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

2022-05-25 09:53杨慧珠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意向成就

杨慧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航空运输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在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创业事件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及创业自我效能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变量、环境变量以及以自我效能感为代表的中介变量。个体变量主要包括个人背景因素、人格特质和认知特征等,环境变量主要包括创业教育。

1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本文在总结归纳相关经典文献和观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高校创业环境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1.1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

多项研究表明,创业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创业者的人格特质。所谓人格特质,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对个人行为影响较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选择将个体的人格特质作为创业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Yaser Hasan Salem Al Mamary等(2020)对沙特阿拉伯海尔大学261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控性、冒险性、主动性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1];Biswas Abhijeet等(2021)通过对印度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意向决定因素依次为成就需要、控制源、风险承担倾向、创新性、自我效能等[2]。

经过前期访谈及调查,本文将从人格特质的四个方面,即风险偏好、成就需求、内控性及创新性,探讨其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1.1.1 风险偏好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风险承担被认为是创业者特质的核心维度。曹科岩等(2020)以广深地区四所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冒险倾向、自我效能感和成就需要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大学生风险偏好水平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1.1.2 成就动机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关于成就动机的理论,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研究中发现的高成就需求者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4]。张秀娥等(2019)以吉林省、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四川省等地228名调查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成就需要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成就需求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1.1.3 内控性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内控性是描述人们相信能力、努力或他们自己的行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维度。Robinson Peter B.等(1991)认为创业家比非创业家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倾向[6]。Ana Iolanda Voda等(2019)通过对罗马尼亚两所重要大学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控性、成就需要和创业教育是青年学生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7]。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内控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1.1.4 创新性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1912年,约瑟夫·A·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他认为创新性是创业者最为重要的特质。Xuan Chen(2021)以425份全国大学生有效问卷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新、风险偏好人格有利于创业意向的形成,大学的创新氛围越好,越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8]。孙崇文等(2019)和陈孝强(2019)的研究均表明大学生的创新特质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9-10]。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4:大学生创新特质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1.2 高校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创业环境就是对创业者创业思想的形成和创业活动的开展能够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高校创业环境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赵蕾婷(2019)以29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11];Daniel Yosseph Tesfaye(2021)通过对埃塞俄比亚阿尔巴明奇大学36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选修过创业课程的学生与未选修过创业课程的学生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12];邹媛园等(2020)以三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492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强于未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大学生[13]。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创业课程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6:创业竞赛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7:创业实践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式量表,分别从创业意向、人格特质、高校创业环境等测量量表中的问题陈述进行评价。调研样本选择南航金城学院在校大学生,利用专业的“问卷星”平台录入问卷,并通过各学院专业辅导员、授课老师等将电子问卷转发至学生QQ群和微信群等。问卷收集时间从2021年5月初至2021年9月。共发放54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测度量表内部一致性。一般认为,总量表的α系数大于0.8,分量表的α系数大于0.7,则认为整个量表才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运用SPSS 22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可知本研究所设置的所有分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7,总量表α系数为0.954,表明整个量表的信度较高。

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950>0.80,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53 06.369,显著性为0.000,说明该问卷的效度良好。

2.2 相关分析

将个人特质中的风险偏好、成就需要、内控性和创新性以及高校创业环境中的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与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的相关关系:人格特质中,成就需要与风险偏好(r=0.467,sig<0.01)、内控性(r=0.661,sig<0.01)、创新性(r=0.696,sig<0.01)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追求个人成就的大学生都敢于冒险且有严格的自控性,并勇于创新。成就需要(r=0.304,sig<0.01)、风险偏好(r=0.495,sig<0.01)、内控性(r=0.449,sig<0.01)、创新性(r=0.442,sig<0.01)与创业意向正相关。其中风险偏好与创业意向相关性最高,说明高风险偏好的学生,他们的创业意向可能会更强。

表1 Pearson相关系数表(N=547)

高校创业环境中,创业课程与创业竞赛(r=0.772,sig<0.01)、创业实践(r=0.804,sig<0.01)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参加创业竞赛、创业实践都需要一定的创业知识,这些都离不开前期创业课程的学习。创业课程(r=0.515,sig<0.01)与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创业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重要,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意向就会越强;创业竞赛(r=0.429,sig<0.01)与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关系,即认为创业竞赛越重要的学生,他们的创业意向可能会越强;创业实践(r=0.480,sig<0.01)与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创业实践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重要,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意向可能会越强。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风险偏好、成就需要、内控性、创新性、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均与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以人格特质及高校创业环境为自变量,利用SPSS 22,采用强制进入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回归结果

由表2可知,模型中方差膨胀系数在1.793~3.547之间,小于10,说明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共线性问题存在;调整后的R2为0.396,表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一般但可使用。回归方程的sig值为0.000<0.05,表明因变量与全体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因此,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模型中,人格特质中的风险偏好、内控性和创新性的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都是显著通过的,而成就需要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假设H1、H3和H4成立,假设H2不成立。高校创业环境中,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的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都是显著通过的,而创业竞赛没有进入回归模型。因此,假设H5和H7成立,假设H6不成立。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3.1 结果分析

综上,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主要有风险偏好、内控性、创新性、创业课程及创业实践。

人格特质方面,风险偏好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是最大的,当一个学生冒险倾向越高,他就越可能从事创业这种高风险的事业。创新是创业的手段和基础,大学生创业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因此创新特质越明显的大学生越有可能选择创业。内控性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低,内控性越高的学生越相信要通过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会越高。成就需要不会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成就需要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是通过职业价值观的间接作用表现出来的。具有较高成就动机的个体,如果注重的是智力激发、变动性、创造性、利他主义等内在职业价值,创业意向将会增强;如果注重的是领导关系、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经济报酬、成就、声誉、同事关系等外在职业价值时,创业意向将会减弱。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他们毕业后更加注重的是职业的外在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成就需要不会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原因。

高校创业环境方面,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均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且创业课程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大于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参加创业竞赛、创业实践都需要一定的创业知识,这些都离不开前期创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创业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大于创业实践。而参加创业实践,不仅可以将创业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而且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新技能,这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兴趣。因此,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会高一些。本研究中创业竞赛并没有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这与麦上锋[14](2016)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近几年,金城学院参加创业竞赛的学生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参加创业大赛的目的就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至于毕业后是否创业他们觉得距离自己太过遥远,这与学校创业教育没有较好地融入学科当中有很大关系。

3.2 建议

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不仅要建设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实践基地来加强实践性教育,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主动协作学习”与“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其次,民办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建立创新创业案例库,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从大一就开始设置相应学时的创业课程。同时,学校还应该与校外企业合作,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去创业公司实习的机会,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创业教育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增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升广大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及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意向成就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了不起的成就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失恋“成就”的CEO
近期主要农作物种植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