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

2022-05-26 10:18彭志华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合力机制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实践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044-03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品质要求,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强化大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的一种手段,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育人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建设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要紧跟时代要求,开展适应时代节奏、因地制宜的实践活动。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究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活动的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提升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大学生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烈,他们进入高校学习后,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状态极易引起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甚至因为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产生迷茫心理,或者陷入人生低谷。其中,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是网络。当前的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出生于网络时代,是网络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虽然网络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信息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但网络中也存在一些反动暴力、低级趣味的负面信息,这些负面消息会误导一些意志不坚定和不了解实情的大学生。另外,大学生从管束严格的高中进入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如果自身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容易沉迷于网游、网聊,甚至陷入网贷陷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助其构建正确的是非观是重要且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组成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重点关注实践育人路径的提炼,有助于大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受感染、受启发,从而获得政治觉悟的提升、思想观念的净化,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

当前,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工作重点更多的是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目的是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养力度不够,专业的思政教师较为缺乏;在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安排等方面,思政课也处于劣势,不是安排在下午就是晚上,甚至安排在周末,也存在思政课时被占用、被压缩的情况。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学校及外部的有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有序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部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以“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方式方法为主,这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体现,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育人和谐发展。此外,高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其所学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最终不利于理论的深化。高校的思政教育多以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等大问题为主题,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对学生个人关心的就业、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现实问题关注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不足,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得不到保障;在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基本是按照课程计划机械化地组织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如部分学生思想涣散、生活散漫且缺乏明确目标,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虚拟世界之中,导致焦虑及迷茫的心理出现。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与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不少学生的内心困惑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难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误区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看重专业学习,不够关心非专业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帮助不大,从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也有部分学生排斥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厌倦、逃避等心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误区,不仅限制了他们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而且降低了他们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热情。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路徑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实践育人理念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及“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要现实践育人目标、稳固实践育人成果,首先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抛弃落后的观念就无法真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实践育人理念。传统的高等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也不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成长的基本事实。教育要与时俱进,应当体现在以生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上,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发展,要求学生在注重道德品质养成的同时,关注自身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两手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如就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对某些社会道德问题展开调查,或者设立课前三分钟时政论坛,就最近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增加课堂实践环节,对传统的理论型课堂是一种补充,可以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全面,也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在实践中得以培育。

(二)立足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实践检验理论、支撑理论,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内容建设要重点依托实践活动开展。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本与理论,而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课外、校外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加深政治体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高校可以以社会为依托,由校、院系党委团委牵头联合社区、志愿者公益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渠道。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校内实践基地、思政文化长廊、职业形象与体能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完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拓展德育实践途径。在具体的活动方面,学院策划实施了“春秋”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春季以“爱党”为主题组织校外参观、开展“三月三”民族文化调研等活动;秋季以“爱国”为主题开展“可爱祖国”讲演大赛、宪法宣传等系列活动,深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法治素养。此外,学院响应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要求,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将“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计划,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如根据增设的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增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礼仪知识的了解,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礼仪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院还主动将理论传输与社会实践相衔接,依托专业开展“双创”实践,促进学生实现由“学习人”向“技能人”转变;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国家强盛与个人责任联系在一起,让更多大学生成长为能托起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国家栋梁。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有效沟通,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技术日益成熟并普及,且当前的大学生生于网络时代,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比较依赖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需认清这一形势,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成效。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应用较广泛的网络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慕课等,建立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模式,增强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与线上学习能力。大数据分析是一种网络信息分析技术,它能够迅速地从大量看似无关的数据中分析提取出有利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动态有机性,而且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朝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也为大学生信息管理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信息影响思想,而思想决定行为。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甄别、筛选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以优质、精准、真实的信息滋养学生,引导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渠道,如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学习强国App等都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定期安排如微访谈、微文化、微电影、志愿者爱心活动等实践活动,多方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的便捷途径,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法律进校园”系列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以网络问卷调查、网络访谈、网络直播等形式展开普法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渠道,多方位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氛围,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成效。

(四)创新合作机制,增强实践育人师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实践理念的推行和实践活动的组织不能只依赖校方,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配合。社会力量和师资力量是保证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有效落实的两个核心动力,分别代表了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外援”与“保底”力量。社会力量的融入有利于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师资的发展壮大,师资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成效的稳固。

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开展建设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创新合作机制,强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互动,借助社区、社会机构和民间组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机构、学校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社会的思政教育力量引进学校。校企合作、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融合,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校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将校内外师资力量、优秀学生代表及企业代表,共同吸收到思政教育队伍中,同时为教育队伍提供优质的资源及培训实践的机会。学校党委可以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思政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思政教育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作联盟,与校外历史人文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资源共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会,如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学校、幼儿园、夏令营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专题课程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大学生“三观”的重要途径。实践教育是新时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举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生活、提升学生思想品格与端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高校需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愿景,以及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空间,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飞.高等师范院校“大思政”一体化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向度[J].现代教育管理,2021(11).

[2]周远,牧士钦.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精准化理念与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21(10).

[3]李亚美,姜天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

[4]杨基燕,傅映平.移动互联时代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21(9).

[5]孙广俊,李鸿晶,陆伟东,等.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育人优势与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1(9).

[6]花军,许金如,仇文利.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对策考量[J].广西社会科学,2021(8).

[7]谢玉进,温树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现代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21(7).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改革探索”(GXGZJG2019B1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志华(1984— ),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