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化解认知冲突建构高品质政治课堂

2022-05-27 10:08侍崇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5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侍崇艳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策略引发并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已有知识、重点难点和教学节点,都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构筑高质量的政治课堂。应用重点选择法、知识补充拓展法、反思调整法、价值澄清法和综合实践法都能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认知冲突;情境教学;高中政治

认知冲突指人们意识到认知结构和外在信息或认知结构各成分之间存在矛盾的一种知觉状态。在高中政治学习的时候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接受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会导致主体内和主体间产生心理矛盾。这种认知冲突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以权威者的姿态直接灌输答案,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其作为潜在的新的情境成为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合理引导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增强课堂活力,构筑高质量的政治课堂。

一、结合学情特点,引发认知冲突

(一)利用已知知识,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能已经拥有了一些储备知识,有的是在以往的学习中掌握的,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他们掌握的知识可能比较浅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些点,通过设置悬疑性问题的方式,引发他们思考,促使他们调动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进而引导其自主探究。

在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时,有很多学生下意识地认为:“世界的确是有联系的,但是这种联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程度、彼此的关系等有关,所以如果是其他国家发生的人和事情,和我们自己是没有太大联系的。”这种观点存在问题,学生考虑不够深入,而且将个人感觉融入进去,思考不够理性化。结合这一点,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调动其认知冲突:“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讲联系的含义时,我们学到各种时事新闻,那时候,我们认为世界的联系是普遍存在,还是只有临近的事物存在联系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引发认知冲突,他们发现自己此前考虑事物不够周全。学生提出:“在当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等高度发达,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所以世界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了,同样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紧密。”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关注到自己在认识上的薄弱点,看到自己思维上的矛盾之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通过情境教学指导学生找到解决方案。这样就能起到温习原有知识、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结合重点难点,引发认知冲突

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核心所在。教师可以先结合难点、重点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彼此的观点中出现矛盾点,则可以围绕这些认知冲突点进行辩论分析。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思考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式,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如果只是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则他们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效果也不好,所以,不妨引导他们参与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活动中,看看他们在思维上暴露了哪些問题,然后结合这些地方引发认知冲突,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于是,教师选择了新情境中的老问题“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是否存在对立的一面”这个主题,引导他们辩论,先各自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提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让生活更便利,所以我认为它和人类并不对立。”但是也有学生提出:“很多工作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那么人的价值和意义又体现在哪里?人工智能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发现,彼此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观点也不同。此后,教师又指导他们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究如何寻找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平衡点,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这样的学习就制造了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学会辩证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授重点难点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因势利导,突出重难点,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关键,掌握更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围绕教学节点,引发认知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动等待诱发冲突的时机,而是要深入研究课本,挖掘诱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素材,在关键的教学节点上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优化教学环节,更好地构筑高品质的政治课堂。

在学习“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看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策略,并看到了获得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并认识到要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但是,就在课堂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提出了拓展问题:“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别国的文化十分认可,那么,对于这些人,我们要如何应对呢?同学们觉得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要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国呢?”这促使学生再次调动了认知冲突,思考如何看待各种不同的观点,如何设计合理的策略,让其他人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他们可以在课后自主实践。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加入认知冲突。在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后续学习。在教授重点内容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碰撞观点,各抒己见。在课堂快结束时,可以提出拓展性问题,让他们在后续参与实践活动,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二、设置具体策略,化解认知冲突

(一)重点选择,小题大做

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认知冲突,内容丰富多样。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不可能利用所有的认知冲突展开教学,要采用重点选择的方法,从比较小的切入点进入,引导学生“小题大做”,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重点选择和课堂教学目标有关的认知冲突、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冲突或者更容易产生预期效果的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有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传统文化很有魅力,很多人都想要了解、接受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为何不直接接受传统文化,为什么还要搞创新呢?”由于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正好是让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学生的问题和此教学重点有关,所以教师把握住这个问题,给他们介绍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在不断创新,吸纳其他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如今也要用借鉴和融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了文化交流的具体方法,并思考如何将世界优秀文化作为营养,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带着海纳百川的想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在重点选择认知冲突时要注意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选择,在课堂预设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符合学生认知范围的知识点,有助于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教学效率。

(二)补充拓展,自主消化

教科书的内容有限,所以有必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矛盾进行分析,看看他们缺乏哪方面的知识,然后精心挑选,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他们就找到了隐藏在课本知识之外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尝试自主消化相关知识。

在学习“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全面地辩证分析问题。但是这样的课题太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让他们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辨析。如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他们看到和抗日战争相关的信息,并思考:“从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来看,日本的实力明显比中国要高很多,那么为什么中国最后得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呢?”学生尝试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建立了全民族战线,而且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帮助。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地分析问题。

在帮助学生补充拓展知识时教师可以直接展示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链接,让他们自主展开同主题搜索,自主总结信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图片、视频等更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拓展信息,这样学生的阅读热情得到了提高,他们也会更主动地吸收知识。

(三)反思调整,欲擒故纵

不少高中生之所以在思考问题时会出现认知冲突,其原因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出现了偏差,所以教师要重视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思维方法,看到他们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然后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提出反问,让学生展开反思,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打开思维,更轻松地发现自己在思维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到改正。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有着日益发展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际地位也明显提高,那么是不是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反问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那么你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又有多少了解呢,它们的综合国力如何,从国际形势中,能否看到当今世界格局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展开反思,学生通过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力量,并和中国进行对比,他们发现目前世界多极化发展已经是一个突出特点,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在学生了解这点后,教师再引导其思考中国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尝试在共同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必直接灌输相关知识,而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他们不经意时进行引导。这样能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从而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问题,认识到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四)价值澄清,抓住根本

价值澄清指的是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将价值观直接强加给学生,而要在教学活动中分析评价,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在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时教师要把握住根本点,引导他们展开互动讨论,促使他们解决情意类的认知冲突。

在学习“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时,当教师问学生未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时,不少学生提出来要当科学家、艺术家、商人等,但是很少有人的职业设想是当普通的工人、农民等。这看似体现的是学生的择业问题,但是实际上体现的却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教师把握住了这个根本点,提出问题:“人生的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难道有的职业能创造人生价值,有的职业却不能吗?”此后,教师给学生展现了各个不同行业的照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是否真的有那种可有可无的职业。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行业和社会阶层都有优秀的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世人;并且认识到职业没有贵贱,只要能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行。这样的引导抓住了根本点,帮助学生澄清了价值观上的模糊认识。

教师要避免直接将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而要构筑相关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然后展开讨论辨析。这样就抓住了根本,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水平,促使學生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价值观。

(五)结合实践,深度辩证

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展开学习的好方法,当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时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展开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切身的感悟,然后再展开辨析,学生就能围绕关键点展开深入思考,从而解决认知矛盾。

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将时尚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展开文化创新。但是很多学生都感到为难,认为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完全不同,无法相互融合。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组织他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围绕“校园艺术节”这个主题展开思考,想一下如何才能设计一个新颖的节目,将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还针对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神韵融入作品中,如何让形式更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怎样掌握好时尚和传统结合的契合点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度辩证,认识到传统和现代其实并不矛盾,可以相互融合。

当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矛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围绕各种问题展开辩论,在讨论中深化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认识到可以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这样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也更为浓厚了。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认知冲突,如知识性认知冲突、方法类认知冲突、情志类认知冲突等。教师要避免用直接否定、排斥的方法来应对学生的认知冲突,而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采用正面指导、侧面引导等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进而有效利用生成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深度教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

[2]陈旭升.运用认知冲突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20(2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