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真相”到底在谁的镜头之下

2022-05-25 17:22齐音
环球时报 2022-05-25
关键词:控制室萨达姆巴格达

齐音

阿拉伯裔美国女导演耶菌•妮珍儿2004年完成了纪录片《控制室》(海报如图)。该片讲述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新闻管控,以客观的叙事镜头将不同利益方迥异的新闻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先后获得10项电影节提名和9项电影节大奖。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有人在评论中留言: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相”只在镜头的覆盖之下。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创造性地采取了所谓“嵌入式”新闻报道模式,即允许记者随同军队行动,可以实时对战争进行报道。但客国记者们随即发现,这种看似自由的模式有其局限性和欺骗性。首先,记者要随美军行动必须先签订协议,同意遵守美军的一系列规定,如违规就会遭遇驱逐等惩罚措施。其次,美国军方直接派出人员拍摄大量的战地照片和视频交给媒体记者使用,而且记者的采访活动区域也是在美军建议的“安全”区域内。此外,在一些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军方的新闻官甚至直接取代了记者的角色,现场播报新闻。尤为重要的是,美军在联合媒体中心设有“控制室”,有专人负责审查和筛选新闻素材。用片中一名受访的美军新闻官的话说,“我们不会去'制造'新闻素材,但汇集过来的素材太多了,我们必须有所筛选。 ”

美国军方为各国媒体设立的联合媒体中心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市郊,这里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100公里,距离半岛电视台总部32公里。纪录片中,耶菌•妮珍儿和她的制作团队穿梭于美军联合媒体中心和半岛电视台总部之间,记录了各方不同视角下呈现出的战地新闻。耶菌•妮珍儿在埃及出生并长大,这使得她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与中东人民能很好交流。

纪录片没有字幕,也没有旁白,就是通过摄影机的镜头和现场的声音将发生的一切呈现给观众。比如在“讲述”巴格达天堂广场高达12米的萨达姆雕像被推倒的新闻事件时,美国人的新闻视角与半岛电视台完全不同。在美国人的镜头下,一群群巴格达市民激动地呼喊着“打倒萨达姆、支持美军”的口号,挥动铁锤砸毁雕像基座,最终在美军坦克的帮助下推倒了萨达姆的雕像。而半岛电视台的镜头,视野拉得更远,天堂广场及周边很空旷,巴格达市民大部分都躲在家中,只有很少一伙人配合美军“演出”了推倒雕像的戏码。半岛电视台一名负责人指出美国新闻报道中的一些谬误,如恰巧路过的人随身带着美国和伊拉克国旗。他说:我就出生在巴格达,我发现那些呼喊口号的“当地人”并不是巴格达口音。

半岛电视台的新闻中有许多美军“控制室”筛选过的镜头里没有的画面,如伊拉克的平民遭遇空袭伤亡的画面;当地妇女和儿童声泪俱下控诉美军的画面;巴格达儿童追着美军装甲车扔石头的画面;部分支持萨达姆的伊拉克民众举着他的画像示威游行的画面……

该片也记录了不服从美军“控制室”的半岛电视台后续的恐怖遭遇。这是全片最令人伤感的画面,影片前半段不时出镜报道巴格达实况的半岛电视台记者塔拉克•阿尤波和他的两名同事被炸身亡。当时他们正在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的天台拍摄节目,他们的镜头甚至拍下了轰炸自己的美军飞机投弹的镜头。而他们当时所在的地址两个月前就已经作为新闻媒体场所向美军进行了报备。

纪录片最后,在半岛电视台总部悬挂的塔拉克•阿尤波大幅遗像前,一名女编辑说,美国的“控制室”制造的战争叙事是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坏人死了(指萨达姆被抓),伊拉克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配合她话语的,是巴格达四处打砸抢烧的画面。片中还有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镜头,他说:“真相终归会进入人们的眼中、耳中和心中。”一篇来自英国的影评对拉姆斯菲尔德这句话如此评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谚语,“战争中,真相总是第一个阵亡的。”▲

猜你喜欢
控制室萨达姆巴格达
消防控制室 “假人”值班被处罚
浅析多消防控制室合并联网改造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结构设计探讨
巴格达的星星
传萨达姆被捕前已不问政事专心写书
萨达姆与哈泽尔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