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设计在无障碍博物馆中的应用
——以博尔赫斯博物馆为例

2022-05-25 09:53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观展触觉人士

孟 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近年来,博物馆愈来愈贴近大众,其作用不再局限于典藏、陈列、研究文物,同时也成为人们学习、交流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场所。博物馆通过展览促进与周边社区、不同观众的交流与对话,但参观人群中很少有残障人士的身影,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归因于物理障碍,更需考虑心理障碍等因素。因此,博物馆需针对残障人士在消除物理障碍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展陈方式和观展体验方式,确保具有特殊需求的残障人士的可访问性和包容性,让所有人都能自然而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

1 无障碍博物馆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顺利融入社会而设立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1]。博物馆是向公众开放并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永久性机构,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聚焦于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和面向公众的新博物馆学视野,博物馆是为所有人服务的文化机构,因此,不应将残障人士排除在外,当无障碍博物馆切实为所有人享用时,才能充分履行其使命。相对应的,无障碍博物馆亟须满足不同观众对博物馆服务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最重要的是消除偏见,从心理层面将残障人士与普通人平等看待,从而促进残障人士成为博物馆的常态化观众。无障碍博物馆是当代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努力方向,旨在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平等地接近与享受文化服务。

2 博物馆无障碍服务现状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10年末我国大概有8502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6%,其中肢体残障者有2472万人,视力障碍者有1263万人,听力障碍者有2054万人,言语障碍者有130万人,精神残障者有629万人,多重残障者有1386万,残障人士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少数群体。我国自1985年起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重要文件,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切实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但相比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博物馆无障碍服务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度相对较低。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无障碍环境仅与阶梯、楼梯等建筑障碍有关,而忽视了残障人士心理层面的障碍。《“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重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和无障碍服务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首次在国家标准中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规定,保证使用人群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202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文化领域助残行动,鼓励文化机构针对各类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残障人士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

调查数据显示,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度比较低,只有极少部分的残障人士经常去参观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并且只有少部分的文化机构有能力接待残障人士。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类文化机构都开始向无障碍服务方向努力。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博物馆尝试帮助残障人士走进展陈空间,这些尝试为残障人士参观博物馆的自然化、平等化积累了经验。但多数博物馆的无障碍设计仅关注于运动障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视障人士参观博物馆时需要面对感官障碍问题,这与肢体残障者面对的建筑障碍问题同等重要。因此,博物馆的无障碍环境该如何面向所有人,满足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是无障碍博物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多感官设计在无障碍博物馆中的应用

多感官设计是指从人体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入手,多层次刺激人体感官机能,将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整合,从而形成整体的多感知记忆[2]。即针对身体的五感体验进行设计,人们通过接受所有感觉器官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信息输入,以多种方式感知空间环境。人脑是一个图像生成器官,配备了强大的记忆回放系统,生成的图像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和记忆精心编排的。多感官设计在无障碍博物馆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观众尤其是残障人士在脑海中创建一个信息架构。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综合感官的感知通道捕获信息,经大脑加工整理后产生我们认为的“图像”,从而帮助残障人士更深入地感知博物馆展览信息。见图1。

图1 多感官设计-信息架构图

3.1 视觉意象设计

人类接受外界信息80%以上是依靠视觉感知,博物馆的无障碍设计应较大程度地关注信息内容的可访问性,信息内容容包含线上平台资源及博物馆室内空间资源。博物馆对于访问者来说,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的信息可访问性尤为重要。首先,博物馆网站是博物馆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网站作为官方媒介应传达有关博物馆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所有信息,借助屏幕阅读器,放大软件,高对比度模式和音频辅助模式等辅助技术供访问者进行便捷地浏览和使用。网站的图形设计应尽量简洁,具有明确的对比度并可快速调整大小,即使仅使用键盘也可以访问,并且它可使视障人士借助辅助技术访问所有内容。网站须包含有关路线、人工服务、导游时间和教育活动时间以及最新相关的博物馆信息,以及展品手册、观展路线指南和观展体验方式的信息表(即是否有可触摸展品,盲文介绍和音频指南等),可以通过二维码或接近传感器(例如NFC引导访问或手语的视频指南等)访问说明[3]。总之,网站需借助多种技术方法实现多感官体验服务,保障信息传递无障碍,使其更适宜残障人士使用。

这边一段是味觉感感知设计部分,挪到了下边

最后,对于某些带有历史建筑属性的博物馆,解决其建筑无障碍问题有一定难度,博物馆线上平台可提供虚拟游览服务,打破场地限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活化博物馆空间,采用线下采集整理、线上制作展演的方式,满足观者尤其是残障人士的沉浸式参观体验需求。

3.2 触觉感知设计

2016年Aldo Grassini提出了“触觉美学”的概念,为视障人士提供了感知艺术的新方式,通过触感实现立体化的观展体验[5]。在博物馆空间中,触觉感知设计主要从融合空间标识性与增强多维度体验性两种方式呈现。首先,博物馆内合理设置可触摸的指示标识作为触觉导视系统,如简单直观的触觉平面图(见图2)、盲文指示文本等,帮助视力障碍访客确定方位,加强空间记忆。

