具经典  大国风范

“这把椅子叫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经典代表之一。官帽椅形态典雅、端庄,蕴涵了儒雅的文人气质。官帽椅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典范,它S型的背板设计能让人久坐腰背也不易疲劳。”在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中展示的五棵松体育中心要客区场景复原展区,刘更生指着一把线条洗练、造型舒展的红木座椅介绍道。

2021年10月,龙顺成接到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11个场馆共计20个礼宾区及相关空间提供展陈家具产品的任務后,就成立了冬奥保障专班,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刘更生担任工艺总监,负责展陈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我们确定了设计理念的三大主题词:文化、传承和冬奥。我们要以中式家具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刘更生介绍道。

刘更生带领团队深入场馆,逐一实地测量,并根据北京冬奥村、首都体育馆、主媒体中心等场馆的贵宾厅、要客厅、村长办公室等不同使用空间,精心设计不同风格的红木家具。针对内部宽敞、空间感十足的首都体育馆要客区,刘更生选用的家具以明式单人沙发为主,雕刻纹样饱满,六件沙发看起来高雅尊贵,配以鼓腿方茶几,营造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会客空间。在国家速滑馆要客区,刘更生选配使用较为简洁明快的家具款式。主位的福寿花篮椅靠背的“寿”字和扶手花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万寿无疆的美好寓意。“乾隆皇帝为其母庆祝七十大寿时命工匠制作的福寿花篮椅是其原型。”说起红木家具的历史底蕴,刘更生如数家珍。

出生在北京珠市口附近鲁班胡同的刘更生,18岁那年接木匠父亲的班来到龙顺成,开始学习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技术。

刘更生平时喜欢研究古旧家具,一有空就扎进旧货市场。看到新奇的雕花和纹饰就用笔画下来。“有一次我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的书,要150元,当时我一个月就挣300元,但我还是狠狠心买了。”刘更生说。久而久之,他将各种古旧家具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等烂熟于心。见到一个残件,即便看不出是什么部件,刘更生也能判断出残件的年代、材质和工艺。“你看这上面雕的是一条麟龙,纹饰工艺复杂,应该是清中期的东西。”刘更生拿着一块木头说。

“冬奥标准”  中国智慧

“这个圈椅,上面这个圈代表‘天,下面这个座代表‘地,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天圆地方。”刘更生向记者介绍了一款与国家游泳中心要客区展陈同款的托泥(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的木框部件)圈椅。

“这款托泥圈椅是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制作工艺精湛的红木家具代表之一。”刘更生介绍,此椅原物现陈列在故宫的乾隆书房。

在此次供保冬奥会时,刘更生带领团队成员对此款圈椅做了47处工艺提升。

“我们对靠背板上方镂空雕刻的卷草纹重新进行了设计。”刘更生介绍,卷草纹来自花草、藤蔓,雕刻时要营造连绵不断、缠绕伸展的生动感。在方寸间展现姿态万千,要求工匠具有极高的技艺。“用雕刻刀切成斜面,斜度的把握很考验技艺。我们这次选料基本上用的都是300~500年的红木老料,所以一点偏差都不能出。”刘更生说。

“这里有小缝隙,还需要再处理一下。”在对冬奥会定制家具进行初检时,刘更生一边拿着游标卡尺不断地对家具进行平整度检测,一边在需要再处理的地方做出标记。

“国家对红木家具平整度误差的要求是小于0.2毫米,我们这次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冬奥标准,平整度误差要求小于0.1毫米。”刘更生介绍。

京作工艺整体制作工序包含选料、制材、烘干、细加工、手工木工、手工雕刻、水磨烫蜡7个大工序共100多道工序,大部分工序都需要手工制作,百天时间要制作展陈435件明清风格家具,时间紧、任务重。对刘更生和龙顺成师傅们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为契合冬奥会主题,刘更生带领团队选取展现古代冰雪运动的《冰嬉图》图案,制作八扇折屏。“《冰嬉图》屏心制作难度大。”刘更生介绍,如果将屏心与屏风框架设计制作为一体,虽然省力,但是后期对屏风框架进行打磨烫蜡时,就有可能损坏屏心。最终,刘更生决定利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将屏心设置成活心,后期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拼接安装。“所有的连接点全是用榫卯,没有钉子,不用胶,可以自由拆卸。钉子时间久了会腐蚀老化,榫卯却有‘百年牢的美称,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刘更生说。

静心磨炼  惜木如金

惜木如金,是刘更生数十年来的坚持,而这背后是日积月累的静心磨炼。

“我刚开始当学徒时,有一次凿眼,我一下把眼给凿坏了,师傅非常生气,他心疼这块料。”刘更生说。师傅的一番教导让刘更生明白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把手上的活练好。从那时起,刘更生几乎每天都背着一大包废木材,有空就刮刨子、下锯、凿孔,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重复练习了成千上万次。“那时,手上扎刺、磨出茧子都是家常便饭。干木匠太苦了,我一度想过放弃,但想起父亲的嘱托和期待,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刘更生说。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刘更生变得有些驼背,但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他锛凿斧锯样样精通,在方寸间练就了精湛的技艺,刨出的刨花薄如纸张。“做工匠,没有捷径,就得靠踏踏实实的积累。”刘更生感慨地说。

刘更生的徒弟王文光讲起了师傅的高光时刻。2017年举办的“北京大工匠”挑战赛,比赛项目是制作一个金丝楠木小插屏。主办方只提供一个30厘米见方的金丝楠板和一些碎木料,要求参赛者根据图样对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做得最快最好者获胜。在5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刘更生几乎一直保持骑马蹲裆的姿势,裁木料、打磨、抛光……“师傅在参赛者中年纪较大,但是他却比其他人提前半小时完成作品!”王文光说。刘更生交上的小插屏线条流畅,17块碎木料全部被他恰当地选用在小插屏的不同部位。完成作品后,一块木料都没有浪费,工作台前只留下些许的碎木屑。

2016年,刘更生工作室成立。多年来,刘更生带着徒弟们一直走在红木家具制作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之路上。

“按照传统做法,一根弯曲的红木要先去掉弯曲的部分,只留下直的部分使用,这会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刘更生介绍,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曲木拼接技术,即家具板材横向拼接时,接缝处随原木形状弯曲,打破之前木材横向拼接时的直线状态,实现了直线拼接拼缝严和花纹纹理一致、板材宽度一致、木材颜色一致的效果。这样下来,每年可以节约成吨的珍贵红木材料,提高了经济效益。

40年的工匠生涯,刘更生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用家具的设计制作任务,包括2014年APEC峰会21位国家元首使用的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贺礼,他还参与了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修缮项目。

1. 刘更生在检查官帽椅的工艺质量  (陈澍祎 摄)

2. 刘更生(左二)给徒弟讲解老部件上的雕刻工艺(任慧华 摄)

3. 刘更生(右)与徒弟挑选黄花梨木料

(任慧华 摄)

4. 国家速滑馆要客区摆放的龙顺成家具

(任慧华 摄)

5. 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内景

(陈澍祎 摄)

6. 刘更生在修复古旧家具

(任慧华 摄)

猜你喜欢
工匠家具工艺
90后大工匠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光影视界
家具设计·互动
工匠神形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