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校本研修特征与模式研究

2022-05-27 10:01占德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占德杰

【摘 要】当前校本研修在内容和指导方向上注重学科专业,忽视教师整体素养,在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精神、政治站位、学科视野、教育格局等方面出现弱化或缺失。指向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校本研修,以“实践—理论—实践”为路径,构建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协同开展的校本研修模式,以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校本研修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推动教育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校本研修;四个中心;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5-043-03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是《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的十二项战略任务之一。从学校层面如何建设?校本研修是重要一招。对校本研修的重新认识和系统改进,是首都基础教育每所学校在“十四五”时期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推进的一项学校发展战略举措,也是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研修的理念还需普及

校本研修是指基于学校真实教育情境,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自身专业修养提升的活动。校本研修概念的演化来自两条路径,即“校本培训”的自然延伸和“校本教研”概念的进阶[1]。这种概念的演变,反映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校本研修更加强调教师的自主发展,更加关注教师集体研究与个体学习的有机融合。它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变革[2]。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干部教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校本培训”或“校本教研”阶段,导致校本研修的理念和方法没有被干部教师真正掌握和运用。

2.校本研修的内容还需完善

当前校本研修在内容和指导方向上注重学科专业,忽视教师整体素养,在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精神、政治站位、学科视野、教育格局等方面出现弱化或缺失。比如,我们在首都教师对“四个中心”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四个中心”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教师认同感较强的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5.38%和92.31%。认同感较差的是科技创新中心,所占比例为71.54%。这种教师专业发展态势显然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五育并举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不符的。

3.校本研修的方式还需改进

虽然每所学校都重视校本研修,都有制度保障,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成效递减”的现象,如何创新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3]。这种“成效递减”体现为教师专业素养在校本研修中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校本研修活动大多集中在教师本学科的专业培训和研究上,在研修方式上缺少创新,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较低。

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

1.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最终目标

立足首都教育,首都教师不仅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是行家里手,而且要成为与首都气质相符的引路人。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按照“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首都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首都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有首都气派、首都风格、首都特色等首都气质特点,这些特点需要通过身上具有这些气质的教师熏陶得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校本研修的“修”上下功夫。因此,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其目的不仅在于“研”,促进教师专业上发展,更在于“修”,提升教师的首都气质,就是要有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

2.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根本任务

改变科层制管理模式,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使学校成为具有持续变革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是校本研修的着力点。由于教师个体和学科的差异性,传统的通识培训和泛泛的专家讲座很难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调查发现,教师对校本研修实效性的评价都不是很高。这表明校本研修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通过项目、课题、微论坛、工作坊、分享会、读书沙龙等研修方式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在其擅长或优势方面有话语权和领导力。通过扁平化、分布式领导,为教师赋权增能,让教师群体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提升持续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

3.以“实践—理论—实践”为重要路径

校本研修重在行动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或者借助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将“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进而加深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四个中心”的体验和认识,在校本研修中总结和提炼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理论概括,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带动更多教师开展指向“四个中心”的研修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学校应坚持由易到难、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操作策略,开展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

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模式

1.问题导向

学校通过调查研究,找到校本研修的理念、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四个中心”的关联是否紧密等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丰富和改进现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师对“四个中心”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首都战略定位的了解途径多为自学为主,所占比例较高的两种途径分别是浏览网络资源和阅读书籍、杂志、论文,分别占80.77%和76.15%。通过研修活动、教师培训了解首都战略定位的所占比例为41.54%,由此可见,教师学习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相关活动存在不足。为此,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要针对这些情况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教师对“四个中心”全面准确的理解认识。

2.任务驱动

校本研修不能停留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层面上对学校任务的上传下达,也不仅是教材分析和协调教学进度,而是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项目组、课题组等不同形式的校本研修小组开展“内在”的研修任务。这些任务既有常规内容,又有教师整体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团队建设、时事政治以及如何将“四个中心”融入教育等。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自觉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以课题研究为任务驱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四个中心”学校课程改进研究。各学科教师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考察体验“四个中心”,挖掘梳理学科教材中的四个中心相关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利用“四个中心”的教育资源开展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以“四个中心”为素材、情境、专题的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等。

3.协同开展

随着教育专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需要有协同思维。学校建立协同机制,从内容上跳出课本,将首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教育格局;从形式上,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汇聚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和职业精神。

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更多的是跨学科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原因在于,一方面“四个中心”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比如,语文学科的校本研修可以将语文主题学习或任务群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内容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围绕“四个中心”不同学科也有相互协作的共同话题和任务。比如英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都可以根据“政治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原来以学科划分的教研组就可以根据“四个中心”进行重新组合,分成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生活与健康等不同领域开展指向“四个中心”的相关专题的教研组联合研修。这种多学科联合、协同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将成为新常态。

4.机制创新

校本研修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作用机理,学校既要解决其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还要解決其形式固化的问题。同时,学校还要在现代治理视角下,通过校本研修机制创新,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和活力,在校本研修内容、形式、评估、奖励等方面进行符合本校教师发展实际的科学设计,不断提升校本研修的生命力。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校本研修需要打破原有学科、学校、时空等边界,总结疫情时期的在线研修经验,学校要利用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开展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结合政治中心,开展课程思政研修,提升政治站位;结合文化中心,开展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研修;结合国际交往中心,开展国际理解研修,开阔视野,面向世界。

指向“四个中心”的校本研修需要在教师教育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更需要发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四个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首都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研修模式上大胆探索,聚焦教师素质提升和教学质量提升,推动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杨玉东. 教师学习视角下的校本研修概念演化及其本义[J]. 教育参考,2020(5).

顾泠沅. 对校本研修渊源与开展现状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2(Z1).

戚业国. 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 教师教育研究,2013(9).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