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天文学

2022-05-28 14:04宋媛媛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2年5期
关键词:月食日食蟾蜍

宋媛媛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唐〕 李白《古朗月行》

月亮应该是古诗中被描绘得最多的天体了。提起含有“月”字的诗句,相信很多同学都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大诗人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描绘了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和月食这一天文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是怎么讲的吧!

前两句通俗易懂又情采俱佳:月儿圆圆,月光皎洁,小时候不认识月亮,称之为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人的镜子,飞挂在夜晚的青云上。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孩子对月亮的直观认识,又充满了想象力,把月亮形容得仙气飘飘,纯洁无瑕。

接下来两句描写的是月亮上的传说故事,这些都是古人通过月面上阴影的形状想象而来的,我们的思绪也随着诗人的描绘打开:仙人露出双脚,圆圆的桂树十分可爱,白兔正在捣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接下来的诗句却画风一转:蟾蜍吞噬圆月,月亮变得残缺晦暗。古代老百姓认为月食是蟾蜍在吃月亮,看着月亮的变化,诗人想起了射日的后羿。“乌”指的是太阳,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使天上和人间都清净安定,为何这里突然提到了后羿呢?“阴精”是月亮的一个别称,《史记·天官书》中提到: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月亮这时候已经模糊不清,也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了,然而“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一句又描写了诗人矛盾的心境,想离开又不忍一走了之,真是凄凉悲怆啊!

这首诗描写了月食发生的前半段,圆圆的月亮一点点被吞噬,直至消失,作者的心境也发生了由喜到悲的变化。其实,诗人借此现象暗喻了当时的朝政局势,前几句比喻本来天朗气清的环境,蟾蜍比喻安禄山、杨国忠之类的奸臣,他们祸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但是却没有一个像后羿一样的人站出来还世间一个清净,我们能体会出诗人对此愤愤不平、悲痛万分的情感。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老百姓认为月食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蟾蜍在吃月亮,唐朝诗人卢仝的《月蚀诗》中有一句“传闻古老说,蚀月蛤蟆精”,意思就是在古老的传说中,吃掉月亮的是蛤蟆精,这里的蛤蟆精也是指蟾蜍。月食也常常引起古人的恐慌,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月食发生时,老百姓会敲锣打鼓,要把蟾蜍吓退,好在蟾蜍每次都没能得逞,重新又把月亮吐了出来。

不过如今,我们都了解了月食产生的原因,不过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造成的,月食现象也成为不少天文爱好者乐于欣赏和拍摄的壮观天象了。

你亲眼见过月食吗?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发生月食现象,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此时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我们暂时看不到(或者只能部分看到)它,不过随着月亮绕地球公转,它将会慢慢离开地球的影子,我们就又能重新看到它了。月食的全过程会持续2~3小时,月食发生时,处在地球夜晚地区的人们,可以共赏这一美丽的天象。

你有没有想过,月亮每个月都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月食发生时,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呢?其实仔细思考的话,我们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就可以得出答案。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呈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这时的月相只能是满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日食则朔,月食则望”,意思是日食发生在朔,月食则发生在望。“朔”就是指农历的初一,“望”则是满月的时候,大部分的满月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十六,有些时候也发生在十七。

不过由于角度问题,并不是每个月的满月都会发生月食。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月球公转的轨道面称为白道面,两个轨道面有大约5°的夹角,因此月球并不能每次望时都进入地球的阴影中,只有月球运动到两个轨道面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月食。

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射向地球的一面,会在地球的另一面形成本影和半影。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当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会被完全遮挡,发生月全食;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则发生月偏食;如果月球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则会发生半影月食。半影月食发生时,月球表面只是变暗了些,肉眼并不是很容易察觉,所以很少有人关注半影月食。

日食会有日环食,那么会发生月环食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地球大、月球小,地球的本影区域比月球大多了,也就不会发生月环食啦!

月食有哪些看点呢?我们对照着月食的全过程看一看吧!月全食包括五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在短短几小时内,我们可以欣赏月亮从圆到缺直至消失,再慢慢复原的过程,非常有意思。由于月球是自西向東运动,因此月食也是从月面的东边缘开始的。从本文开头李白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诗人观看的是初亏、食既到食甚的阶段,随后触发了别样的感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对天文爱好者来说,月食全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食甚阶段了,此时月亮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发出红色的微光,变成了我们常说的“红月亮”,非常难得。为什么月亮会变红呢?这是因为在食甚阶段,地球虽然挡住了直接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但是还有一些太阳光被地球的大气折射,照亮了月球。可见光中,由于红光的波长最长,不容易被散射,因此到达月球表面最多,使月面微微发红,煞是好看。

李白笔下的“蟾蜍食月”中原来蕴含了这么多科学知识!我们今天算是好好认识了一下月食这一天文现象,那么什么时候会发生月食呢?其实只要掌握了日、地、月三者的运动规律,日食和月食都是可以计算和预报的。我国从汉朝开始,就能对日食和月食做出准确的预报了。如今我国的日食和月食预报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22年5月16日就会发生一次月全食,不过可惜的是月全食发生时中国正处于白天,无法进行观测。不过在约半年后的11月8日还会发生一次月全食,这次中国就能观测到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关注一下,亲眼看一看“蟾蜍食月”的精彩天象吧!

猜你喜欢
月食日食蟾蜍
火星日食
天狗食月
蟾蜍是谁?
看月食
第一次看超级月食
气鼓鼓的蟾蜍小弟
月全食
大龄海蟾蜍
美国 西雅图自己坐公交的狗
经济日食