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数学本身: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2022-05-27 04:40王丽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实践创新项目化

王丽

【摘 要】“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作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双减”,减量不减质,这不仅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也是一场对教育教学的空前改革。作业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评价质量的重要支点。因此,数学作业必须在“双减”政策下,谋变适存。

【关键词】“双减”政策 数学作业 项目化 实践创新

在印象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一直在说,但从教育话题变成现实主题,力度之大,要求之严,行动之快,尚属首次;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一直在议,但从局部规范变成全面整治,规模之广,措施之实,查处之细,令人震撼。细细品味,“双减”政策看似偶然,其实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那么,在“减”去不必要负担的同时,是否也要增“加”必不可少的训练,使“加”与“减”的切换自然、迁移有序和辩证统一。

“双减”背景下,不仅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月芬老师提出:作业从来不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问题”。作业设计就像一把尺子,不仅能测量出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能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单元项目化作业之“意”

所谓项目化作业,就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后综合实践性作业;所谓单元作业,则以单元整体为框架,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和作业架构,精简作业总量,多学科融合,多方位融合。而单元视角下的项目化作业,则是以单元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重组、整合单元内容,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单元项目化作业之“特”

(一)选择性

“双减”背景下,单元项目化更趋于人性化。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或自身能力自由选择作业。选择适当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更能使其保持兴趣,减轻压力。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教师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而三至六年级作业时长总体不超过 60分钟。

(二)生活化

项目化作业不仅基于大单元、大知识体系,更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并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就真正可以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教师要指导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教师还可以采用“面批”作业的形式,力争每天各科作业的批改率在20%左右。特殊学生因个人原因,可以启动“家长签免”制度。

(三)結构性

单元化项目学习既纵向链接教材关联内容,又横向并联相关主题内容,不仅可以体现知识体系之结构,更能体现生活数学之结构。我们提倡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主设计作业,形成校本化学科作业体系。全市基本形成“骨干教师示范解读、教研组长身先士卒、备课组长牵头卷入”三级循环作业设计体系;坚持“一教一辅”的底线,不依靠教辅资料随意布置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四)多元化

和传统作业相比,笔者认为“双减”后作业应更加多元化。我们用更为开放的目标、更为鲜活的过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为主体的感受来代替传统作业的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兴趣中提升能力的目标。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必要的劳动、锻炼、阅读等活动。了解“减”的背景和要求,能够实现规则下的最大自由,使得作业的设计和管理不缺位、不越线,为“功利育分”转变为“自然育人”的新局面保驾护航。

三、“双减”背景下单元项目化作业之“变”

(一)基于基本内容的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

数学新课标从学科的角度提出数学要与其他学科整合。笔者将与之相关的数学单元作业也进行了整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一单元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个方位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分组,在围棋的棋盘上插彩旗,在最短时间内按教师说的方位插代表自己小组的彩旗,数量多的小组获胜;活动二,让学生到操场上,按照教师说的方位插彩旗,最后根据小组插彩旗的正确率和时间来决定哪个小组获胜;活动三,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经历走到一个地方的过程,并让他们描述从所在位置到学校应该怎么走。

这三个活动,把与方向有关的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整合,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知,能更好地应对作业中的方向问题,从而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基于核心知识的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

核心知识就是指结构明确、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能力和迁移性强的基础知识。它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主要地位,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后,笔者设计了“测量学校钟楼的高度”这一单元项目化作业。

方法一:根据正比例关系,测出固定长度的竹竿的影长和钟楼的影长,然后根据比例算出钟楼的实际高度。

方法二:让学生站在钟楼旁边拍照,量出照片中钟楼的高度和学生的身高,然后量出学生的实际身高,再根据比例计算出钟楼的高度。

方法三: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似性,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钟楼远处,一支激光笔放在斜边的底端,不断调整三角板和钟楼的距离,直到激光笔对到钟楼顶端为止,这时激光笔和钟楼底端的距离就是钟楼的高度。

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等一系列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深化所学知识,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基于深度学习知识的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

迁移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志。没有课堂的深度学习,不可能实现课后的有效迁移。笔者认为,课堂“加法”主要从三方面努力,即知识“点”要理解、知识“线”要联结和知识“体”要系统。

1.知识“点”要理解

以“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为例(见图1),学生需要弄清楚“为什么分母相乘做新分母,分子相乘做新分子”。这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通过画图经历计算规律的探究,发现分数的分母相乘得到新分母,分数的分子相乘得到新分子,部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构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模型;二是借助图形理解计算内涵的实质,发现分母相乘其实是分数单位的整合细化,分子相乘其实是分数单位个数的有序累加,整理思考有助于学生的数感形成和法则内化。

2.知识“线”要联结

以“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见图2),学生需要弄清楚“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和“计算的法则是什么”。苏教版数学教材分为三层学习,即“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它们都是迁移“整数除法意义”来列出算式,又用“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规律来实现问题转化,最后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一开始分门别类地学习,然后抽象出大同小异的规律,迁移的路径明确、清晰,也突出了重点。

3.知识“体”要系统

以“认识负数”的教学为例(见图3),学生需要弄清楚负数的现实模型和建构负数的数学模型,而且要打通两种模型之间的壁垒,形成一致性的认知。这里重点要理解正数与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0是个分界的数和标准,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和负数基于标准对应存在和对称排列。从温度计的直观感知,到数轴上的抽象记录,数系的拓展呈现结构化。

(四)基于拓展知识的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

教师基于整合拓展知识设计数学单元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与该数学知识相关的知识,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一单元后,笔者设计了“无锡面积知多少”这一单元项目化作业。此次作业缘起于五年级学生质量监测中的一道题:

无锡市面积是4628(   )。

A.平方千米 B.平方米 C.公頃 D.平方分米

选择“公顷”为答案的学生占半数以上,而正确答案应该是“平方千米”。显然,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等大单位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的印象并没有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停留在脑海中的只是简单的表象。基于此,笔者将本次项目化作业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一是立足实践,围绕能力提升设计主题单元项目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测量、梳理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二是整体审视小学阶段“面积单位”知识模块,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感悟学习面积单位的一般思维过程和特殊的思想方法——想象和推理;三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来审视、探索周围的世界,享受更多的作业乐趣,形成深度学习样态,落实学科素养。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设计了一项周期长、螺旋上升式的主题活动:首先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动手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到知识根基;其次通过具身体验100平方米有多大、1公顷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引导学生积累直接经验;最后整体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通过以上整合单元知识设计数学单元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在作业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发展合作交流能力;还能感悟到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会解决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大环境下,数学教育的根本仍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数学单元视角下项目化作业如何才能谋变创新?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一纸、一笔、一卷的单元作业设计与检测方式,改变作业传统样态,从学生根源处解放固有作业刻板印象;其次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教师应淡化“唯分数论”的观念;最后则是推进单元项目化作业系统化,扩展充盈、实践探索、形成体系。相信在实现这三步走的基础上,单元项目化作业之“变”一定会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之我见[J].名师在线,2020(8).

[2]梁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5).

[3]陈蓝.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

[4]李国娟,徐国海.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8(5).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实践创新项目化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