图2 博物馆触觉展览信息

其次,由于绝大多数博物馆出于对藏品的保护,明确禁止触摸,视障人士的观展体验方式较为单一,参与度低。虽然一些藏品无法直接触摸,但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创建可供触摸的藏品复制品,如石膏模型、触觉浮雕、微胶囊纸和3D打印作品等。视障人士可通过触摸复制品来感受藏品,使残障人士从多维度体验和感知展览信息。

博尔赫斯博物馆提供了参考范例。它是一个可触摸博物馆,旨在让视障人士以自身的角度去探索世界名作与著名建筑,打破博物馆“禁止触摸”的规则,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将艺术融入生活。在此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完全由当地盲文印刷厂制作的展品,如卡塔尼亚的Massimo“ Bellini”剧院,阿格里真托神庙谷,罗马斗兽场等比例模型(见图3)。博物馆中还有一个画廊区域,展示一些复制的浮雕作品,为视障人士提供三维展品体验,如米开朗琪罗的《亚当的创造》和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等作品,以及根据分解“光学-触觉”平面的方法创作的所有作品。博物馆为展品制作了由盲文、意大利文和语音讲解组成的展品说明牌,还计划推出既可以供盲人触摸阅读也可以让普通大众观看的翻页书式展板。博物馆纪念品商店中售卖的触觉明信片也很有特色。

图3 可触摸复制模型

在五种感官中,视觉和触觉是仅有的两种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形态的方法途径。某些时候,触摸不仅可以代替形式感知中的视觉,甚至还可以掌握视觉无法区分的某些特质。实际上,触觉感知对于认识现实的、具体而完整的细节知识至关重要。因此,除了从认知角度来看待触摸感知具有的价值之外,还须考虑同样重要的美学意义,从而促进所有观众进行触觉美学探索与艺术感知。

3.3 听觉沉浸设计

人在认知事物时有7%的信息来自听觉,声音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主要以口述资料、音乐、音效等形式呈现,或作为背景音来烘托展陈氛围,帮助提升声音潜在地被用作观众情感参与的一种元素,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多维度的沉浸观展体验感,在传达展品蕴含的历史信息基础上帮助观众唤起情感记忆。在博物馆中观众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感官维度来获取信息,如大字体的文字和盲文可以帮助视障访客收集信息,音频指南或触觉地图有助于帮助视障访客空间定位。智障访客可以使用简化语言的音频文本指南参观博物馆。比如博尔赫斯博博物馆使用一种基于蓝牙技术并配备振动信号和声音信息的创新语音导览系统,帮助视障人士独立观展。该系统由腰部可穿戴设备、两个手环和两个耳机组成,手环通过振动让参观者跟随导览路径观展,通过耳机聆听了解展览信息。还有专门的声音展厅,通过音波控制技术,对大量小型的有源单体扬声器进行控制,形成“虚拟声场”,实现多样性的声音效果,感受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多重声音体验。

3.4 嗅觉、味觉辅助设计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从神经科学的视角来看博物馆语境中的气味运用,气味元素作为有力的记忆回溯“引擎”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微妙地改变观众的心情,使观众更能自由、放松地参观博物馆,对其适宜地使用可让博物馆增添观展层次感,通常极少需要调动味觉、嗅觉来辅助提升参观体验。但客观上很难作为参观体验的方式将其引入博物馆,因此大多数博物馆展陈设计很容易忽略这两个感官维度。但博尔赫斯博物馆例外,该博物馆设置了有一个有趣的休闲空间,叫作“黑暗中的BAR”。当参观博物馆进入尾声时,参观者可进入典型的意大利式BAR空间,这是一个一切活动都在黑暗中进行的交流与休闲的空间,它让观众体验视障人士以及盲人的日常现实。通过味觉,不仅可以使博物馆与典型的当地咖啡产品建立牢固的联系,还可提升整体参观的独特体验感。博尔赫斯博物馆内还有一个感官花园,设有脚底触觉路径和声音指示器,在参观路线中以点状形式加入气味跟踪,同时花园内遍布典型的地中海植物和各色花朵,它们的气味成为指示牌,无形中引导着游客参观,气味变成了一种特别的记忆载体,是自然,也是艺术的回声。

4 结语

无障碍博物馆是无障碍社会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博物馆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融入多感官设计的无障碍博物馆,需要打破传统的陈展方式,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维度,以立体化和多元化的观展体验,为残障人士扫除建筑障碍、信息障碍、服务障碍,以及最重要的心理障碍。多感官设计在博物馆无障碍环境中的应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亟须各界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博尔赫斯博物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融入多感官设计的博物馆终发展成为所有人学习、交流、享受以及创造持久记忆和情感共鸣的文化场所。

猜你喜欢
观展触觉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文明比观展更重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观展指南针
参观美术馆
WHEELS IN MOTION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